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邻淄河的西高村
源泉镇毗邻淄河,水质优良,加上沙土地性质,成为适合猕猴桃生长的风水宝地,西高村也不例外。小火车带来了不少客流,让猕猴桃的销量旺盛,村里人的收入都提高了不少。
特产卖得好饭店生意好
现在在源迁站帮忙做饭的孟杰,是嫁到西高村来的。她对记者说,自己去张店、莱芜、泰山,也要靠小火车出行。村里人种地,有些种子是从莱芜等地买的,需要经常来往莱芜和西高村之间,小火车就成了最方便的选择。另外,年轻人从张店、辛店回家,村里人爬泰山等,都离不开小火车。
小火车不但让村里人出行方便,更带动了村里的经济。玉米、地瓜、花生等当地农产品都受到驴友们的热捧,更不用说猕猴桃了。今年猕猴桃价格比去年好,每斤普遍比去年高了两元钱左右。孟杰家里种了五六亩地,每亩两三万元的收入。她说:“我们这里在淄河上游,水好,而且是沙土地,特别适合猕猴桃生长。”
另一个小火车带火的就是饭店。驴友们上午下车后,有的自带午饭,有的就选择农家乐,这也催火了西高村附近的饭店生意,孟杰说村里从事饭店生意的不在少数,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都特别火爆。
这还不是全部,当地政府也开始重视小火车带来的影响。为了留住客流,村里还准备加强基础设施,改善道路条件,这更是惠及全村人的大工程。
修铁路住民房吃萝卜
在西高村,记者遇到了刚从地里挖地瓜回来的张登翠老人,她今年81岁,嫁到西高村已60年了。她清楚记得,村里这段铁路是临淄民兵团过来修的。当时经济条件不好,民工就住在村民家里,那时家家都住着人。饭也一般,吃红萝卜、白萝卜。
本村人也做出了不少贡献。那时候没有机械,村里人用小锤子一点点砸石子,把大石头砸成小石子,然后推到工地上。当时工作给工分,钱很少。
张登翠老人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一头白发被发卡整齐束好,看上去特别精神。今年夏天她在河边洗衣服,正巧电视台过来拍摄,也把她录了进去。张登翠说:“我挽着裤腿,也没什么形象,可人家说这样就挺好,就把我拍进去了。”
百年南门守望淄河
采访时,张登翠老人带记者去村里的南门看看,说这是村里的老建筑了。穿过村里的一条小路,就到了淄河边,老人所说的南门就在这里。穿过南门下一条石头铺成的坡路一路向下,通到淄河边,门西侧还有一段古老的城墙和一座已改为民居的庙。
记者看到,这是一座石门。虽然叫“南门”,但实际是东西方向。因城门在村子南边,村里人习惯叫南门。古城门依山而建,淄河从山坡下蜿蜒而过。城门和城墙全部由石头砌成,城门上刻着“临淄”两个大字,右侧写着“光绪元年”,左侧写着“桃月榖旦”。
旁边的村民告诉记者,城门因为建在淄河边,所以取名“临淄”,与现在的临淄区没什么关系。博山区文物事业管理局在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已将位于西高村的古城门登记在册。工作人员证实,城门确实建于光绪元年,也就是1875年,距今已经有140多年历史,“桃月榖旦”表明城门完工于当年三月。要说城门的修建有什么背景的话,听说当时那一带土匪猖獗,不少村庄联起来修筑城墙和城门,还有的修成山寨,为的就是防范土匪侵扰。
(文/图晚报记者伊茂林孔晓文)
新闻推荐
莱芜市公安局莱城分局花园派出所积极论证谋划,不断改革创新,努力构建警民深度融合的社会治理体系,率先推出了“1234”网格化警务工作模式,严密了防范网络,提高了防范效率,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