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皋兰新闻 > 正文

兰州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全面展开一股新风扑面而来 清洁家园建设美丽乡村

来源:兰州日报 2013-04-18 17:40   https://www.yybnet.net/

谁都想有一个美丽的家园、和谐的环境。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要实现这一梦想,农村卫生环境的整治迫在眉睫。连日来,记者在西固、榆中、红古、皋兰等地采访时发现,大多数村里有了环卫工,垃圾定时定点收集,一些村民的家门口还摆上了垃圾桶。这些情况都说明,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村“环境卫生革命”在兰州市全面展开。通过“环卫革命”的洗礼,走在乡间小道、农村巷口,村容村貌整洁了,村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一阵环卫新风扑面而来……

5年建成一批美丽乡村

据了解,从2013年开始,利用5年时间,在全市农村组织实施“清洁家园”行动,配套实施“十乡百村”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每年组织10个乡镇、100个村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到2017年,全市80%以上的乡镇、70%以上的村实施“十乡百村”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建成一批村容整洁乡村、乡风文明乡村和美丽乡村。

白墙、红瓦、绿树、田野,四月的兰州农村,空气是那么的清新,天空是那么的湛蓝。这一切,正在因“清洁家园”行动变得更加美好。

清洁工到农村上岗

每天早上7时多,皋兰县石洞镇中堡村一社的杨仙崇就开着他的“三马子”出门了,不过,他的“三马子”上有一行醒目的字:“中堡村垃圾清运”。随着音乐声响起,村民纷纷把家里的生活垃圾提出来,放在杨仙崇的车上。“原来家里的垃圾出门就乱倒,现在村里有了清洁工,并且建了垃圾池,我们每天都要把垃圾送到这里。”中堡村村民说。记者在中堡村看到,家家户户的大门口都有一个用纸箱或水桶改造的简易垃圾桶。

中堡村党支部书记杨重发告诉记者,每天早上7时至9时,下午5时至7时,村里的两名清洁工就开着自家的农用车挨个将垃圾池中的垃圾和村民放到车上的垃圾装车,然后运到村子附近的垃圾填埋场填埋。杨仙崇是中堡村雇用的两名清洁工之一,主要负责一社的垃圾清运。“由于村民现在的意识提高了,院落清扫的干净了,垃圾量比较大,每天要清运大约2吨垃圾。”杨仙崇说。

采访中,红古区苏家寺的一位村民也激动地说道:“这些以前只有在城市街头见到的垃圾桶、垃圾箱、清洁工,如今实实在在的在我们村也落了户,这是政府对我们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关心和支持。”村委会苗主任表示,他们一定会把这些环保设施当成自家的财物一样爱护,积极配合镇上的环境整治行动,自觉改掉过去的生活陋习,全力支持全区农村卫生创建工作。其实不仅仅是花庄镇,在八宝川,平安镇、红古乡、海石湾镇、窑街等区域城乡面貌的变化着实让人耳目一新。

乡村坚持大扫除

时下,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畜禽养殖、农药化肥、生活垃圾为代表的农村污染日趋严重。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防患于未然,近几年,兰州市各县区在不同范围内开展起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眼下,这场被称为“环卫革命”的行动已在大多数行政村全面展开。“以前,人们随意倒垃圾,春天风多的时候,垃圾到处乱飞,自从有了清洁工,村子里就干净多了。”花庄镇干部张一民说。

采访中,记者在皋兰县群众的口中听到了一个新鲜的词汇:“大扫除日”。据了解,当地群众所说的“大扫除日”是皋兰县专门设立的“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日”。为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早在2007年,皋兰县就确定每月10日为“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日”,此后,每逢这天,该县各行政村都要组织群众对村上的公路、河道、街巷等公共区域进行彻底清理整治。“刚开始的时候,这项工作需要政府部门的监督,如今,‘大扫除\’已经成为群众的一种自觉习惯。”中堡村党支部书记杨重发说。

皋兰县委农工办副主任彭斌嘉介绍说,目前,皋兰县已初步建立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农村环卫长效管理体系。也就是,各村根据人口情况设立保洁人员,主要负责村庄内公路、街巷、河流等区域的保洁和村民生活垃圾的清运、处理。同时,村上设有专门的卫生协管、监督人员,监督其工作;乡(镇)一级设有专门的环卫机构,对全乡(镇)的环卫工作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县上24个成员单位负责全县农村环卫的检查指导、考核奖惩、县经费补贴核拨等行业管理,其他涉农部门为协调、配合机构。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户集、村收、乡镇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彭斌嘉说,我们的目标是,户户要有垃圾桶,村村设有垃圾池,乡镇建有填埋场,目前,县上投入2010万元,修建卫生厕所1800座,财政列支380万元为各乡镇配备垃圾清运车11台,建设垃圾池(台)461座,垃圾处理填埋场92处,配发垃圾桶2540个。

而榆中县小康营乡以整治乡村卫生环境“脏、乱、差”为突破口,围绕清运生活垃圾,整治乡容乡貌,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塑造优美整洁的城乡形象。小康营乡积极组织开展了“卫生环境整治周”活动。并通过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全力打造清洁、整齐、优美的乡村环境。

财政列支专项经费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有了专门的机构、专门的制度、专业的队伍,相关的经费怎么办?“所有的费用都由财政出。”这是给出的答案。彭斌嘉说,县政府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管理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以前按照农村人口每人每年3元的标准划拨专项经费,今年增至5元。乡镇财政每年按照小村5000元,大村8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县乡对完成任务好的村采取以奖代补,为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提供资金保障。忠和镇近两年来总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用于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在全镇范围内实行垃圾袋装化、桶装化,并安排专人专车每天早晚定时间段收集和处理。黑石川乡为确保人员、设施两到位,乡政府每年划拨5万元工作经费,用于全乡环境卫生专项整治。

西固区则按照“以人为本、环保节能、就地处理、一步到位”的思路,针对全区新农村试点村环境卫生过去“脏、乱、差”的实际情况,区委、区政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专题会议,专门研究制定了《西固区新农村试点村环境卫生管理暂行办法》,结合农村环境卫生的实际,建立“农户收集、村社清运、乡镇处理”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实行责任分工制。农户负责清扫、收集门前的垃圾,及时送至村上垃圾堆放点;村上负责指定垃圾堆放点,定时将垃圾送至乡镇街道指定的垃圾场;乡镇街道负责确定垃圾场,并做好垃圾场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到垃圾无害化处理。各村配备1至3名环境卫生管理保洁员,区、乡镇街道两级财政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其中:区财政按每年每人10元的标准安排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专项经费,并根据财政收入情况建立年度递增机制;各乡镇、有关街道按每年每人5元的标准补助到村;各村可按一定比例从集体可支配资金中列支适量环境卫生管理经费。目前,环境卫生管理新机制从领导机构、制度建设、环境整治、经费投入、长效管理等方面初步建立。

整治与美化“齐步走”

榆中县小康营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从去年6月1日开始。小康营乡组织全体乡、村干部对乡政府所在地主干道,集贸市场、各自然村的生产、生活垃圾进行了清理,同时对主街及巷路建筑物张贴或书写的小广告进行了清除。“最近县城的街道比以前干净整洁了,环境卫生也比以前好了,生活在这里心情舒畅,能多活好几年呢。”家住榆中县城的王大爷逢人便这样说。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常态化是榆中县近两年来的一大亮点。各乡镇尤其是川区的乡镇,以彻底治理“脏、乱、差”,打造干净、整洁、优美的环境为目标,集中开展了城乡环境卫生的大清理、大整治。重点开展了铲除冰雪和清除死角垃圾、占道经营和店外经营专项整治、建筑工地和渣土二次扬尘专项整治、餐饮门店餐厨垃圾专项整治、野广告专项治理、推进精细化环卫作业等六项活动。

榆中县各乡镇以312国道卫生清理、环境治理为主线,以“五大出口”整治为突破口,投资投力,清除垃圾、治理“三乱”、绿化美化,整治效果明显。和平镇加大兰州东出口、高速公路和平出口整治力度,净化街道,实施景观工程,加大店外店管理,城镇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定远镇加大违法建设治理力度,加强高速公路定远出口沿线治理,美化歇驾咀遮挡墙。三角城乡对高速公路出口综合治理,拆除违章棚亭、补植行道树进行绿化。甘草店镇对街道进行彻底治理,高速公路出口立面广告及时更新,三角带进行绿化处理。来紫堡乡发动党员干部率先干,人力机械一齐上,对312国道、夏金公路集中整治,治理“脏、乱、差”和乱堆、乱放,美化了冯家湾等新农村。连搭乡围绕312国道开展集中整治,陈家庄子市场治理、连搭村街道清理效果明显。夏官营镇以服务大学城为主,拆除违章建筑,规范各项管理,大学城周围环境得到改善。

据悉,榆中县将在这次农村清洁运动中,通过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促民生”,督促落实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措施,全面清理暴露垃圾、污水坑塘,做好垃圾、粪便、污水的管理和无害化处理,按布局设立垃圾处理点。将帮助农村建立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把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与村庄绿化有机结合起来,发动群众参与村容村貌整治的同时,在房前屋后、田边地埂及村道旁、水渠旁栽植常绿树和花灌木,在院落内栽植适量经济林,绿化美化人居环境。

文明新风扑面来

初春的红古,到处洋溢着绿色的希望。走进红古区花庄镇青土坡村采访,只见村上的主干道旁,一个个橘红色的垃圾箱整齐地排列道路两旁,显得格外醒目。“现在日子好了,我们农村人也用上了城里人的环保设施了。”村民祁有功拿着崭新的草绿色垃圾桶一边倒垃圾,一边笑着对记者说。“现在有了固定的垃圾桶,村上的卫生状况一定会好起来。“清爽的水泥路、整齐划一的垃圾箱、粉刷一新的房子、干净的休闲健身广场……步入榆中县三角城高墩营村,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环境整洁优美的新农村画卷映入眼帘,这是该县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带来的新气象。

早在去年初,榆中县将蔬菜主产区和公路沿线的蒋家营、高墩营等18个村列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点,在整治工作中,该县把乱倒废弃菜叶、乱堆乱放生活垃圾、饮用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等作为环境整治重点,大范围集中的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经过一年多的全力整治,“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全县农村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赞誉。“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实施以来,我们村里得到了许多实惠,以前道路两旁的乱倒废弃菜叶、污水横流、家畜乱跑的脏乱景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齐、优美和谐的乡村新面貌,现在,村里一天比一天变得干净,村民们过上了清洁的日子。”高墩营村党支部书记钱其峰说。

“最近花庄镇上在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为湟兴、花庄、苏家寺、青土坡、王家庄等5个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村统一发放了由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配置的垃圾桶、垃圾箱等环保设施。”花庄镇干部张一民介绍说。

农村垃圾过去一般是人畜粪便、菜叶、破旧衣物等,这些垃圾很容易处理。但现在社会发展了,垃圾种类越来越多,处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如农药瓶、肥料袋、塑料袋、废电池、农用地膜等,这些新垃圾很难分解。“其实我们也知道乱扔垃圾对土地有害,但以前没有固定地方扔,也没有专门的人员收集处理,现在村里有了垃圾池,我们肯定要按要求把垃圾送到垃圾池中。”采访中,皋兰县中堡村村民杨仙山这样说。给杨仙山最大的感受就是:通过环境卫生整治,我们村最大的变化是群众的环保意识增强了。以前,很多人对环境保护的事不是很关心,如今,村里有的地方脏了,一些老人会主动拿起扫帚打扫干净,有人发现了垃圾,会顺手捡起放到垃圾池里,发现有人乱扔垃圾,就会有人站出来指责。

实施六项重点工作

记者从市委农工办了解到,在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中,全市将实施六项重点工作。

一是实施文明素质大提升计划。建立农村卫生清洁日制度,每月10日以村为单位开展卫生清洁活动。每月10日,采取领导带队、干部进村入户,针对“六乱”行为,开展规劝活动,组织媒体记者深入现场,宣传好典型,曝光“六乱”行为。经常组织宣讲团深入农村,开展巡回宣讲,提升农民文明素养。开展“小手牵大手”和“与文明同行”主题活动,广泛发动中小学生积极参与,督促家长保持良好文明习惯。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组织农民参与文化体育活动,培养农民积极向上的情趣爱好。组织开展“百家文明单位结对百村创建文明村”活动,助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户、文明村镇、文明集市、文明经营户创建活动,树立典型,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

二是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改造计划。依托“双联”、突出重点,整合资金、加大投入,逐步实现农村街巷硬化、自来水入户、文化体育场所、太阳能路灯、乡村垃圾处理、卫生厕所和农村便利超市“七个全覆盖”,大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

三是实施农村绿化美化计划。开展乡镇政府驻地绿化美化活动,提高集镇生态品味。加快村庄绿化和村道绿化,建设美丽乡村。开展农村园林式单位和庭院绿化创建活动,通过庭院绿化和拆墙透绿,创建园林单位(农户)。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以经济林造绿化,以绿化造特色。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创建一批生态乡镇、生态村。强化监管,整治户外广告和乱贴乱画。加强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管理,规范施工行为。全面清理整治农村公路沿线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改善农村道路沿线环境面貌。加大破旧危房、残垣断壁拆除改造力度,加快公路沿线建筑墙体粉刷改造,丰富村庄墙体文化,美化村庄环境。

四是实施农村环保计划。行政村配备垃圾桶、垃圾箱,乡镇配备垃圾清运车,重点小城镇和农村大型居住区规划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站,乡镇规划建设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填埋场,逐步形成“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建立水源地管理制度,整治农村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取缔关停水源地排污口,切实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推广使用秸秆气化、能源沼气、天然气和电力能源实用技术,大力普及清洁能源。加快尾菜治理,回收废弃农膜,实现循环利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村环保检测能力建设,夯实农村环境整治基础。

五是实施农贸市场大整治计划。坚持属地管理,落实市场经营管理和卫生保洁制度。加强管理,规范取缔,整治农村市场占道经营和店外经营。强化内部管理和常态管理,重点开展“五小”行业(小副食店、小餐饮店、小美容美发店、小食品加工作坊、小旅馆)专项整治,整顿经营秩序。全程监管,规范管理,全面整治农村畜禽屠宰市场。

六是实施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计划。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力量捐助、农民适度投入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保障落实工作经费。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加快形成工作合力。建立资金整合机制,突出重点,集中投入,连片推进。制定村规民约,约束规范村民行为。建立农村居民门前、商铺和企事业单位门前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三包”制度,明确任务,靠实责任。建立农户环境卫生评比制度,提高积极性,增强荣誉感。

新闻推荐

兰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天斧砂宫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通告

兰政发[2013]86号为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兰州市省级地质公园——天斧砂宫丹霞地貌地质遗迹,根据《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甘肃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天斧砂宫...

皋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皋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兰州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全面展开一股新风扑面而来 清洁家园建设美丽乡村)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