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兰州新闻 > 正文

歌声里的童年岁月

来源:兰州日报 2012-11-14 20:35   https://www.yybnet.net/

歌声是路途上开放的花朵,点缀着我们生命的景色。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歌声,在不同的歌声里我们走过不同的岁月。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这首上世纪70年代的孩子们人人都会唱的歌曲,还没有进学校,我就在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玩耍时,在他们的随意歌唱中,学会了这首歌曲,常常在旁边没有别人时,一个人偷偷唱着,用手比划着自己感觉是跳舞的动作。尽管这样,进学校念一年级,上唱歌课,正式学唱《我爱北京天安门》时,我依然感到兴奋,还有一种神圣,按照老师的吩咐,双手背到身后,身体笔挺地坐在小板凳上,亮着嗓子,一句一句,跟着老师学唱其实早就会了歌词。在那种神圣和兴奋感中,一节唱歌课好像时间很短很短,随着下课铃声响起老师走出教室门,一丝意犹未尽的遗憾袭上了心头。没有电视,没有书籍,天安门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从不知道。毛主席整天在天安门干啥呢,每一次的歌唱中,天安门在我们的想象中是说不上的美好地方,就像童话故事里神仙待的地方吧。

我们的唱歌课在课表上写的就是唱歌,不是叫音乐课,教唱歌的老师在很多的课堂上,教会我们唱一首又一首的歌。几年以后,当我进入更高年级的学校时,一个老师才向我们讲很简单的乐理知识,我感觉很新奇。

老师教我们唱的第二首歌是《火车向着韶山跑》。车轮飞/汽笛叫/火车向着韶山跑/穿过峻岭越过河,迎着霞光千万道……从高音喇叭里听见这首歌时,前奏音乐前有一声响亮的火车汽笛声,那样的汽笛声现在的火车已是绝然没有了。

还有一首歌,叫《井冈山下种南瓜》。小锄头(哩格)手中拿/手(哩格)手中拿呀/井冈山下种南瓜/种(哩格)种南瓜呀……那时的歌总是与毛主席有关。“六一”儿童节在学校土台上表演时,我们做着双手挥动锄头在地上挖土的动作:挖个坑呀/下颗籽呀/舀瓢泉水催催芽……继承革命好传统/红色江山万呀么万年红。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雷锋叔叔什么样呢,我们在教室墙上的画中和外面墙上的黑板报上,看见的是一个年轻人头戴长耳棉帽的头像,旁边是毛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还有一首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山村里没有马路也不会有警察,更不可能捡到钱,我们依然唱得响亮。偶然有个同学从教室地上捡到半根铅笔或者一块橡皮擦,赶紧去交给老师,老师会在上课时表扬几句,这个同学就会像做了惊天动地事儿似的与众不同地高兴一段时间,因此竟有一个同学在下课后从别人课桌里偷偷拿了一根铅笔装作是捡到的交给老师,得到老师的一番表扬,引得同学们羡慕:我怎么碰不上别人丢东西呢!多年以后,成人的我们聚会,那个同学讲出了真相,大家一阵大笑,笑声过后回味着那些单纯、清甜的岁月。

教我们唱歌的老师叫王燕,中等纤瘦身材,一年四季着一身绿色军装,胸前别着毛主席像章,戴着近视眼镜,齐耳短发,我们叫“耳帽子头”。王燕老师的声音清脆甜亮,全学校七八个班级的唱歌课都由她一个人上。学校的老师大多都是从我们附近几个村上山下乡“插队”知识青年中挑选的。据说,王燕老师在城里当过“红卫兵”的头头,到北京天安门前接受过毛主席的接见。几年之后,王燕老师回了城市,“四人帮”粉碎,“文革”结束时,我们听说王燕老师被当做“红卫兵”中的打、砸、抢分子受到了审查,是真的吗?审查的结果怎么样,我们不知道,也许是传言吧。

多年以后的现在,多次在异地行走,参观一些名胜古迹时,常常听见讲解者说某某文物古迹在“文革”中被“红卫兵”损毁的话语,每当这时,我的眼前就会闪现一下王燕老师的面容,一个文弱的姑娘,是怎么干那样的事呢。

节日来临的时候,由王燕老师主持,在每个班级里的学生中挑选一些学生,成立学校宣传队,排练文艺节目,在节日那天表演。我刚一入学的一年级,王燕老师在挑选中就让我加入了宣传队,这在孩子们中自我感觉是很光荣、幸福的事儿,为此,现在想起的时候,王燕老师在我心底总是有一份美好的印象。

那时候,家家户户的墙上都会挂一个正方形木头盒子的有线广播喇叭,里面除了早、中、晚队长喊社员们“走喽,上工了”的叫声外,常常播放样板戏的唱段。那时的我,感觉样板戏的唱段也是极好的歌声。只是那歌声的“生杀大权”掌握在队长家的手中,常常是一段唱腔正在播放着,我感觉听得正好的时候,“咔嗒”一声响,就停了。

那段时期,我们的写字本、算术本的封面上总是印着“样板戏”的剧照画面,李铁梅高举着光芒四射的红灯,李玉和身戴铁镣怒斥敌人,吴清华一身红衣在树林里腾空跳跃……八个样板戏的唱腔在高音喇叭里回响。我们陶家沟学校是农村“戴帽子学校”,就是小学和中学段班级在一个学校。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演样板戏像模像样。我们村里上初中的姑娘红长得极像李铁梅,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我们小孩子也不示弱。二年级那年“六一”,我有幸被王燕老师选中,扮演《白毛女》中的杨白劳,扮演喜儿的是一年级的一个小姑娘。正式演出那天,有些紧张,光顾了唱,“人家的闺女有花戴/你爹我钱少不能买/扯上了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歌词唱完了,我手里的一截红毛线还没扎到“喜儿”的发辫上,一急,我把红毛线扔在了台上,跑到了后台,台下一片笑声……

节日里上台演节目在孩子们中间是一件荣耀的事。有好几次,演完节目,我舍不得洗去脸上的脂粉,就那样红着脸蛋红着嘴唇直接回家了。走过村巷的时候,几个大人看见我,笑着说我“心疼得很”(兰州方言,意思是好看),我的心底涌起一股虚荣的快乐和自豪。

表演节目时,很多时候我们都穿一身白细布衬衫,蓝色的裤子,一双白球鞋,脖子上系着红领巾,在那时的农村孩子旧衣旧衫中极是醒目。每年快到“六一”的时候,平时省吃俭用的父母总是扯了布让村里的裁缝给我做一身这样的行头,当我穿着新衣新裤演节目,村里人夸我时,父母也是高兴的啊。母亲在生产队劳动连架子车摔下山崖,跌伤腰椎瘫在炕上的那年,家里陷入困境,没能给我做新衣,“六一”的时候,我没能上台演节目。全校演节目那天,我像丢了魂似地整天没说话。

王燕老师走后,学校又换了一个宣传队的老师。欢迎“贫下中农”进驻学校管理学校的节目表演中,这个老师没挑上我,我的六哥——小叔的大儿子被挑上了。六哥和宣传队的学生们排在全校学生队伍的最前面,站在山路两边,双手挥动着皱纹纸扎的花朵,一声一声整齐地高喊着:“热烈欢迎,贫协会管理学校…”那几天,六哥显得很高兴,话也比平时多了几倍。

放暑假,兰州九中的学生到我们村来支农,住在我们学校。我们溜进去,看见他们的行李放在我们的课桌上,我们的课桌做了他们的床铺。

麦田里,中学生跟大人们一起拔麦子。休息的时候,女生们在麦捆上唱歌,我们远远地看着,听她们唱,都是我们不会的新歌。支农要结束了,我们开学了。临走的那天,那些女学生们在我们学校的每个教室里教唱歌,教的是《红星歌》,“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

又一个学期,从城里来了一个女教师,教我们唱歌,她的名字叫贾金福。漂亮的贾老师声音甜甜的,教我们唱的歌却不好听,“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来就是好/就是好……”干吼。校园里极少能看见贾老师的身影。不久,贾老师被村里的民兵小分队双手反背押走了。学校头儿说她过资产阶级生活,不好好上课,不好好为贫下中农子弟服务。贾老师白天跟社员们一起上“大会战”工地平田整地,晚上睡在大队院角落一间又黑又潮的小房子里。我们好奇地去看。贾老师看见我们手里正吃的绿青杏,跟我们要。一个孩子偷偷往青杏上抹了鼻涕,给了贾老师。贾老师吃那枚青杏,我们偷偷笑。

我们宣传队的学生们到“大会战”工地慰问贫下中农演出时,看见贾老师在人群中往架子车上装土,旁边有两个戴红袖章的民兵姑娘。

记忆里,歌声于一个下午戛然而止。

放学后,我们在教室里排练为就要到来的“十一”国庆节演出的节目。那个长得额头像列宁的男校长进了教室,对老师说:“再不要练了。毛主席逝世了!”我们看见,两串泪从校长双眼流了下来。随即,老师的眼角也有了泪。

我们默默地出了教室回家了。那一会,我在心底问:怎么会呢?

追悼会那天,全公社的人们排着队站在公社大院门口的广场,对着布置好的高处的毛主席遗像鞠躬。晚上,我们到大队院里的黑小房子外面,从窗户里告诉贾老师,毛主席逝世了。我们看见贾老师也哭了“毛主席呀,毛主席……”

那年“十一”,没有歌声。

不久,“四人帮”粉碎了。“美酒飘香啊歌声飞/朋友啊请你干一杯/干一杯/胜利的十月永难忘/杯中洒满幸福泪……”一首《祝酒歌》唱了起来,我们进入了又一个时代。

新闻推荐

认真聆听会议报告推动兰州跨越发展

市纪委监察局——【本报讯】11月12日上午,市纪委召开厅室主任会议,认真学习讨论党的十八大精神,总结安排年底各项重点工作,对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谋划好明年反腐倡廉各项工作提出要求。学习座谈会上,大...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歌声里的童年岁月)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