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一提起大院,人们通常想到的就是一个堆柴禾、养鸡鸭和村民休息生活的地方,而在西固区新城镇,还活跃着一种新的大院——文化大院。这些大院以特有的方式极大地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
3月22日,是新城镇文化站图书馆开放的日子,上午9时许,园艺村村民王民喜来到图书馆,拿起一本《三字经故事》津津有味地阅读了起来,看到精彩处,还侧过身子读给旁边看书的村民听,与大家一起分享快乐,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今天没有下地干活,忙完家务后我就来到图书馆看书,现在已经成了一种习惯。”王民喜说。
兰州最古老的水车,青石津古渡口等遗迹都让新城镇这块土地文化氛围浓厚,群众有自发的娱乐习惯,目前辖区6个村每村都有1至5个自乐班,有秦腔、秧歌、舞蹈等,包括村委会阵地在内,在村民相对集中的地方自发形成“文化大院”13个。而徐德胜创办的秦腔自乐班“文化大院”最受村民欢迎。
新城镇文化站站长苏善生告诉记者,这几年,随着辖区产业的发展,村民生活殷实了,但是村民的文化生活却比较匮乏,大家闲下来不是喝酒就是打扑克、玩麻将,如何让健康、文明、向上的新思想回归到这块土地,让腰包鼓起来的农民精神上富裕起来,镇党委、镇政府首先加大阵地建设投入,鼓励各级组织开展经常性娱乐活动,目前每个村已建成了农家书屋,改造提升了镇图书馆,共摆放各类图书1万多册,举办了五届“新城之夏”大型文艺演出活动,这些全新的文化形式和载体一出现就备受广大农民的关注和喜爱。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近日从兰州市公安局户政处获悉,据新修订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一代身份证自2013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而且在登记项目中增加指纹信息的规定。3月24日,兰州市...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