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冰
近年来,莱芜市广大企业家励精图治、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积极投身经济发展大潮,为推进“四个发展”、建设“五个莱芜”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倡树企业家精神,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广大企业干部职工的创业创新热情,本报即日起开设“三比三创·企业家风采”栏目,报道一批优秀企业家的先进事迹。
都说大海航行靠舵手,尤其是暴风雨中更能显示出舵手的重要性。作为一个企业,在商海中航行,同样离不开舵手的引导。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影响,鲁中矿业有限公司3年来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风暴之中,铁矿石普氏指数由年初的.8美元/吨,暴跌到年底的.美元/吨,两年下跌%,企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
此时,以鲁中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谢继祥为班长的领导班子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企业把生存压力变为奋斗的力量,把生产成本从年的每吨元,降低到今年的每吨元,实现了企业平稳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在最困难的这几年,鲁中矿业有限公司完成了棚户区改造,极大改善了员工居住条件,随着经济环境改善,企业将逐步走出困境。
月日,鲁中矿业有限公司选矿厂的起重工亓悟斌,一边注视着多米高的行车,一边娴熟地操控着手里的遥控器,只见几十吨重的行车在他手里顺着轨道,先后左右运行,收放挂钩,快捷精确。
“这都是上个月公司对行车进行自动化改造的好处。”亓悟斌说,改造之前,要操作这样一个行车至少需要3个人来完成。一个操作员需要坐在多米高的操作台上,一个信息传递员,还有一个人指挥。由于厂房里噪音大,3个人之间只能靠旗语和手势交流,非常不方便。改造后,只要一个人操作遥控器就能完成原来3个人的活,而且更快捷。
选矿厂厂长仵怀昌告诉记者,自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大环境影响,铁矿价格跌到低谷,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企业提出了“成本线就是生命线”的理念,为了降低成本,选矿厂对部分设备进行了自动化改造,用机器代替人力。仅行车改造一年节约人力成本多万元。另外,选矿厂还对精矿皮带运输、泵水系统、集给矿等设备进行了自动化改造,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每年减少用工多人。
而这只是鲁中矿业有限公司近几年来“降本求生存,创新促发展”的一个缩影。鲁中矿业有限公司在总经理谢继祥的带领下,树立“成本线就是生命线”的理念,突出抓好降本增效的工作,在保安全保质量的前提下,铁精矿和原矿量保持在万吨和万吨的高水平。同时通过“机械化换人、自动化换人”大幅提高公司的劳动生产率。目前,已经实施了莱新铁矿选矿厂自动化、本部两矿提升机自动化改造、轨道衡品位检测自动化改造、变电所空压站水泵房远程操控系统改造等,企业用工得到大幅减少。
其实在铁矿石普氏指数暴跌前,谢继祥作为一个好舵手,已经开始为企业未来的航向做谋算。年,谢继祥果断决定,实行集中化管控模式,把鲁中矿业有限公司原来个二级单位财务部门,整合到公司资产财务部,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和财务预算管理,大大提高了资金利用率,保证了企业现金流和资金安全。同时,鲁中矿业加大深化内部改革,按照“大部制、扁平化”的要求,大幅减少机构,已将机关部室由个压缩到个,二级单位由个压缩到个。人以上的二级单位,内设机构已由到个减少到6到7个,其他的压缩到3到4个,科级机构减少了个,管理人员比例得到大幅压缩。和这些动作一起开展的还有“三供一业”分离工作,在将固定电话业务交由专业公司运营后,又将社区供电、供水、供暖、供气改由地方直供,既提高了保障能力,又减轻了企业负担。通过这些措施,企业生产成本得到了大幅度降低。
目前,铁矿石普氏指数反弹到了.4美元/吨,虽然还不到高位价格的一半,但是鲁中矿业有限公司依靠降成本和内部挖潜已经基本实现收支平衡,实现了大幅度减亏。
(下转3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艳芳开栏的话:三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决定着全年的经济大势。三季度,莱芜的经济运行情况到底如何?近日,随着各项相关数据的陆续出炉,本报记者从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寻找了一组数据,对全市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