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 永登新闻 皋兰新闻 榆中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兰州市 > 榆中新闻 > 正文

青春有梦 守望麦田 ——榆中二中三位支教大学生老师侧记

来源:兰州晚报 2011-09-09 17:41   https://www.yybnet.net/

康鑫站在讲台上,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规规矩矩听得很认真。下课了,一人一缸子炒面,康鑫和卢志强吃得津津有味。

9月1日,我们驱车穿过幢幢楼房,热闹街市,来到榆中县三角城乡大兴营村,远远地在一片又一片长着玉米、卷心菜的农田之中,看到了我们要找寻的榆中二中。这时不知怎么地脑海中就很突兀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一个稻草人,孤寂的站在田地之中,守护着庄稼……

这是一所寄宿乡村学校。每年都有兰州大学的研究生来这里支教,来了,走了,一年又一年,就像一场不断传递的接力赛。兰州大学研究生冯斌说:“时常会想起学生,想回到学校看看他们。难忘支教生活,支教前想帮助学生了解更广阔天空的我,一年过去后发现,受到帮助的还有我自己。这里的学生让我知道一路读书的难能可贵,这里的学生使我下定决心,要帮助更多的人。”

今年6月,冯斌在榆中二中结束了自己一年的支教生活。8月,新的学期开始,接力棒又传递给了刚刚考上兰州大学研究生的校友,3个在城市长大的小伙子:卢志强、康鑫、李少波。

孩子王

在高一政治课的教室里,还是学生模样的李少波,已站在讲台上上了两周的课,备课、讲课,他丝毫没有马虎过,认认真真的对待,名副其实的老师。

“新课改后的教材内容,我都不曾接触过。认真阅读教材,参阅大量教辅材料,在网上查阅名师的教学视频”,李少波说,每天要花很大力气备课。一堂课结束之后,他还会咨询学生的意见,然后在下一堂课上尽量改进不足。

卢志强在这个学校里的第一节课,准备了三天时间。想到自己要当好老师,不能光有热情,还要有责任,就有些忐忑不安。于是他自己掏钱提前买了所教历史课的课本、教案,以及很多相关材料,还与同宿舍住的校友康鑫反复地交流备课心得。

喜欢动脑筋琢磨事的康鑫,在短短两个星期里,居然在所教的初中生物课上搞起了“教学试点”。他说:“本来我以为初一的学生调皮,上课不好管理。没想到大家规规矩矩,上课提问题很少有人主动举手,下课后也没有人问问题。”

于是,他在一个班里,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按部就班讲课;在另一个班里,每节课抛出问题,用10分钟时间,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让问题的答案逐渐清晰起来。然后用20分钟时间讲重点内容,剩余时间拓展知识面,讲学习方法,让学生思想上主动起来,还用“击鼓传花”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结果发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试点班上的学生笑容多了起来,课堂气氛也越来越好,当然学习效果也明显。

康鑫说,他计划再尝试一段时间,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后,准备在自己所教的4个班的生物课上进行全面推广。

几次课间聊天接触下来,李少波班上的学生与他的话多了起来。他知道了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很欢迎他们这些支教的大学生。一些学生还告诉他自己对未来的想法,高中毕业然后出去打工挣钱。家在繁华大都市上海的冯斌也说,家访时走进学生的家里,看到的实际情况,以及一些孩子对读书的渴望,让他非常触动。

做点事

谈到他们支教的榆中二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卢志强说,在乡村学校里,其实这里的条件已经算好的了。交通也相对方便,兰州大学的校车经过这里。他的校友曾支教榆中北山的学校,路不好走,还要自己动手烧火做饭,冬天取暖非常缺煤,生活用水也很缺,宿舍的床都是用砖垒起来的。再说来了就是来锻炼自己的,因此并没有感觉到苦和累。

记者看到,相对于宽敞明亮的教室,他们居住的宿舍有些破旧,两张高低架子床,一张破旧的桌子,两张破旧的椅子,还有些阴湿。他们说,这里单身老师的宿舍都差不多。下课后,我们与康鑫、卢志强一起去食堂,与学生一起排队买饭。食堂招牌上写着炒面、小炒、干拌……花样还挺多。

学校里没有网络,也没有电视可看。康鑫说,课余时间,他除了认真备课外,就是看看所学专业的书籍,因为他的梦想是通过努力做个好医生。有时候他会打电话给同学、家人,或在手机QQ上聊聊天。同宿舍的卢志强与他的情况差不多。但康鑫说,他聊天时很少聊起现在的支教生活,那样显得好像很苦一样,其实没多苦。

“我觉得年轻就该做点事,希望通过支教让自己不断地沉淀,积累一些东西。”对于选择支教生活,李少波这样理解。他也用这样的理由,说服起初有点不太愿意让他参加支教的,在福建泉州做生意的父母亲。因为父母希望他尽快拿到研究生学位,考托福出国读书。

接力赛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好事。”这是兰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口号,也是每个来到榆中二中支教的大学生的愿望。在其感召下,一批又一批的兰大学子来到这里。

这是久远传递的接力赛。卢志强说,他成长在一个传统的家庭,严父慈母,常教导他要做一个好人。他也很愿意做点事,曾参加志愿者社团,帮助冶力关镇的学校运送过一些捐助的煤、衣物、学生学习用品。后来看到了学姐江燕的支教日记,听了她在学校的汇报演讲,很受触动。考研后有了支教一年的机会,他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参加了选拔,如愿开始了支教生活。

李少波也是被别人的支教故事感动,毫不犹豫地参加了这届兰大研究生支教团。他还把接触到的印象深刻的支教故事讲给自己父母亲,希望自己的选择得到他们支持和理解。

到目前,3人的支教生活刚刚开始。一年的支教时间毕竟太短,他们除了想上好课,给学生们努力传授知识外,更希望这久远传递的接力赛中,他们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憧憬人生。康鑫说,学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很单调,之前来这里支教的学哥学姐,已在学校里建了广播站、国旗班,开展了辩论赛、课间兴趣小组等活动,等他逐渐熟悉学生和学校后,他更想做一些公益活动。

“我希望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信,另外学校的贫困生比较多我准备联系一些捐助资金,给他们提供一些资助。”李少波也有着做公益活动的同样愿望。

虽然只是亲身参与了两个星期的支教生活,但李少波对乡村教学并不陌生,也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说,这里的孩子考大学非常不容易,农村的老师和学生信息都很闭塞,高考的考题如果过多关注社会的热点、焦点,这对农村的考生相对不公平。另外,国家应该提供条件,让农村教师定期到城市的学校去“进修”,信息会畅通些,教学方法也会更灵活。教育资源也应适当地向乡村学校倾斜,比如说重点大学的录取名额能尽量多一些给偏远地区的学生。

他认为,大学生支教的“旗帜”不仅要传承下去,未来“支教”对于乡村教学的意义,也应该更为深远一些。

新闻推荐

到省图免费看电影、听讲座

本报讯  国庆长假即至,省图书馆为广大读者准备了免费电影、免费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省图书馆副馆长许新龙介绍,今年国庆7天长假...

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榆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青春有梦 守望麦田 ——榆中二中三位支教大学生老师侧记)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