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兰州新闻 > 正文

你给我温暖我总想说不

来源:兰州晚报 2010-01-25 09:32   https://www.yybnet.net/

晚上,和朋友打地下过道走过,聊着“拜嘉欣,能加薪”到底灵不灵,要不要把自己的电脑屏幕也换成李嘉欣的图像,让偶尔来到办公室的领导得到某种暗示,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帮助我们实现最美好的愿望。话题正在热烈进行的时候,也不知他怎么就一个急掉头,问我:“有没有零钱?”弄得我刚从海盗船上下来一般头晕。还没等我把脑子里的浆糊晃当清楚,他已拿出钱包,搜出两毛钱,递给我,嘴一努,我才看到边上有一个乞讨的老人,我替他把两毛钱转赠给老人。

回过头夸他:“你真是个好人!”

他回答我:“为什么不呢?”

为什么不呢?听起来很理所当然,我回答不了他的这个“为什么”,只好乖乖地从钱包里掏出5毛钱捏在手心,希望再碰到乞讨者的时候掏钱的速度能比他快一些。

走出地下过道。他说,乞讨者也是有尊严的,他喜欢有尊严的乞讨者,所以愿意掏钱给他们。听他这么说,我很庆幸自己是把钱递到乞讨者手里的,而不是扔或者甩给他。否则,我这个喝过洋墨水的朋友,就很可能让我没有尊严了。

乞讨者也是有尊严的,可谁会去尊重他们。人世间的贫苦人,在没有物质的时候,被人剥夺了尊严好像也是理所当然的。每年到这个时候,月光是那样的温柔,我总是深深地想起你,我那些“被送温暖”的朋友。你看一下20日的晚报A14版就知道,春节前的送温暖活动有多集中。可能是图片和新闻稿件“感动”了编辑,编辑激情制作了《寒冬里,金城四处爱心涌动 》的标题,将这些新闻集中到了一块版面上。看起来真像一锅开水,热腾腾地此起彼伏地冒着泡泡。

这样的新闻,捐助者当然乐意看到白纸黑字的报道,被捐者是否乐意被见诸于报端自然地就被我们忽略了。我们总觉得,既平白得了好处,说两句体面的感谢话当然也是应有的一种回报。这个时候,我们似乎是忘了还有个“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成语故事。

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我写了一篇《“送温暖”不该有恩赐心态》的言论稿件,其中有几句重点的是这样说:“不管是哪一级的官员亲手给贫困人员送上慰问品,他自己都不是真正的“施恩者”。相反,作为人民公仆,就该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公仆去看望有困难的“主人”,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既不该有恩赐者的姿态,也不应有居高临下的理由。”

今年我还想说说车轱辘话,因为这个话题我觉得真的有每年复习一下功课的必要,特别是我们的一些基层领导干部。

大家知不知道兰州有句俗语叫“提的野猪娃子还愿哩!”关于这句话的来历,还有个小故事:有人为某事求神,许愿事成之后,为神献上一头猪作祭礼。也许是真有神保佑,事还真遂了心愿。给神许了诺,就得还愿,可自家辛辛苦苦养成的大肥猪舍不得,正两难呢,偏巧进山时捡到一头野猪的弃婴,提上就到庙里还愿去了,反正,这也算是猪一头。一个故事,两层意思,一是知恩不报,敷衍了事;二是拿着别人的东西卖自己的人情。

费劲地扯这些个,不是给你普及民间故事,只是因为觉得现在有些基层单位的“送温暖”差不多就是“提的野猪娃子还愿哩!”的另一个版本。人民公仆,本应把人民当“神”来敬,可偏偏最能糊弄老百姓。节前看望一下贫困家庭,都是“赏你两个钱花花”的大爷派头,全然忘了自己手里提的慰问品,都是纳税人自己掏的钱,没有一分一厘是从自己兜兜里掏出来的。自己本来就是个二传手,偏偏还以为这是自己给人家的赏赐。自己挂着个冷脸,偏要人家陪着笑脸,真是忘了自己还有没有点羞。

除“送温暖”之外,有些个街道社区的,给人家低保户办了个低保,必得明示暗示人家找个记者,对领导“上门”办低保如何如何感动,如何如何解决了自己的生计之忧,如何如何一定要感谢一下自己的社区官员才能心安。刚开始,这样的新闻还真上过报,后来类似新闻太多了,报纸也就不登了。后来,从别人博文上看到一句话,才明白上门办低保还硬要人家感谢也不过是“提的野猪娃子还愿哩!”这句话就是:“低保是公民最后也是最基本的公民权利,谁也无权剥夺。”

是呀,低保金是财政发的,让自己辖区的居民都能过得下去,本来就是你为官者的责任,吃低保的人数年年在增长,只能说明你在帮助居民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方面的工作没有做好,你应该羞愧才是,怎么还拿得出一副大爷的模样来?

说到这里,想起陈琳的一句歌词:你给我爱我总想说不。如果这样,我也想说,你给我温暖,我总想说不。

本是说乞讨者呢,怎么又拉到了吃低保者的身上。还是言归正传的好,实际上,在当天更早一些,在广场上也碰到一个乞讨者,很年轻,跪在地上,胸前不知挂了个什么牌子,写了些什么字——因为我是从他身后绕过的,实在是不想再看到那些凄惨的谎言。寻思着,正用工荒呢,你去餐厅洗个碟子择个菜也是有饭吃的。这么年轻力壮还编瞎话的乞讨者是真失掉了尊严。有时候我想,如果我找五块红砖,让他背到12楼去,然后给他10块钱的搬运费,他干不干?或者,带他去救助站,他去不去?

干不干搬砖的事儿我不敢肯定,但我肯定他一定是不愿意去救助站的,因为很多弱者还有些残存尊严的乞讨者,也大多逃越了救助站,说起原因,有人认为都怪我们这些滥施同情心的人,爱掏钱给这些乞讨者,让他们觉得户外做业比呆在救助站有暖气的房子里更有收获。那不好意思,我也得臆猜一下:是不是被送到救助站后,这些乞讨者看到的全是不屑的目光,在没有温度的视线里,他们受不了嗟来之食才学会逃离的?  

低保是公民的权利,那乞讨者在救助站得到救助,也同样是公民的权利。要知道,救助站的一砖一瓦,一丝温度,都是财政拨款建设起来的。你就是《放饭》里的朱春登,放的饭也不是你自己家的。

晚上,和朋友打地下过道走过,聊着“拜嘉欣,能加薪”到底灵不灵,要不要把自己的电脑屏幕也换成李嘉欣的图像,让偶尔来到办公室的领导得到某种暗示,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帮助我们实现最美好的愿望。话题正在热烈进行的时候,也不知他怎么就一个急掉头,问我:“有没有零钱?”弄得我刚从海盗船上下来一般头晕。还没等我把脑子里的浆糊晃当清楚,他已拿出钱包,搜出两毛钱,递给我,嘴一努,我才看到边上有一个乞讨的老人,我替他把两毛钱转赠给老人。

回过头夸他:“你真是个好人!”

他回答我:“为什么不呢?”

为什么不呢?听起来很理所当然,我回答不了他的这个“为什么”,只好乖乖地从钱包里掏出5毛钱捏在手心,希望再碰到乞讨者的时候掏钱的速度能比他快一些。

走出地下过道。他说,乞讨者也是有尊严的,他喜欢有尊严的乞讨者,所以愿意掏钱给他们。听他这么说,我很庆幸自己是把钱递到乞讨者手里的,而不是扔或者甩给他。否则,我这个喝过洋墨水的朋友,就很可能让我没有尊严了。

乞讨者也是有尊严的,可谁会去尊重他们。人世间的贫苦人,在没有物质的时候,被人剥夺了尊严好像也是理所当然的。每年到这个时候,月光是那样的温柔,我总是深深地想起你,我那些“被送温暖”的朋友。你看一下20日的晚报A14版就知道,春节前的送温暖活动有多集中。可能是图片和新闻稿件“感动”了编辑,编辑激情制作了《寒冬里,金城四处爱心涌动 》的标题,将这些新闻集中到了一块版面上。看起来真像一锅开水,热腾腾地此起彼伏地冒着泡泡。

这样的新闻,捐助者当然乐意看到白纸黑字的报道,被捐者是否乐意被见诸于报端自然地就被我们忽略了。我们总觉得,既平白得了好处,说两句体面的感谢话当然也是应有的一种回报。这个时候,我们似乎是忘了还有个“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成语故事。

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我写了一篇《“送温暖”不该有恩赐心态》的言论稿件,其中有几句重点的是这样说:“不管是哪一级的官员亲手给贫困人员送上慰问品,他自己都不是真正的“施恩者”。相反,作为人民公仆,就该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公仆去看望有困难的“主人”,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既不该有恩赐者的姿态,也不应有居高临下的理由。”

今年我还想说说车轱辘话,因为这个话题我觉得真的有每年复习一下功课的必要,特别是我们的一些基层领导干部。

大家知不知道兰州有句俗语叫“提的野猪娃子还愿哩!”关于这句话的来历,还有个小故事:有人为某事求神,许愿事成之后,为神献上一头猪作祭礼。也许是真有神保佑,事还真遂了心愿。给神许了诺,就得还愿,可自家辛辛苦苦养成的大肥猪舍不得,正两难呢,偏巧进山时捡到一头野猪的弃婴,提上就到庙里还愿去了,反正,这也算是猪一头。一个故事,两层意思,一是知恩不报,敷衍了事;二是拿着别人的东西卖自己的人情。

费劲地扯这些个,不是给你普及民间故事,只是因为觉得现在有些基层单位的“送温暖”差不多就是“提的野猪娃子还愿哩!”的另一个版本。人民公仆,本应把人民当“神”来敬,可偏偏最能糊弄老百姓。节前看望一下贫困家庭,都是“赏你两个钱花花”的大爷派头,全然忘了自己手里提的慰问品,都是纳税人自己掏的钱,没有一分一厘是从自己兜兜里掏出来的。自己本来就是个二传手,偏偏还以为这是自己给人家的赏赐。自己挂着个冷脸,偏要人家陪着笑脸,真是忘了自己还有没有点羞。

除“送温暖”之外,有些个街道社区的,给人家低保户办了个低保,必得明示暗示人家找个记者,对领导“上门”办低保如何如何感动,如何如何解决了自己的生计之忧,如何如何一定要感谢一下自己的社区官员才能心安。刚开始,这样的新闻还真上过报,后来类似新闻太多了,报纸也就不登了。后来,从别人博文上看到一句话,才明白上门办低保还硬要人家感谢也不过是“提的野猪娃子还愿哩!”这句话就是:“低保是公民最后也是最基本的公民权利,谁也无权剥夺。”

是呀,低保金是财政发的,让自己辖区的居民都能过得下去,本来就是你为官者的责任,吃低保的人数年年在增长,只能说明你在帮助居民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方面的工作没有做好,你应该羞愧才是,怎么还拿得出一副大爷的模样来?

说到这里,想起陈琳的一句歌词:你给我爱我总想说不。如果这样,我也想说,你给我温暖,我总想说不。

本是说乞讨者呢,怎么又拉到了吃低保者的身上。还是言归正传的好,实际上,在当天更早一些,在广场上也碰到一个乞讨者,很年轻,跪在地上,胸前不知挂了个什么牌子,写了些什么字——因为我是从他身后绕过的,实在是不想再看到那些凄惨的谎言。寻思着,正用工荒呢,你去餐厅洗个碟子择个菜也是有饭吃的。这么年轻力壮还编瞎话的乞讨者是真失掉了尊严。有时候我想,如果我找五块红砖,让他背到12楼去,然后给他10块钱的搬运费,他干不干?或者,带他去救助站,他去不去?

干不干搬砖的事儿我不敢肯定,但我肯定他一定是不愿意去救助站的,因为很多弱者还有些残存尊严的乞讨者,也大多逃越了救助站,说起原因,有人认为都怪我们这些滥施同情心的人,爱掏钱给这些乞讨者,让他们觉得户外做业比呆在救助站有暖气的房子里更有收获。那不好意思,我也得臆猜一下:是不是被送到救助站后,这些乞讨者看到的全是不屑的目光,在没有温度的视线里,他们受不了嗟来之食才学会逃离的?  

低保是公民的权利,那乞讨者在救助站得到救助,也同样是公民的权利。要知道,救助站的一砖一瓦,一丝温度,都是财政拨款建设起来的。你就是《放饭》里的朱春登,放的饭也不是你自己家的。

晚上,和朋友打地下过道走过,聊着“拜嘉欣,能加薪”到底灵不灵,要不要把自己的电脑屏幕也换成李嘉欣的图像,让偶尔来到办公室的领导得到某种暗示,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帮助我们实现最美好的愿望。话题正在热烈进行的时候,也不知他怎么就一个急掉头,问我:“有没有零钱?”弄得我刚从海盗船上下来一般头晕。还没等我把脑子里的浆糊晃当清楚,他已拿出钱包,搜出两毛钱,递给我,嘴一努,我才看到边上有一个乞讨的老人,我替他把两毛钱转赠给老人。

回过头夸他:“你真是个好人!”

他回答我:“为什么不呢?”

为什么不呢?听起来很理所当然,我回答不了他的这个“为什么”,只好乖乖地从钱包里掏出5毛钱捏在手心,希望再碰到乞讨者的时候掏钱的速度能比他快一些。

走出地下过道。他说,乞讨者也是有尊严的,他喜欢有尊严的乞讨者,所以愿意掏钱给他们。听他这么说,我很庆幸自己是把钱递到乞讨者手里的,而不是扔或者甩给他。否则,我这个喝过洋墨水的朋友,就很可能让我没有尊严了。

乞讨者也是有尊严的,可谁会去尊重他们。人世间的贫苦人,在没有物质的时候,被人剥夺了尊严好像也是理所当然的。每年到这个时候,月光是那样的温柔,我总是深深地想起你,我那些“被送温暖”的朋友。你看一下20日的晚报A14版就知道,春节前的送温暖活动有多集中。可能是图片和新闻稿件“感动”了编辑,编辑激情制作了《寒冬里,金城四处爱心涌动 》的标题,将这些新闻集中到了一块版面上。看起来真像一锅开水,热腾腾地此起彼伏地冒着泡泡。

这样的新闻,捐助者当然乐意看到白纸黑字的报道,被捐者是否乐意被见诸于报端自然地就被我们忽略了。我们总觉得,既平白得了好处,说两句体面的感谢话当然也是应有的一种回报。这个时候,我们似乎是忘了还有个“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成语故事。

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我写了一篇《“送温暖”不该有恩赐心态》的言论稿件,其中有几句重点的是这样说:“不管是哪一级的官员亲手给贫困人员送上慰问品,他自己都不是真正的“施恩者”。相反,作为人民公仆,就该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公仆去看望有困难的“主人”,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既不该有恩赐者的姿态,也不应有居高临下的理由。”

今年我还想说说车轱辘话,因为这个话题我觉得真的有每年复习一下功课的必要,特别是我们的一些基层领导干部。

大家知不知道兰州有句俗语叫“提的野猪娃子还愿哩!”关于这句话的来历,还有个小故事:有人为某事求神,许愿事成之后,为神献上一头猪作祭礼。也许是真有神保佑,事还真遂了心愿。给神许了诺,就得还愿,可自家辛辛苦苦养成的大肥猪舍不得,正两难呢,偏巧进山时捡到一头野猪的弃婴,提上就到庙里还愿去了,反正,这也算是猪一头。一个故事,两层意思,一是知恩不报,敷衍了事;二是拿着别人的东西卖自己的人情。

费劲地扯这些个,不是给你普及民间故事,只是因为觉得现在有些基层单位的“送温暖”差不多就是“提的野猪娃子还愿哩!”的另一个版本。人民公仆,本应把人民当“神”来敬,可偏偏最能糊弄老百姓。节前看望一下贫困家庭,都是“赏你两个钱花花”的大爷派头,全然忘了自己手里提的慰问品,都是纳税人自己掏的钱,没有一分一厘是从自己兜兜里掏出来的。自己本来就是个二传手,偏偏还以为这是自己给人家的赏赐。自己挂着个冷脸,偏要人家陪着笑脸,真是忘了自己还有没有点羞。

除“送温暖”之外,有些个街道社区的,给人家低保户办了个低保,必得明示暗示人家找个记者,对领导“上门”办低保如何如何感动,如何如何解决了自己的生计之忧,如何如何一定要感谢一下自己的社区官员才能心安。刚开始,这样的新闻还真上过报,后来类似新闻太多了,报纸也就不登了。后来,从别人博文上看到一句话,才明白上门办低保还硬要人家感谢也不过是“提的野猪娃子还愿哩!”这句话就是:“低保是公民最后也是最基本的公民权利,谁也无权剥夺。”

是呀,低保金是财政发的,让自己辖区的居民都能过得下去,本来就是你为官者的责任,吃低保的人数年年在增长,只能说明你在帮助居民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方面的工作没有做好,你应该羞愧才是,怎么还拿得出一副大爷的模样来?

说到这里,想起陈琳的一句歌词:你给我爱我总想说不。如果这样,我也想说,你给我温暖,我总想说不。

本是说乞讨者呢,怎么又拉到了吃低保者的身上。还是言归正传的好,实际上,在当天更早一些,在广场上也碰到一个乞讨者,很年轻,跪在地上,胸前不知挂了个什么牌子,写了些什么字——因为我是从他身后绕过的,实在是不想再看到那些凄惨的谎言。寻思着,正用工荒呢,你去餐厅洗个碟子择个菜也是有饭吃的。这么年轻力壮还编瞎话的乞讨者是真失掉了尊严。有时候我想,如果我找五块红砖,让他背到12楼去,然后给他10块钱的搬运费,他干不干?或者,带他去救助站,他去不去?

干不干搬砖的事儿我不敢肯定,但我肯定他一定是不愿意去救助站的,因为很多弱者还有些残存尊严的乞讨者,也大多逃越了救助站,说起原因,有人认为都怪我们这些滥施同情心的人,爱掏钱给这些乞讨者,让他们觉得户外做业比呆在救助站有暖气的房子里更有收获。那不好意思,我也得臆猜一下:是不是被送到救助站后,这些乞讨者看到的全是不屑的目光,在没有温度的视线里,他们受不了嗟来之食才学会逃离的?  

低保是公民的权利,那乞讨者在救助站得到救助,也同样是公民的权利。要知道,救助站的一砖一瓦,一丝温度,都是财政拨款建设起来的。你就是《放饭》里的朱春登,放的饭也不是你自己家的。

新闻推荐

由兰州市直机关工委市体育局兰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

●由兰州市直机关工委、市体育局、兰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兰州银行杯”扑克双升级大师赛22日在兰州市体育馆圆满落幕,在3天7轮的激烈角逐中,市统计局在团体赛中拔得...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期货操作流程2010-01-25 09:32
评论:(你给我温暖我总想说不)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