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对收购上来的芹菜进行修剪
辛苦了一年到头来芹菜却贱如柴草,令人心忧。近日,榆中定远、金崖等地芹菜喜获丰收,而芹菜市场却一片低迷,原因何在?记者在榆中县定远镇蔬菜保鲜储运基地采访时,不光菜农诉苦,商家也满腹苦水。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兰州大超市的芹菜价格却贵得离谱。
芹菜价格低 商贩也不收
9月28日,榆中县定远镇蒋家营蔬菜保鲜储运基地和以往一样,仍然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但记者走访了几家大型保鲜库时了解到,本地蔬菜除了西兰花较多外,就是大量从省内其他地方收来的“娃娃菜”,芹菜却不多。在张老营的兰州贯党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保鲜库内,除了少数几个商贩在收购芹菜外,其他商户收购的蔬菜均以西兰花和娃娃菜为主;在瑞泰保鲜库,主打蔬菜是娃娃菜和西兰花,芹菜不见踪影。而在蒋家营保鲜库,只有一家浙江商贩在收购大芹菜,但这一车大芹菜却是从张掖运过来的。“张掖的大芹菜个头大、粗壮,品种比本地要好,我们每斤收购1块钱,本地芹菜不管是大芹菜还是毛芹(小芹菜)都卖不上好价钱,所以我们不收本地芹菜。”这位浙江商贩说。
“平时我们收购的主要蔬菜品种中,芹菜几乎占了所收蔬菜总量的一半,虽然芹菜价格低,但现在并不好卖。”在兰州贯党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保鲜库正收购芹菜的商贩胡玉忠说。商户们告诉记者,现在本地大芹菜价格是每斤0.6元,而毛芹(小芹菜)收购价却只有0.3—0.4元。今年第二季芹菜又多以毛芹为主,主要原因是去年广州奥运会期间,毛芹价格好,供不应求,今年农民大量种植,导致供大于求。
因为上一年卖得好,今年农民种植的就特别多,这是农民种菜的惯常思维。“农民们都是各种各的,没有一个集体的统筹规划和对市场预知分析判断机制,不能及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也不能主动开辟销售渠道,导致盲目种植而亏本。”商户们认为,蔬菜供大于求,农民亏本,商户们也赚不到钱。
超市芹菜价格贵得离谱
田间地头的芹菜贱如柴草,那么,兰州市场上的芹菜究竟是什么价格呢?9月29日,记者先后走访了兰州市多家集贸市场和大型超市发现,集贸市场芹菜价格相对便宜,而大型超市芹菜较贵。在拱星墩、张苏滩、定西南路、定西二支路、张掖路、七里河建工路等集贸市场,无论是毛芹还是大芹菜,最低每斤1元,最高1.5元。而几家大超市的毛芹均在2元以上,大芹菜卖到了2.5元以上。在雁滩某大超市,毛芹竟高达2.9元,大芹菜则高达3.2元,虽然定价高,但有价无市,顾客少有问津。
一边是农民的芹菜价低卖不出去,一边是超市的芹菜价格高得惊人,究竟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此问题,29日下午,记者回访了榆中县金崖镇窦家营村的菜农。几位菜农告诉记者,虽然他们的芹菜主要销往外地,但每到芹菜丰收的季节,仍然有不少菜贩子开着三马子到田间地头收菜,运往农贸市场零售和大青山、张苏滩等市场进行批发。他们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超市的采购人员到田间地头收菜的。菜农们听说兰州一些大超市芹菜价格很高,都感到非常吃惊。“如果超市的采购人员能到我们这儿购菜,既能解决我们的一部分销路,也能让兰州的市民吃到低价鲜嫩的蔬菜,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怎么就没人去做呢?”菜农窦永宇说。
今年年初,商务部和农业部联合在全国推广“农超对接”政策,以减少中间流通环节,缓解日益上涨的蔬菜价格。兰州市商务局还向全市超市提出了四种“农超对接”模式,以引导新鲜优质蔬菜从菜地“直通”餐桌,减少流通环节,让市民吃上便宜菜。但除了集贸市场的商贩实行“农市对接”外,大部分超市并没有实行这一事关民生的好政策,更没有与农户或大型蔬菜生产基地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记者28日、29日采访城关区多家超市得知,大超市的蔬菜仍然靠集贸市场的商贩送货上门,只有一些社区小超市兼营蔬菜的经营者自己到集贸市场去批发。看来,只有让“农超对接”真正得到实行,农民的蔬菜才能多一条销路,老百姓才能真正吃上便宜菜。而农户和超市之间,需要有人搭起一座桥梁。
新闻推荐
新华社资料图片今年以来,以肉价为主的食品价格拉动CPI不断上涨。来自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8月,甘肃省CPI同比上涨6.7%,其中8月份同比上涨6.2%,而食品类一直处于领跑位置。肉价...
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