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村位于皋兰县城以南7公里处、皋什公路两旁,现有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606户2110人,党员62名。总耕地面积3980亩,其中水地1899亩,人均0.82亩。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3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61元。近年来,文山村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以“三争一促”党建工程为抓手,建强党员干部队伍,带领党员群众发展致富增收产业,全村经济发展迈开了新步伐,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选优建强“主心骨”
文山村党支部严格执行“一事一议”、村务公开、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线工作法”等工作机制,有效防止和纠正村干部工作不规范、以权谋私、办事不公、随意性大的现象,做到从制度上约束村干部行为。村干部管理中,村党支部将德才勤绩廉五方面结合起来,将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将“一旗争先,五星争辉”与“双培双带”结合起来,将组织学习与加强培训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采取资金帮、政策扶、技术带等办法,鼓励支持党员发展致富增收产业,将3名党员培养成了致富带头人,提升了党员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积极引导致富带头人主动向党组织靠拢,经常性跟踪培养,今年新发展致富能人党员1名,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采取走访、面谈、民主推荐等办法,将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乡村企业管理骨干和在致富能人中涌现出来的5名优秀分子吸纳到村级后备干部库中,改善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职业结构,拓宽了用人空间。
带民致富“润心田”
文山村党支部依托高原夏菜、设施农业、劳务经济、三产服务等四大支柱产业,在“促”的途径上做文章,在“促”的实效上求突破,使“三争一促”成为带领党员群众共同致富的有力抓手。深入挖掘农村“支部+协会+党小组+党员”党建工作模式,采取项目带动农户、市场带动农户、基地带动农户、争取外援带动农户等多种形式,带动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建立了西甜瓜、劳务输转、经济作物种植等3个协会党小组,参与党员32人,其中党员致富带头人14人,辐射带动农户40多户。组织广大党员在区域化种植、产业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文山村四社村民魏学邦既是西甜瓜协会党小组组长又是村上的农技员,对西甜瓜的栽植、培育技术有所研究,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辐射带动种植面积10亩以上的农户12户。今年来,村协会党小组共为群众提供信息25条,咨询服务500多人次,办实事、好事60多条,劳务输转300多人(次)。
兴办实事“暖心窝”
文山村党支部把为民兴办实事,做好服务工作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党员干部积极转作风,抓项目,搞服务,加快改变村容村貌。2012年,投资312万元,完成村组道路硬化4.3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81盏,完成衬砌渠道14公里。今年,文山村被市扶贫办列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村,投资338万元,建设农业林渠路综合开发项目,目前已完成机耕道10公里、渠道衬砌10公里、新建倒吸虹一座1300米,管道全部焊接完工,冬灌就能投入使用,新建过水桥一座。投资147万元,其中自筹50.4万元,完成自来水入户工程504户。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49万元铺路5公里。投资16万元,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渠道衬砌2.4公里,灌溉面积400亩。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了村内道路全部硬化,农田水利渠道全部衬砌,村主干道路全部亮化的目标。1月份,村上遭受冰雹自然灾害,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损失,灾害发生后,村党支部班子立即组织党员干部帮助群众复种,村民都及时复种了冬菜,补回了损失,农业总收入达到143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6800元,实现了受灾不减产。
新闻推荐
【本报讯】12月11日,皋兰干部群众每人得到一本《百篇经典诵读》,一篇篇精彩文章吸引大家争相翻阅,相互交流。皋兰县为培养学习型干部、培育新型农民群众,并深入推进“一村一品”群众性文化精品创建工...
皋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皋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