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目前兰州市大多数景区依然停留在“门票经济”、“吃住经济”的层面,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休闲娱乐项目,离市场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由于游客数量的快速增长,兰州市部分景区道路交通方面的欠缺也愈发明显。如今,各景区普遍存在的购物难、娱乐难、行路难等已成为了兰州市旅游业发展中的“短板”。
今年1—5月份,兰州市已接待国内外游客976.15万人次,同比增长29.41%;实现旅游总收入75.54亿元,同比增长38.23%;在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方面,都出现了大幅增长。
兰州旅游推出八大产品
2010年,兰州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9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3.5亿元。2012年,兰州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2105.4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4.99亿元人民币。近年来,兰州市旅游业在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方面,都出现了大幅增长。
据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兰州市现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20家,其中4A级4家,3A级5家,2A级11家;星级饭店53家,标准床位2万多张;旅行社210余家;旅游车(船)公司、旅游商店、旅游餐馆30多家。全市开辟国际国内精品旅游路线50余条,与国内30多个城市建立了互通客源的经济协作关系。
经过多年的发展,兰州旅游目前已形成了五大特色旅游产品:以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民族文化为主题,以五泉山、白塔山、金城关、省博物馆、青城古镇、鲁土司衙门等景点为依托的经典文化游;以都市观光、特色商品购物为主题,以百里黄河风情线、水车博览园、中山桥、黄河母亲雕塑等景点为依托的城市观光游;以休闲避暑、城郊度假为主题,以兴隆山、兰山、吐鲁沟等景点为依托的休闲避暑度假旅;以生态观光、特色农家乐为主题,以仁寿山、什川梨园等景点为依托的生态休闲游;以节庆活动、会议会展、文化体验为主题,以兰洽会、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安宁桃花会、什川梨花节、苦水玫瑰节等节会为依托的民俗文化游。
2013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经多方研究、策划,兰州市推出和布局了八大旅游项目:青城古镇、黄河母亲文化公园、仁寿山景区、天斧沙宫地质文化公园、大兰山综合旅游开发、鲁土司衙门、石佛沟生态民族风情园、黄河楼。目前,各项目的建设如期推进,相关的各项工作也在顺利进行。
乡村旅游特色单一
“城市周边的风景是很美的。但不管去了哪里,都是吃一顿乡村菜、在果园坐坐,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在兰州一高校工作的李明辉是个旅游“发烧友”。这几年,他几乎跑遍了兰州市周边的各个乡村旅游景点。但去的地方多了,他逐渐感觉每个乡村景点都是大同小异。
近年来,“农家乐”、“自驾游”等形式的乡村旅游方兴未艾,日益成为了旅游的新时尚。城市人厌倦了钢筋水泥丛林中紧张的都市生活,向往回归到自然、质朴的农村生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乡村旅游却没有发展出多少新意,自然也让游客们逐渐产生了“审美疲劳”。
如今,说起兰州市周边的乡村旅游景点,不少市民脑海中闪过的就是:“吃农家饭、喝三泡台、坐在凉棚下面打牌。”由于近年来部分乡村旅游景点的发展出现了同质化的倾向,人们在说起乡村旅游时,最常见的字眼莫过于“没有特色”。那么,乡村旅游就只是让城市游客换个地方吃饭打牌?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记者在走访中,不少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如今,同乡村旅游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相比,兰州市的乡村旅游存在着旅游产品档次低、旅游产品较为单一等问题。游客们感觉乡村旅游“没有特色”,说白了就是乡村旅游景点的文化味道少、特色不明显。
其实,旅游本身就是文化,是对地方文化的体验。游客心目中的“文化”,指的就是各乡村旅游景点独特的地域和民族文化,譬如建筑、风俗、服饰、民间艺术等。而恰恰在这些方面,兰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便利。
近年来,兰州市相继启动或建成了青城古镇、鲁土司衙门、兰山景区综合开发、石佛沟民族风情园、什川景区综合开发、天斧沙宫、仁寿山、华夏文明始祖园、兰州老街、陇上名人园、非遗博物馆、秦腔博物馆、桥梁博物馆和彩陶博物馆等品牌文化旅游项目,并举办了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安宁桃花会、什川梨花节、苦水玫瑰节等旅游节会。同时,还依托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生态环境和自然风光,着力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小镇。这些举措,不仅打造了兰州市文化旅游的新看点,也为兰州的青山绿水赋予了文化灵魂。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兰州市地域、民俗文化中的诸多亮点,将进一步在乡村旅游的平台上全面展现。
旅游产业链有待完善
“游客在我们这儿的消费,往往只用在购买门票、吃饭和住宿上,而在购物、娱乐等环节,游客的消费相对比较少。不是游客们不愿意花钱,而是有钱也花不出去。”兰州市某大型旅行社导游赵小姐说,她带着游客走遍了兰州市周边的景点,但却找不到几个特色旅游纪念品的购物点,也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休闲娱乐项目。
对于出门在外的游客们来说,最让人头疼的就是没有东西买、没有东西玩。购物和娱乐等环节,不仅是旅游的关键要素,也是提升旅游过程质量的充分条件。以名闻遐迩的云南丽江为例,历史悠久的纳西古乐、极具民族风情的篝火歌舞,让游客们流连忘返;而在遍布街头的小店中,可以买到木刻木雕、手工银器、挂毯、民族服装等旅游纪念品。这些极具特色的购物和休闲娱乐,早已成为丽江旅游的重要“卖点”。
在华润万家超市门前,记者遇到几位结伴来兰州旅游的上海游客。在3天的时间里,他们去了兰州市周边的好几个景点,很想买点民间工艺品留个纪念,并参加有特色的民族风情活动。但最终,这几位游客却没能得偿所愿,只能去附近的超市来了次“小采购”,意犹未尽的匆匆告别美丽的“黄河之都”。
如今,在兰州市大多数旅游景点中,由于不容易买到特色旅游纪念品,找不到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娱乐项目,游客们买完门票、吃完饭、住完酒店,剩下的原本计划在这次旅行中要花的钱,却不得不“攒”在口袋里带回家。对于目前迅速发展的兰州旅游产业来说,这无疑是个令人尴尬的现象。
“这几年,兰州市旅游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打造完整旅游产业链的时机已经到来。”兰州某大型旅行社刘经理认为,旅游是一种消费,增加消费才能构成产业,才能进一步发挥出旅游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但目前,与旅游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相比,兰州市部分景点销售特色纪念品的购物点分散,规模也比较小,而极具特色的文化娱乐项目更是难得一见。
刘经理认为,旅游业的商品和娱乐项目与一般消费不同,地域和文化味要浓。而在这方面,兰州的刻葫芦、剪纸、水车、根雕等民间工艺品,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发展的潜力非常大。同时,兰州市居住着37个少数民族,多民族融合、聚居,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味道十足,可以依托这些优势和特点,打造出众多特色休闲娱乐项目。
景区道路规划全面升级
今年清明小长假,市民赵玉平约了朋友自驾去皋兰什川游玩。由于当日的天气突变,游客们纷纷启程返兰,在什川到兰州的路上,大大小小的车辆排成了长龙,让大家抱怨连连。
赵玉平的遭遇并非偶然。目前,一到节假日就会很容易堵车,这似乎成了兰州市不少景区的“通病”。目前,兰州市进入各个景区的道路,其中有不少是双向二车道,道路的容量有限。同时,由于地形等客观条件,路上的弯道也比较多。因此,一到节假日期间游客蜂拥而至,景区周边道路上的堵车现象也就屡见不鲜。而车在路上走,到了景区就必须停下来,而目前兰州市各景区普遍缺乏大型停车场。于是,当游客“扎堆”的时候,停车也成了件“烦心事”。
“平日里,自驾游与团队游的比例各占一半。但在节假日期间,自驾游的游客占了七成左右。”在永登苦水经营农家乐的顾先生说,目前自驾游的升温,必然会带来车辆超出道路负荷等问题。团队游多采用核载30人的旅游车,而自驾游一辆小轿车仅能承载四、五个人。车辆一多,道路自然就会出现拥堵。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市民自驾出游已成为时尚,来兰的游客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兰州市部分景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也愈发突出。目前,道路交通方面出现的“短板”,已明显影响了兰州市旅游业的发展。而针对这个问题,兰州市也将加强对进入景区道路的规划和建设,打通连接景区的快速通道,特别是要加快推进连接兰州周边一日游、二日游景区道路的建设、改造提升步伐。
据了解,兰州市将在年内启动盐什公路拓建改造项目。同时,计划完成皋什公路、“天斧沙宫”景区入口通道、兰州至什川至青城沿河道路、什川通往青城的旅游快速通道、兰州至鲁土司衙门和吐鲁沟景区交通道路等项目规划设计,进一步提升兰州市景区的交通设施建设,以推进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记者颜晨文/图
■相关新闻
2013年兰州市八大旅游项目建设进度
◆青城古镇开发项目
以青城古镇特有的文化、生态和农业资源为依托,对民居古建、水烟制作生产、生态农业、湿地、民俗节庆、古镇特产及餐饮休闲等资源进行整体改造和开发,把青城古镇建设成为“西北丽江”。目前,该项目已成立现场指挥部,从市、县、镇三级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进驻青城开展工作。
◆黄河母亲文化公园建设项目
以小西湖公园为依托,采用下穿方式将公园和黄河连为一体,公园以母爱山为主体,占地约400亩,建设周期3至5年。建成后的黄河母亲文化公园将举办一年一度的黄河母亲文化节,创立黄河母亲文化论坛,颁发黄河母亲文化大奖等完全以黄河母亲文化为内涵的各种公益性活动。目前,已召开了项目建设新闻发布会。
◆仁寿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项目
以“桃形”为主体,按照“一轴、一心、六区、十景”景观体,规划建设寿仙台、八卦台、千亩水系、明清商业步行街、旅游服务中心等景观设施,打造“林中有园、园中有林”的生态旅游休闲园区。目前,该项目已投资35亿元,各项建设顺利推进。
◆天斧沙宫地质文化公园项目
围绕“天斧沙宫”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建设主体为安宁区和皋兰县,皋兰县提出打造“一带三区”的天斧沙宫民俗生态文化旅游项目,“一带”即天斧沙宫黄河丹霞地貌生态自然遗产旅游观光带,“三区”即曹家湾生态旅游休闲区、金沙村沙地娱乐体验区、丝绸之路石窟艺术微缩景观鉴赏区。目前,初步的设计方案及规划方案已完成,正在加紧项目评估工作。
◆大兰山综合旅游开发项目
兰山山地生态公园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200公顷,分一、二、三期建设阶段实施,建设周期为5年。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华夏长廊一期延伸段、景区东大门及广场建设,委托北京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大兰山景区规划已进入审稿阶段。
◆鲁土司衙门民俗文化旅游区开发项目
该项目以鲁土司衙门土司文化为基础,整合吐鲁沟生态旅游景区资源,打造综合性文化旅游景区,重点打造鲁土司历史文化陈展项目,实现文物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发挥文化名片的价值功能,进一步提升兰州旅游形象。目前,该项目已完成陈展大纲编制、形式设计、施工设计、预算及招标前的相关工作。
◆石佛沟生态民族风情园项目
以石佛沟天然林旅游区为依托,充分发挥七里河区城郊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业生态旅游,精心策划包装组织“纳凉旅游节”、“石佛沟花儿会”、“百合文化旅游节”等系列大型宣传推介活动,将景区建设成为集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民族文化、体验休闲为一体的城郊主题风景区。目前,游客接待中心已完成五层主体框架。
◆黄河楼建设项目
该项目是今年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项目蓝图以浮雕、壁画、诗刻、雕塑等多种形式展现黄河文化,集中展示各类民间博物馆的展览功能,突出文化产业交易场所的展销功能,使“黄河楼”景观成为聚文、观景、展览、宴客、会友的人文荟萃的5A级景区。目前,该项目已全面启动,预计今年10月份开工建设。
新闻推荐
【本报讯】7月3日,市政协领导前往皋兰县,视察皋兰县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今年皋兰县强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呈现新气象。截至6月底,开工建设84项,开工率达93.3%。市政协主席王冰,副主席魏邦新、孙...
皋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皋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