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回首来路,一路泥泞,一路坎坷。而在这风雨之中,《兰州晚报》恰似一把坚实的伞,为我饱经沧桑的心灵遮风挡雨。
30年,是《兰州晚报》成长的岁月,也是我在不断的思索中逐渐成熟的季节,而写作,便是思索的源泉。
我还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中期,刚走出家乡校门,有一些惆怅,有一些茫然,却又不失对未来的憧憬和热情。于是开始把自己的失落、幻想和希望写成一篇篇稿子,投寄给《兰州晚报》,因为,那是自己家乡的报纸。由此,仿佛找到了梦的延续、心的支撑、理想的白帆。
在《兰州晚报》发表的稿子越来越多,有的还获了奖。于是,我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几乎找到了一条人生追求的道路,也深刻体会到了家乡点点滴滴的可喜变化。而在业余时间,我仍坚持写我喜爱的散文。在这两种文体的转换中,我逐渐悟出,新闻是通过大脑、理智写作的,而散文,是用心、用情感。
一些街坊在《兰州晚报》上读到我的文章,会给我提出中肯的意见,有的热心人还会给我提供写作素材和新闻线索,使我内心充满了温暖和感激。有些熟人看到我,还会问我一年能得多少稿费。其实,对于我,写作,并不是为了稿费,而是灵魂的倾诉,是内心的抚慰,是自我的呵护。
一位作家说:“人生应该有一个地下室,没有灯,一团漆黑。那里是人的灵魂所在地。自己常走进这个暗室,闭门不出,日子久了,就有了一篇篇东西写出。生命的暗室是提炼学识,升华自我的场所。”而我,也有这样一个生命的暗室,当越来越多的人奔向那个灯火辉煌的“舞台”,陶醉于自编自导的假面舞的快乐,在半梦半醒之间迷失了自我而找不到归家的路时,我却在自己的“地下室”里,坚守着一份孤独寂寞,驰骋于飘忽不定的思绪,品尝精神的佳肴。
新闻推荐
商贩在制造“名牌”娃娃菜因夏季天气炎热,鲜嫩爽口的高山娃娃菜成了市民的夏日家常菜。但是,市民很少注意到,我们日常吃的娃娃菜是否正宗?产地在哪里?北京以及...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