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玉亮
总投资1100多亿元的近200个亿元大项目,以狂飙突进之势洞开了莱芜的奋起赶超之路。但随着项目的快速推进,资金、技术、人才等发展要素势必越发显得紧张。带着如何破解这些制约瓶颈的艰巨课题,市党政企考察团走进了苏浙大地。
此次苏浙考察既是一次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之行,更是一次推动理念创新、寻求破解难题良方之旅。通过考察,苏浙一些城市的先进理念和做法让大家有了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
(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但“血液”的源头不仅仅只有银行。苏浙之行让很多同志强烈认识到这一点。
江阴市域面积980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120万。就是这个弹丸小城,却在占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上,以全国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百分之一的上市公司。
“去年莱芜市上市企业总数已达30家,累计募集资金超过265亿元,A股上市公司数量和募集资金总量在全国县级市中保持第一。今年又有3家企业成功上市,1家企业过会。”江阴市市长沈建在介绍情况时高兴地说。
对于至今没有一家A股上市公司的莱芜市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奇迹。奇迹的背后,是该市近年来实施了“企业家+科学家+金融家=转型大赢家”的发展机制,采用对改制重组、技术改造给予财政补贴,企业成功上市后实施财政奖励,拓宽上市渠道等政策扶持企业上市。目前其上市后备梯队中,有科技型拟上市企业100家。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近年来江阴市再次加快金融创新,引进各类风险投资公司76家,推动企业以再融资、企业债、租赁融资等方式,融资总额达到200多亿元。
在当前莱芜市金融业发展还很不成熟的情况下,面对全市赶超跨越巨大的资金需求,银行全力支持可谓责无旁贷。参加考察的金融单位负责人在表达责任和信心的同时,也基于苏浙先进地区的经验,对莱芜市金融业发展以及企业如何破解资金难题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苏州工业园的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竟然达到了419家,贷款规模达到了1600亿元至2000亿元。”人行莱芜市中心支行行长崔玉林感慨地说,“莱芜市要狠抓信用体系建设,加快金融业发展。我行将积极支持企业上市开展直接融资,推动区域集优债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信贷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实事求是地说,近年来,莱芜市也在大力推动企业上市,但收效甚微,问题的症结恐怕主要还在企业自身。
(下转A4版)
新闻推荐
■“基层组织建设年”大家谈农高区(杨庄镇)把农村支部书记、“两委”班子、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关键因素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6月18日,记者采访了莱芜农高区管委会主任...
莱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