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亓兵)5月7日,记者在嬴汶河下游河段河道治理项目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堤防建设。项目经理王晓刚告诉记者,从今年3月份开工以来,共完成筑堤1200米,浆砌石1100米,完成了总工程量的30%。整个项目竣工后,这一河道在雨季最大的泄洪能力将达到每秒2200立方米,同时河道防洪标准也将提高到20年一遇。
被称为“毛细血管”的中小河流一直是防汛工作的重要环节。它们大多位于城乡结合部或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受历史欠账、河道采砂、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其抗洪抗灾能力一直较为薄弱,许多中小河流的防洪标准只能达到5年一遇,甚至3年一遇。
市水利与渔业局副局长亓振平介绍说,莱芜市的河道,原来大都是自然河道,运行了多年,工程破损、堤防单薄,而且阻水建筑物特别多,影响了河道两岸的安全。从年初起,莱芜市开展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是继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后,国家对水利项目投资的又一个重点。“十二五”期间,莱芜市有4条河流、8个项目列入了国家中小河流治理规划,今年计划完成5个治理项目,总投资1.4亿多元,整治内容以防洪为主,兼顾城市建设、园林绿化、旅游观光等功能开发。目前,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通过治理后,河道的防洪标准得到提高,并且拦取了地表水,生态效益较好,还能为工矿企业提供一定水源,满足经济建设需要。
前不久,省水利厅对嬴汶河涝坡桥至大增桥段治理工程进行了竣工验收。该工程总投资2725万元,完成堤防土石方填筑34.23万立方米,浆砌石工程1.97万立方米,混凝土工程5249.38立方米,草皮护坡24.3万平方米,并安放小型铸铁闸门5扇,闸门启闭机5座。验收之后,嬴汶河上游的防洪能力明显提高,两岸农田灌溉条件和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目前嬴汶河下游寨里镇大高庄桥至王家洼段治理工程也已开工,全长8公里,总投资近3000万元,治理内容包括河道清淤疏浚、堤坝加高加固、河坡护岸建设等,整个工程计划5月底主体完工,10月份进行验收。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韦勇)7月16日至17日,省卫生厅副厅长李仲军带领省医改办督查组一行6人,对莱芜市基层医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副市长刘杰主持召开汇报会并陪同检查。督查组一行在听取情况汇报,与...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