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民生为本促发展
本报记者 侯若志
在榆中县城“黄金地段”的原县教育局的旧址上,投资1000万元的县幼儿园竣工并投入使用,当地群众一致称赞。正在接孩子的家长张宏高兴地说:“这块地拆迁后,原想着会开发商住楼,没想到建起了幼儿园,这真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在榆中县,这样的好事、实事还有许多。2013年11月起,榆中县城污水开始经收集管网进入夏官营污水处理厂,总投资6947万元的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后,将重点解决县城6万人的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净化处理,从而实现县城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总投资1.35亿元的经济适用住房小区目前正在办理竣工验收手续,这个小区可解决580户群众的住房困难。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2013年,榆中县共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770人,实现劳务输转10.8万人次,创收17.4亿元。完成省市为民兴办实事44件、县列为民兴办实事12件,涵盖农村危旧房改造、学校建设、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领域。2014年,将继续为群众兴办12件实事。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后,榆中县更是将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通过集中学习,榆中县领导班子认识到:衡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不仅要看党员干部的作风有没有新转变,更要看老百姓有没有得到更多的实惠,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能不能充分解决。
“我们将切实破除干部身上存在的‘四风\’,进一步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为群众办更多好事、实事,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为百姓满意的德政民心工程。”榆中县委主要领导说。
基层传真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新闻推荐
【双联经验】省国土厅:在双联中助力“三农”本报记者孙海峰通讯员王海川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城关镇教场村有两条沟——教场沟和城子沟。这些年,村民一提起这两条沟都纷纷摇头。原来每年的汛期,山上...
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榆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