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温总理在杭州视察当地蔬菜供应时,拿着兰州高原夏菜主要品种甘蓝赞不绝口。
兰州高原夏菜近几年已经在国内外市场闯出了响当当的名气,而且还在不断出新,从质量好到营养全,从绿色产品到富硒概念,高原夏菜让兰州成了全国闻名的蔬菜基地。榆中县马坡乡羊下村,这个曾经有名的贫困村,在过去的5年里由没水种田改为引水灌溉,再由种植小麦改为种植蔬菜,当地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同时,以羊下村为核心,形成了辐射马坡、新营、银山三乡的冷凉型蔬菜基地,成为兰州高原夏菜系列产品中最响亮的一张名片。这些只是“十一五”期间,兰州市农业改变增长方式、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羊下村引水种菜
榆中县马坡乡羊下村位于马山脚下,海拔2700米。2005年以前,这里基本是旱地,因为水资源欠缺,饮水都成问题。由于是靠天吃饭,村里的壮劳力基本都出外打工。家住羊下村202号的安成福今年50岁,他家有1.7亩地。5年前,这些地种的全是小麦。2005年底,他整年种小麦得到的收入不过500元钱。5年后的今天,他的地里全种着名叫“巴黎雪”的白菜花新品种。一个人种地,一年只要操心3个月,就能给他换来1万多元的收入。
回想2005年,乡里号召大家种蔬菜,他当时没当回事。一个原因是自己的地没法浇水,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压根不会种菜。而提起羊下村引水种菜的事,羊下村书记安文福给记者讲了一个有趣的事。
2005年,县里农业部门号召调整产业结构。时任羊下村书记的邓文全想正好借这个机会把村民的饮水和灌溉问题解决一下。他让村里种了85亩蔬菜,请县农牧局负责人来看。县农牧局副局长白守孝看到,由于这里气候冷凉,蔬菜基本不会发生病虫害,所以长势非常好,农药也没必要用,正是发展蔬菜产业难得的一块宝地。就在白守孝欣喜的同时,村书记却出了难题:“我们这里种菜是好,可就是水少得可怜。”白守孝找到了时任市农牧局副局长的陈卫东,请陈局长出面找水利部门协调解决。后来,在农牧部门和水利部门多方筹集资金共同努力下,修建水利设施,将马山的水引到了羊下村。
农牧部门无偿发给农民地膜、种子和肥料,上门举办培训班,提供技术人员手把手教种菜技术。可往往一节课讲了不到一半,听课的农民就走光了。时任马坡乡乡长的许爱民说,农民主要是怕种不出来,还怕卖不出去。白守孝副局长拍了胸脯,“放心去种,种出来卖不出去,我们农牧局以每斤4毛钱的保本价格全部包销。”许乡长吃了定心丸,立即组织人马帮助农民改种蔬菜。2005年,羊下村共种植蔬菜380多亩,其中绝大部分是白菜花。虽然受品种、种植技术等方面的影响,每亩还是有2000多斤的产量。白守孝副局长把蔬菜经销商领到地头来收购,每斤卖到了7毛钱。与种小麦每亩收入300元相比,每亩菜花收入1400元,村民们都乐坏了。
从2006年到2010年,羊下村蔬菜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到了2800亩,亩产产量也提高到了5000斤左右。2008年,他们的白菜花供到了北京奥运会。2010年,还为世博会提供了3.2万多吨优质白菜花。而羊下村生产的白菜花也和大白菜、甘蓝一起,取得了国家产地认证。
老安一家就是在引水种菜的过程中逐步致富的。现在,老安一家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农民人均收入将达4500元
5年来,兰州高原夏菜产业已经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模式。为加快构建“一村一品”优势特色产业布局,兰州市积极发展以第四代新型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特色农业,设施蔬菜、高架大棚韭菜、韭黄、早熟西甜瓜、油桃、红提葡萄以及花卉、药材、超级杂交谷、一膜两年用蚕豆等特色种植已初具规模。
2009年,兰州市蔬菜产业产值25.1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9.8%;销售收入21.3亿元。
在川水区大力发展以高原夏菜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在旱作区大力发展以全膜双垄沟播种植为主的高效旱作农业,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产业特色更加明显、优势更加突出,产品市场竞争力稳步增强,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养殖产业着力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建设,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标准化养殖大户、规模养殖场区及奶产品加工业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明显提速。“十一五”期间,兰州市农牧部门突出支柱产业建设,农业效益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4500元以上,比“十五”末净增1800元、增幅为65.89%。
增幅为
42.5%
(预计)52.95亿元
37.15亿元
全市农业总产值
2005年 2010年
增幅为
65.89%
(预计)4500元
2712.69元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
2005年 2010年
增幅为
25%
(预计)40.36万吨
32.3万吨
全市粮食产量
2005年 2010年
大事记
2005年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
2006年
全膜双垄沟播种植、全面实施“111355”农业产业工程、强化农业行政执法、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
2007年
持续加强农机化普及工作、加快蔬菜产业发展、加强生猪和奶牛生产、强化支农惠农措施。
2008年
3个千亩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土地流转,兰州高原夏菜统一品牌,并开始向全国范围推介。城乡一体化建设。
2009年
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蔬菜基地建设。标准化养殖场。8个专项政策。全面实行农产品准入与产地准出制度。
2010年
兰州高原夏菜富硒农产品开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业信息化全面建设。
数据
特色农业叫响全国
发生在羊下村的故事仅仅是一个缩影。在过去的5年中,兰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飞速发展,以高原夏菜产业为代表的特色产业拓展了农民增收新渠道。目前,兰州高原夏菜在全国已有了较高的知名度。每年5-11月份,花椰菜、西兰花、甘蓝等品种外销广州、上海、北京等22个城市的89个市场,对东南沿海地区蔬菜市场淡季供应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在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日销量400吨左右,占该市场日销量的40%-50%;在广州江南蔬菜批发市场日销量200-280吨,占该市场日销量的16%-23%。同时,还出口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经济林
百合
冷凉蔬菜
优质洋芋
红提葡萄
玫瑰
新闻推荐
兴隆山蒲家坟传说中位于兴隆山西山的蒲家坟(远景)影视剧照明代皇帝朱元璋开国重臣刘伯温斩西北龙脉的传说老少皆知。在有关史书的传说中,记载着刘...
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