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8月3日清晨,位于榆中县二阴山区的银山乡打磨沟村农民们开始了一年中最“幸福”的忙碌:天还没亮时就起床,在菜花地里查看完长势后开始忙着铲菜、装菜了。榆中冷凉型蔬菜全面上市了!
当日,记者在榆中县冷凉型蔬菜种植主产区银山乡看到,满眼绿色、连片种植的冷凉型蔬菜已经成熟,菜农们正在将成熟的蔬菜统一包装好,准备出售。榆中县农业局副局长白守孝介绍说,冷凉型蔬菜是高原夏菜中的精品菜,是该县为了引导南部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而探索出来的一条新路子,从2003年试验种植以来,种植面积已经达到4.2万亩。从近十年的发展和群众的收益情况来看,冷凉型蔬菜种植已成为南部二阴高海拔地区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来源。银山乡打磨沟村村民滕志安告诉记者,去年他种的半亩菜花卖了7000元,是他种植冷凉型蔬菜以来收入最高的一年。据了解,近两年榆中南部二阴山区每亩菜花平均产量可达5000斤左右,以当日菜花地头收购价格每斤一元计算,每亩菜花可至少收入5000元。
目前,地处南部二阴地区的马坡、银山、新营三乡是冷凉型蔬菜的主产区,被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确定为出口蔬菜生产基地。和平、小康营、龙泉、高崖等乡镇的部分地区也有生产。总面积达到4.2万亩,品种以白菜花和娃娃菜为主。冷凉型蔬菜上市时间正是川区上茬蔬菜结束期,加之品质优良,产品供不应求,远销上海、广州、杭州、深圳、香港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目前,榆中县正在着力打造冷凉型绿色富硒蔬菜品牌,探索出了冷凉旱作区蔬菜全膜双垄三沟栽培技术,经过两年多的试验推广,种植面积已达已6900亩。县农技推广中心的农业科技特派员李斌告诉记者:“该创新技术突破了种植海拔高度,扩大了种植区域,实现了蔬菜作物由水浇地向旱地扩展,具有明显的集雨、抗旱、增效等特点,技术本身操作简单,农民容易接受和掌握,推广种植投资少,见效快,实用性强,经济效益显著。它的大面积推广必将使榆中县旱作富硒蔬菜在半干旱地区生产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孙大爷您别犯难,你的困难政策管。低保申请已上报,快批了!”8月11日上午,榆中县高墩营村里掌声、笑声连成一片。丰富多彩的节目标志着兰州市城乡低保规范宣传的...
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榆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