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遇老人摔倒,你会选择热心帮扶还是冷眼旁观,这也许在很多人心中颇为纠结。有关路见他人遇难出手相救,反被讹诈,还有老人倒地无人施救惨死街头的事件,一段时间来曾屡屡见诸报端,这些活生生的事例无疑是在挑战大家的道德底线。因此人们在面对需要出手相救时表现出的多是纠结、彷徨乃至袖手,而发生在兰州街头的一次热心帮扶事件,让人们摇摆的道德观回归正位,更让我们看到了社会正能量的道德样本。
来自《兰州晨报》的消息称,9月16日,一位93岁的老人跌倒在张苏滩瓜果批发市场附近,市民惠先生见状立即上前伸手帮扶,并将老人送回家中。这件事情看似简单,但简单中却透露着不平凡。试问,当下有多少人会在街头遇见他人摔倒,能果断地出手相助,虽然是举手之劳,但这一“举”,需要正义感和责任感的支撑。从儿时起,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路遇老人摔倒,伸手扶一把本应理所应当,但因一些利用人们善心进行讹诈事例的出现,让大家的爱心受挫,变得不敢做好事。其实如果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那些令人寒心的事例毕竟属于极端个案,它不应该成为人们拒绝助人为乐、面对正义徘徊不前的理由。
兰州市民惠先生热心帮扶跌倒老人的举措,正展示了人性的真善美,恰恰是这种举手之劳,说明正能量的存在。爱心是可以传递也能够复制的,善举不仅能感动别人,更能使个人收获内心的感动与充实。
让正能量不断复制和积聚,社会才能愈加温暖。但要营造这种环境,笔者认为,首先政府要通过制度来确保做好事的人不会因为助人而受到困扰;其次,对于好事要广泛宣传并予以物质重奖,在全社会形成助人为乐的风气;最后,作为每一个个体,不要仅仅停留在被感动的表面,而是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主动去奉献爱心,如此才能营造出助人为乐的社会大氛围。
夏苗
新闻推荐
兰州制定《规范化小型医疗机构验收标准(试行)》 业务用房不得出租外包从事诊疗活动
本报讯(记者赵汇)为规范小型医疗机构执业行为,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兰州市卫生局日前制定《规范化小型医疗机构验收标准(试行)》,要求全市辖区内的所有小型医疗机构必须在2015年底前完成规...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