莱芜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莱芜市 > 莱芜新闻 > 正文

种地不如种大棚 种大棚不如“种”企业小村庄“孵”出大园区

来源:莱芜日报 2010-05-11 00:46   https://www.yybnet.net/

一个900多人的小村,短短五年时间,引进30多家企业入驻,并带起了50多家商铺,财政收入贡献率占整个街道的四分之一

本报讯(记者 李玉亮 朱国梁)5月5日上午,莱城区张家洼街道银龙工业园二期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工人挥汗,机械轰鸣。尽管现场一片泥泞,远没达到“四通一平”,但在一建好的标准厂房里,金九集团却抢先入驻,正加紧安装设备。由于租赁标准厂房大大降低企业的初始创业成本,园区逐步成为项目资金聚集的“洼地”,至今已有30多家企业入驻,规模以上企业达10多家。“这园区就是我们东王善村历经5年时间孵化出来的。”村支部副书记李传庆自豪地说。

东王善村有900多口人、1200亩耕地,原来是种粮大村,1999年开始大搞结构调整,到2002年村里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500亩,冬暖大棚200多个。一个大棚年收入8000元,让村民初步尝到了致富的甜头。2002年,该村充分发挥地处城郊优势,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对前来落户的企业出让土地使用权或出租土地,但村集体收益还是较低。2005年,村党支部大胆改变原有“卖地分钱”的陈旧观念,采用入股方式创建银龙工业园,一期工程完成投资3800万元,建设12个钢结构标准厂房,全部对外出租。在土地经营方式上,实现了由“卖地”到“租地”再到建标准厂房的“三级跳”。

大小适度的厂房、优惠的创业扶持政策、优美的环境、便利的交通,使得众多中小企业迅速在这“温床”里发酵膨胀,很多企业由最初的一间厂房膨胀为多间厂房,由小厂房变身大车间。一些积累了雄厚资金和技术的大企业逐步离开最初的园区,在张家洼周边选址建厂。莱芜东瑞纺织有限公司在2005年租赁了28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原始积累,另觅地块建起了11000平方米的厂房。如今,公司已发展成为以纺织为龙头,集坯布、服装、床品、内外贸易、织造为一体的大型企业,年产值4000万元左右,出口创汇2000万元以上。“没有园区这个平台就没有我们企业今天的发展。”总经理王学东感慨地说。截至目前,和东瑞纺织公司一样,三家企业已成功实现“孵化出笼”。

目前,东王善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园区。30多家企业竞相发展,吸纳了近2000农民就业,财政收入贡献率占到整个街道的25%以上。同时,园区也逐步成为村民们创业致富的平台,餐饮、商贸、物流等服务业蓬勃兴起,村民们的收入也实现了多元化,不仅有薪金,还有租金、股金,人均年收入达8000元以上。村集体租金收入每年达到110万元,实现了跳跃式增长。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运作机制,真正把银龙工业园建设成为中小企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和孵化基地,进而推动全街道工业集中融合、调整升级。”街道党委书记雷印高表示。

—在张家洼 

新闻推荐

服务“三夏”保丰收

?6月13日,中国石化莱芜石油分公司员工来到杨庄镇田间地头,用配送车、三轮车、便民桶等工具,为农机手提供便利的...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种地不如种大棚 种大棚不如“种”企业小村庄“孵”出大园区)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