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邹建明) 11月24日,记者从市城乡水务局了解到,莱芜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进入攻坚阶段,力争2018年5月底全面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要求,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审核,2018年12月通过国家级现场考核。
创建节水型城市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莱芜市是全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市,境内无客水来源,人均水资源量仅430立方米,不到全国的1/5、世界的1/20,远低于1000立方米的下限,属于严重资源型缺水城市。同时,莱芜市钢铁、电力等高耗水企业较多,仅“三钢两电”等行业年用水量就接近7000万立方米,占全市的20%以上。2016年莱芜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达到34.14立方米,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将会更加突出,特别是遇到持续干旱,极易发生用水危机,像从2015年底开始,莱芜市城市居民用水就实行了近12个月的分时段供水。可以说,在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加剧的情况下,抓好节约用水已成为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居民用水安全的迫切要求。
创建节水型城市是深化水务改革、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扎实实施科学治水方略,加强用水监管,完善节水工作体系,加快节水设施建设,节水工作成效显著。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是进一步提升用水、节水管理水平,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最有效方式。
全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的总体要求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倡合理用水、提高水重复利用率为目标,依靠制度完善、科技进步、科学管理,推动节水减排和再生水利用,增强全社会节约用水意识,完善城市节水管理体系,提高节水管理水平,努力实现水资源、水环境与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主要目标为,力争2018年5月底前全面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2018年底成功创建为国家节水型城市。
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主要的任务是,科学管水,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的科学规划。按照“综合平衡、留有余地”的原则,科学确定用水计划。坚持“质优价高”原则,强化价格调节。完善落实节水制度。强化节水综合执法,维护良好的用水秩序;高效用水,提升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抓好工业、农业、城镇公共服务领域节水以及水资源循环利用;严格护水,切实保障用水安全。严格水源地保护。坚持属地管理,对鹏山水源地、乔店水库、大冶水库、雪野水库等重要水源地,要严格落实安全保障措施,清理整治污染源及污染隐患,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加强地下水管理。强化污水治理,坚决防止对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新闻推荐
□记者李萌萌通讯员毕翠莉秦呈波市民发现高压线上挂着风筝,发到辛庄供电所客户服务微信群里,管理员立即通知抢修人员前往解决———“我看到高压线上有个风筝,会不会对线路有影响?”11月16日17:11,一位...
莱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