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日,记者从市工商联获悉,为盘点兰州市2009年非公经济发展取得的新成就、新经验,市工商联和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举办“地天泰杯”2009年兰州市非公经济十大事件评选活动。
对兰州市非公经济而言,2009年又是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全市非公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阴霾笼罩之下,“危”中求“机”,主动迎接挑战;这一年,政府积极应对,从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产业升级、环境改善等方面进一步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非公企业的扶持力度;这一年,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突破300亿元……经过各相关部门的推荐并评议,共有20条新闻入选备选事件。从今日起至2月9日,读者可通过本报或兰州日报、主办单位网站(www.lzgsl.com),选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十大事件。如果您的选择与专家最终评出的十大事件内容一致,将有机会获得精美的奖品。但是,选择超出10条则为废票。投票时请不要忘记填写您的姓名、单位、有效身份证件和联系方式等。
如有疑问,请致电市工商联8467704、市工信委2105651。寄往本报的投票请写清楚所选事件的标题并在信封注明“地天泰杯”字样,地址为:兰州晚报时政财经部。评选结果将于2月11日揭晓。
相关链接
20条新闻事件入选
一、应对危机,创业杰出青年带头人受表彰
2009年4月,由共青团兰州市委组织牵头,联合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中共兰州市委统战部、兰州市人事局、兰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兰州市工商联等八家单位共同举办兰州市首届“十大创业就业杰出青年”、“十大创业就业优秀青年”评选活动,经过社会各界的推荐和评选,20位青年企业家脱颖而出。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用自身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出促进就业、崇尚创业的良好氛围,成为了兰州市广大青年的楷模。
二、三女杰喜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殊荣
巾帼不让须眉。2009年9月21日,全国妇联发出关于授予2000名“全国三八红旗手”、1000个“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的决定。其中,兰州青年汽车出租公司经理徐允娟、兰州兰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艾芳、甘肃德乾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月芬等3名非公经济人士,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三、非公经济增加值突破300亿元大关
2009年,兰州市非公经济在逆境中奋进,共克时艰,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新建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工业生产增长加快,规模以上停限产企业陆续恢复生产。2009年,兰州市非公经济预计完成增加值346.97亿元,同比增长19.57%。
四、表彰先进促发展,应对危机树典型
2009年3月18日,兰州市委、市政府特别召开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决定对全市非公有制工业企业进行表彰奖励。会上,2008年上缴税金位列前15名的非公有制工业企业被授予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发展奖。此举在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氛围,促进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五、政府搭桥,银企保合作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2009年6月3日—4日,兰州市委、市政府成功举办了兰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政银企保对接洽谈会,在兰10家商业银行与市中小企业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3年内向全市中小企业贷款授信达560亿元。其中,9家商业银行与43家企业签订贷款合同和协议,总金额达20.97亿元,7家担保公司与14家企业签订贷款担保合同,总金额达1.54亿元。2009年底兰州市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484.62亿元,中小企业贷款增加70.31亿元,有效缓解了非公企业融资困难。
六、18个非公企业产品荣获甘肃名牌
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是兰州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综合经济实力的一项重要举措。2009年3月4日,市政府决定对获得2008年“甘肃名牌产品”的20户企业予以表彰,并分别奖励3万元。其中,17户非公企业的18个产品受奖。
七、非公经济人士荣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2009年11月6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表彰大会上,兰州市甘肃远达集团公司董事长刘羽桐、甘肃天鸿金运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辉荣膺此殊荣。12月16日,由省委统战部、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和省工商业联合会五家联合评选的“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颁奖大会在宁卧庄宾馆隆重举行,共表彰全省41位非公经济人士,其中,兰州市兰州黄河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世江、兰州亚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全祖、兰州民召物业管理集团董事长杨民召、兰州众邦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银强、兰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艾芳、甘肃金桥集团总经理王刚等6位企业家获此殊荣。
八、非公企业党组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2009年9月底,兰州市非公企业共有350个党组织、4847名党员参加全市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立足非公经济党组织分布范围广、行业差别大,零散党员多、流动性强、工学矛盾突出的特点,全市采取骨干先学,上门送学,强弱搭配帮学、联学,使分散和流动党员自觉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同时,兰州市坚持把加强非公企业党建作为推进新时期加快兰州质量建党进程的“品牌工程”来抓,走“先易后难、先大后小、先建后管、先点后面”的路子,全力打造非公企业党建的整体推动模式。10月14日,中央巡回指导组来兰州市检查指导工作时,对此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九、26个亿元以上非公项目落户金城
2009年,兰州市非公经济各类在建及完工项目达到296项,设计总投资13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8亿元。其中,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 155个,占项目总数的52.4%;上亿元的26个,占项目总数的8.8%。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十、数千人齐唱赞歌颂祖国
2009年9月15日晚,甘肃省工商联、兰州市工商联共同在人民剧院举办以“祖国颂”为主题的“工商联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歌咏演唱会”,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业绩,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全省非公有制经济所取得的光辉成就。当日,全市共有16家非公有制企业、2000余人参加了演出,饱含热情地讴歌新时代,抒发着改革开放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变化,为祖国唱响了赞歌。
十一、新举措助推非公经济大发展
围绕贯彻落实市委“1355”总体发展思路,加快推进非公经济发展,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制定了《贯彻落实市委“1355”总体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十一五”末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比2006年翻一番,分别达到400亿元以上和120亿元,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0%以上。
十二、品牌战略培育打造非公经济名牌
品牌就是竞争力。为深入挖潜非公经济品牌内在价值,着力培育和宣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非公企业,兰州市委统战部、市委宣传部、市工商联、市非公经济发展服务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知识产权局等六家单位联合开展“品牌战略培育工程”,大力推进非公经济品牌建设,赢得普遍好评。同时,与甘肃经济频道《财富甘肃》栏目制作《品牌战略》电视系列专题片,充分展示兰州市本土企业品牌魅力,积极推动兰州名牌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十三、2184家非公企业建立工会组织
2009年12月9日,兰州市非公企业工会工作会议提出,拟建立非公企业工会维权机制,重点围绕企业职工群众最关心的工资、福利、社保等问题,为职工维权。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兰州市已有2184家非公企业建立了工会组织,工会会员达21.5万人,约占全市工会会员总数的34%。企业工会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了非公经济向制度化、规范化、合理化发展。
十四、金融危机波及兰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截至2009年5月8日,全市非公经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停限产共88户,占全市非公经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1.7%;累计影响现价总产值21.4亿元,累计影响工业增加值5.2亿元,累计影响就业人员达到6180人。
十五、奇正集团在深交所上市
2009年8月28日,奇正集团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隆重上市,发行4100万股,预计融资4.84亿元,开创了兰州市非公经济的先河。
十六、非公经济涌动爱心热潮
金融危机波及到兰州市规模以上企业,但在奉献爱心、支持光彩事业中,非公经济依旧涌动着爱心热潮。2009年,在两次统战系统帮助困难群众献爱心月活动中,兰州市非公经济累计捐款捐物213.88万元,成为了社会捐款的生力军。
十七、第十五届兰洽会非公企业项目引资过36亿元
第十五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当天签约24个项目,分别涉及机械制造、能源开发、农产品加工、化工等行业,引资总额超过20亿元。本次洽谈会引资超过36亿元。
十八、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兰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为进一步优化资源、整合力量,更好地推动全市工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在2009年12月2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上宣布了全市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整合市经济委员会、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市乡镇企业管理局、市中小企业局)、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及其职责,组建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挂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局牌子。
十九、2600万元专项资金帮助非公企业渡难关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2009年,兰州市委、市政府增加了扶持企业的各项专项资金,共安排扶持企业资金12480万元,其中非公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由上年的700万元增加到2600万元。同时,全市还对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经营出现困难的企业,减少税费,帮助企业渡难关。
二十、吉利将打造西北最大的汽车产业集群
2009年,兰州市循环经济模式获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兰州市循环经济的启动为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吉利兰州基地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根据双方签订的合作模式,吉利将在兰州空港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年产10万辆自由舰和球鹰自由舰改进型轿车扩能改造及新建年产2万辆帝豪轿车SKD生产线项目。项目建成后,吉利兰州生产基地将成为辐射整个西北的汽车产业中心,其规模效应将从目前的50亿元倍增到100亿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 1月31日,记者从省图书馆获悉,该馆公益讲座“周末名家讲坛”2月份讲座内容已经确定,本月四场讲座涉及物理、中华文化、茶艺和西部开发等内容。讲座时间:每周六上午9时...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