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关注】桦岭小学 难以完工的爱心工程
一直无法投入使用的教学楼。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 齐兴福
村委会的办公室被当作了临时教室。
有人牵线搭桥,有人热心捐助——2012年8月,地处偏远的榆中县桦岭小学,在爱心企业的资助下开工重建。一年后,一所崭新气派的“爱心小学”拔地而起。然而,让山区孩子失望的是,他们期盼已久的新校舍至今无法投入使用。
“爱心小学”缘何没有读书声?这项爱心捐助到底遭遇了什么?近日,记者前往榆中,对此事进行了调查。
本报记者 齐兴福
没法完工的爱心小学
桦岭小学位于榆中县新营乡的大山之巅,地处偏僻,毗邻定西市临洮县。2012年,一个好消息传到了这里:一家企业愿意出资重建桦岭小学。
“这真是个天大的好事。”桦岭村村支书陶卫说,桦岭小学的大部分房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年久失修。几年前,在国家实施的“校安工程”排查中,学校的大部分房屋被鉴定为B级危房,亟待修缮。如今有人愿意出钱重建,“真是求之不得”。
2012年8月,桦岭小学破土重建。一年后,一座气派的教学楼拔地而起。至今大半年时间过去了,新建的桦岭小学却一直无法投入使用。
4月10日,记者来到桦岭村。新建的桦岭小学坐落在一处山坳里,与周围低矮的民房相比,教学楼色彩亮丽,很是醒目。
村主任吕宏兵用钥匙打开了紧锁的大门。大门正对着的是一栋2层高的教学楼,右侧是一溜平房,院子中留有操场、花园。校舍的配套设施基本安装到位,只有部分门窗没有刷油漆。教学楼下,零散地摆放着一些杂物,上楼的通道被人用木板封了起来。
“如果投入使用,学校的校舍将是我们全乡13个村里条件最好的,在全县也是数一数二的。”新营学区校长陈文江说,重建中,桦岭小学原来的校舍被施工方拆除,学生们一直在村委会办公地点上课。大家都期盼着能早点搬入新校舍。但遗憾的是,教学楼主体工程完工后,后续工程却搁置下来,“没水、没电,也没有交付使用”。
即使这样,师生们对新校舍还是很期待。2013年10月,师生们搬进了尚未交工的4间平房里。今年3月28日,因“工程未交付使用”,师生们又搬出了新学校。
如今,这所新建的爱心小学,孤零零地被搁置在村子中央,没有学生,也没有读书声。
16个学生与“豪华”教学楼
孩子们去了哪里?新学校不远处,就是桦岭村村委会。推开铁门进入,里面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
“我们借用了村委会的两间办公室作教室,二年级一间,学前班、一年级合用一间。”桦岭小学校长陈永智说。
二年级的教室里,共有6人,1位老师,5名学生。墙上,挂着一面临时黑板,老师汉敬元正在给孩子们上语文课。
“我们学校只有三个教学班,16名学生,3名老师,地方虽然小,教学工作还能正常开展。”陈永智说,桦岭小学原有学生80多人,2011年8月,学校由完全小学撤并为教学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被合并到5公里外的新营小学。
一个教学点,16名学生,3位老师,为何要建一栋相对“豪华”的教学楼?
陈文江称,桦岭小学的服务半径只有2.5千米,覆盖人口约1400人。学校重建之初,学区曾将相关情况上报县教育局,县教育局考虑到桦岭村生源较少,新建学校不宜过大,不同意实施此项目,但“投资人想把学校建在桦岭村,而且选址、施工以及学校的建设规模、设计方案均由投资方完成,爱心捐建毕竟是好事,教育部门没有阻止”。
“家长和学生很支持。”陶卫说,桦岭小学撤点并校后,学生不方便,家长不放心,“若能在家门口上学,当然再好不过”。
农民工工资被拖欠
新建的教学楼闲置,孩子们却要挤在村委会里上课。除此之外,跟新学校有关的另外一件事,让一些村民也很闹心。
“村里很多人都参与了学校的修建,但大部分人的工资都没有拿到手。”陶卫说,据粗略统计,至今施工方尚拖欠村民的工资累计超过20万元。
“山区人主要经济来源就是打工,种地要化肥,孩子要上学,拿不到工资,对生活影响很大。”吕宏兵说。
除了桦岭村村民,从武山县来这里打工的谭想军等人也没拿到工资。2013年3月,经熟人介绍,谭想军带着10多名乡亲来到桦岭小学工地,从一个叫陈国卫的包工头手里揽下了砌砖、抹灰等工程。6月底,工程基本结束,陈国卫却找不到了,“电话不接,发短信也不回”。
2013年8月17日,谭想军和他的几位老乡采取过激行为讨要工钱。谭想军等人还因此被判刑、拘役。至今,出狱后的谭想军仍奔波在讨薪路上。
爱心工程到底遭遇了什么
桦岭小学是谁援建?缘何迟迟不能交付使用?收尾工程何时完成?施工方拖欠农民工的工资何时兑现?
据了解,为桦岭小学重建牵线搭桥的热心人叫吕宗勋,是桦岭村人,原来在榆中县某银行工作,现已调至兰州。
新营乡提供的材料称,重建桦岭小学的投资方为“兰州永鼎集团”,施工方为“临洮兴达公司”“项目计划投资600余万元,建成后可容纳学生200余人”。
“重建项目直接由投资方实施,和政府部门没有直接接触过,村委会只参与了3亩多土地的征地工作,其他所有事项均有投资方和施工方完成。”新营乡乡长赵震说,因此,“我们的一些信息不一定确切”。
4月10日,记者电话联系到了吕宗勋。吕先生在电话中表示,两年前,甘肃云鼎集团总裁朱锦华想援建一所爱心学校,想到家乡的小学条件很差,就给双方做了引荐。后面的设计、施工与村委会衔接完成,他没有过多参与。
只有16个人的教学点,是否适合建一座2层的教学楼?吕先生表示,教育是百年大计,既然要建学校,应该建得好一点。
4月11日,记者电话联系到了甘肃云鼎集团总裁朱锦华。朱先生介绍称,桦岭小学重建项目计划投资200万元,集团前期已经支付了160多万元,而目前施工方现在向他们报的决算已经超过300万元。
对于施工方拖欠农民工工资一事,朱先生表示毫不知情。他说,目前桦岭小学只剩下一点收尾工程,他们将尽快努力,“既然要做,就要做好”。
【记者手记】爱心工程也应依法建
齐兴福
承载着孩子们无限希冀的新校园迟迟不能交付使用,为学校建设付出汗水的农民工拿不到工资——桦岭小学的遭遇令人深思。
学校是谁投资,谁承建?在桦岭村,很多人都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就连新营乡政府也不太清楚,以至于在给记者提供的材料中,将甘肃云鼎集团误写为“兰州永鼎集团”。
根据甘肃省有关规定,30万元以上的公共设施建设必须要经过公开的招投标。同时,工程首先在相关部门立项,获得立项批文后再进行设计、地探等工作,施工方必须具备相关的资质。另外,在建设工地上,建设单位、承建单位、监理单位的名称、资质都要公开。
桦岭小学重建工程是否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记者在采访中没有得到确切的答复。据谭想军等人回忆,工程施工过程中,他们从来没有见到过相关的公示。谭想军只知道他从陈国卫的手里转包了活,项目经理叫张宏强,其他的都不知道。
另一个问题更值得深思,新建的桦岭小学如果交付使用,2层教学楼,只有16名学生,3位老师,“按照人头,每人能分几间”。如此浪费,爱心工程还有意义吗?
榆中县教育局副局长赵玉珀称,眼下,他们正积极跟投资企业以及吕先生联系,争取桦岭小学早日投入使用,“学校已经建到了桦岭村,今后如何使用,真的需要认真考虑”。
采访中,更多的声音是,捐资助学是利国利民、惠及百姓的好事,但爱心工程仍应按照正常的规划、招标等程序,依法建设,不能让爱心工程成了烂摊子。
新闻推荐
榆中县工作人员正在包装远销湖南的蔬菜榆中县丰盛保鲜库工作人员正在包装远销湖南的蔬菜。据悉,今年该县高原夏菜种植总面积达到34万亩,预计总产量为84万吨。本报记者张铁梁...
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榆中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