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金城兰州,万物竞绿花溢香,煦风拂尘芳满城。
登上皋兰山,俯瞰城关区,一条条街道纵横交错,一座座高楼鳞次栉比,一排排绿树相拥成荫,黄河如带穿城而过,两山景致尽收眼底,宛若隽秀的写生画。
在这片正在谱写文明的土地上,到处流淌和跳跃着文明的音符。在街头巷尾,三三两两的小学生在街道社区组织下捡拾清理白色污染;公共汽车上,时时刻刻在上演年轻人为老弱病残孕等人群让座的画面;宾馆酒店里,“欢迎”、“谢谢”、“请您慢走”的对答声不绝于耳;小学校园里,每天都能听到孩子们诵读中华经典的旋律从教室传出来;居民楼院内,到处都能看到居民群众争创文明家庭和社区的和谐场景;公园广场上,频繁的开展着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在这座旨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从脏乱差到净洁美的不断颤变,看到了从缺失文明到自觉行动的生动实践。
然而这与国家的文明城市创建标准、考核指标相比不少地方还存在差距!兰州积极申报创评全国文明城市的大幕已经拉开,城关区将如何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全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发挥带动引领示范作用?城关区委区政府结合区情,启动了城市文明程度提升行动,即通过推进志愿服务支柱工程、推进市民道德素质提升主体工程、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础工程、推进文明创建细胞工程等四大工程,在今年内实现多项目标:40%以上的行业和单位建成区级文明单位,20%以上的单位和行业建成市级文明单位;使50%以上的社区达到区级文明社区标准,25%以上的社区达到市级文明社区标准等。
多项活动提升市民道德素质
对于文明,生活在这座城市每一个市民,无论男女老少都理解其含义,不管是一句话,还是一个微笑,或是一份谦让,乃至一次帮助,都或多或少的在做在说。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有多高,取决于城市里人的道德素质。自兰州市申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那天起,便提出了要大力提升市民的道德素质,而城关区作为中心城区更是率先示范,组织开展系列文明市民教育主题活动,在过去的七八年间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对照国家的创建标准仍有差距。为此,城关区在新一轮创建动员大会上提出,今年将以更多举措提升市民道德素质。
包括将以“行为规范、秩序维护、清洁环境、文明旅游、文明餐桌”为重点推进“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着力强化文明交通行为宣传教育,加强“道德讲堂”建设,全区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和街道,80%以上的社区建立道德讲堂;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及学习宣传活动,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市民对本市道德模范的知晓率达到80%以上;宣传表彰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和集体,市民对见义勇为行为的赞同率与支持率达到90%以上。新的目标任务规划好了,如何落实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城关区,各级党委政府不仅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自通过自定目标、责任人和奖惩机制外,还实行一票否决制。目前不仅区委区政府下发具体实施方案,有关部门街道通过多种方式向居民群众、楼院和辖区单位发放宣传资料进行动员。机关道德讲堂、行业道德讲堂、学校道德讲堂、社区道德讲堂、新市民道德讲堂等,在各行各业纷纷开讲;劝导监督街头不文明交通行为、餐桌浪费和乱扔乱倒生活垃圾、污水等行为参与人群越来越广,包括小学生、社区综治员、志愿者等等。一场提升市民道德素质的行动,正如春风般在城区开展起来。
大力推进志愿服务支柱工程
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创文明城,不仅地方党委政府、街道部门要带好头,还需要社会各族各界齐心协力,同时需要更多的人加入文明创建行列,开展各项志愿服务进行示范引领。
截至目前,城关区注册志愿者已逾10万人,形成了以青年为主体和中老年、少年共同参与志愿服务的格局,建立党员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老年志愿者、扶残助残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治安志愿者等志愿者队伍960多支、志愿服务站54个及志愿者服务队156个,初步形成了涉及领域比较多、参与者广泛的志愿服务体系,并在社区服务、城市管理、文明创建、救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目前城关区的总人口、辖区单位数量等比仍显不足,特别是大多数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认同率和支持率还不高,影响到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
为鼓励更多的人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城关区提出今年大力推进志愿服务支柱工程。除将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年度发展计划,完善志愿服务领导机制、活动机制、协调机制和考核机制;出台《城关区志愿服务管理和激励办法》,建立健全社区登记注册、组织培训、对接需求的管理运行机制,活动记录、星级认定、评选先进的表彰激励机制,全面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建成区常住人口总数的8%以上;加强志愿服务协会、志愿服务便民利民站点建设,建立党员、文明单位、社区3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外,还将在辖区大力组织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等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市民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认同率、支持率达到90%以上或者更高,以促进全区文明城市的创建。
该区将以“爱心集结号”志愿者网站为平台,通过网络开发、发布志愿服务信息和服务项目,有效搭建志愿者、志愿组织和市民三者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有效对接,同时建立开放式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做好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的宣传推广,不断放大志愿服务工作的效应。
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未成年人是未来的希望,是传播文明的基础源泉。最近几年,城关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始终常抓不懈,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适合未成年人的具有时代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显著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水平。特别是广泛的开展了文明进社区、进学校和进家庭等主题系列活动,积极向未成年人宣传创城知识,有效的推进了文明城市的创建。为使创城活动更深入的开展起来,该区在新一轮创建行动中提出,今年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础工程。
该项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命名一批经典诵读活动示范点。完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和“助人为乐,从我做起”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办好“文明好少年”评选活动。推进社区学校少年宫及延伸工程建设,广泛开展公益性课外文化活动;加强社区、学校心理教育辅导站建设,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清理校园周边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和彩票经营场所,打击针对青少年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学习成长环境。
在实际落实中,今年将大力推进社区学校少
年宫延伸工程,即新建3到5所示范性社区学校少年宫,在未开设社区少年宫的47所小学实施“三心工程”,将全区小学生纳入社区少年宫素质教育体系,实现小学四点半延伸工程全覆盖。同时构建学校和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通过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为子女做人成才当好表率。此外,着力抓好“认星争优,引导孩子自我提升”等经常性活动,以及“六一”期间“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七一”期间童心向党歌咏活动、“十一”期间网上向国旗敬礼活动等。
全力推进文明创建细胞工程
近三年来,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申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通过广泛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大大提升了城关区城市文明程度,并涌现出了一大批成绩突出、影响广泛的先进集体和典型人物。特别是在2012年,全区范围共有16个单位获得城关区文明单位、30个单位获得城关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以及上千个文明小区和文明家庭、先进个人受到了区委区政府表彰。这些成绩,也印证了城关区在文明创建中做出的努力。
成绩属于过去,城关区如何在新一轮创城实现更大提升呢?城关区提出将实施文明创建细胞工程。加强文明单位、行业创建指导,推动“窗口”行业开展创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三优”活动,2013年,40%以上的行业和单位建成区级以上文明单位,20%以上的单位和行业建成市级文明单位。加快实施文明社区“八个一”工程,2013年,50%以上的社区达到区级文明社区标准,25%以上的社区达到市级文明社区标准。推动家庭文化建设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市民家庭美德内容知晓率达到80%以上,20%以上的家庭建成区级以上文明家庭。依托联村联户活动,扎实开展文明户、文明村创建活动。通过群众性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提升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
推进这项工程重在氛围营造、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创城工作。该区除了依托辖区大型、小型电子显屏和公交车、出租车进行公益宣传外,在省市级各类主流媒体、城关发展等刊物上通过专栏、专题等登载创城的开展情况,特别是利用爱心集结号志愿者网站、文明网等拓宽了创城宣传网上通道。同时全区的干部和志愿者们积极行动,进社区和居民楼院开展创城宣传。文明城市创建如前进的冲锋号,正在把全区百万人民的力量紧紧凝聚起来,而广大市民也纷纷从自身做起,自觉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当中,做文明城市创建的支持者、参与者和监督者,以不同的形式为创建工作贡献力量。
新闻推荐
温暖之家托起“半边天”巾帼携手共筑“中国梦” ——市妇联2008-2013年工作回顾
兰州市第十五次妇女代表大会以来的5年,是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率先跨越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的5年;是广大妇女锐意进取,奋发图强,为兰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