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3月2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蒙自福一行赶赴榆中县甘草店镇项家堡村,深入到自己联系的特困户家中,实地查看困难户生产、生活情况,并与他们促膝长谈,共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办法和措施。
项家堡村地处榆中西部山区,全村有121户461人,劳动力230人。其中贫困户66户,贫困人口198人。受距县城远,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利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群众收入增长缓慢。村民主要从事种植业。但由于靠天吃饭,干旱山区每年的收成刚够糊口。新兴起来的双垄沟地膜玉米和胡麻、豆类是唯一的“油盐钱”。
蒙自福一下车,就直奔贫困户项正明的家里。坐在项正明家的屋里,蒙自福向村民们讲述了全市上下正在开展的帮扶活动。“我这次来,一是认门交朋友,建立帮扶关系;二是听听你们的实际困难;三是大家共同商讨如何发展,尽快致富。希望大家说实话,讲真言。”一席话说得村民们心里暖暖的,纷纷打开了话匣子。“山大沟深,干旱少雨,靠天吃饭,这些不利因素影响了我们致富。希望通过政府的帮扶,为村民们谋一条出路。”项正明说。
蒙自福在院里院外认真查看,并就饮水、养殖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当了解到项正明夫妻想发展养殖业,但缺少资金后,蒙自福表示,项家堡村的土地虽然贫瘠,但村民的耕地都比较多,发展养殖业前景肯定不错。他叮嘱随行的镇上和村上的干部,一定要经过充分论证,不能让农民花冤枉钱,走冤枉路。随后,蒙自福还来到帮扶对象项连山和周贵才家中,了解了实际困难,研究脱贫途径,并鼓励他们要扩生产、拓路子,积极增收致富。
在甘草店镇镇政府,蒙自福听取了汇报。他说,村干部是最基层的干部,最能了解群众实际。他希望镇政府和项家堡村尽快制定一个适合本村发展的计划,并提交市人大,市人大将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论证,研究可行性方案,帮助村民致富奔小康。
新闻推荐
【本报讯】在榆中县城关镇东湾村进行实地调查摸底后,初步确立了以枸杞种植为新型产业带动农户发展;深入了解了红古区红古乡米家台村的5户贫困对象实际困难后,认真研究,逐户...
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中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