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骆东林(中)创业,对骆东林而言,是一种兴趣。跌倒了再爬起来,坚持的过程就是一种收获。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刚好10年,他的企业从一个72平方米的门市发展到6000多个平方米的厂区,员工从3人增至50多人,年产值达到2100多万元。他的产品在四川地区市场占到25%的份额。
在骆东林的办公室里,贴了一张中国地图和一张世界地图。他说,要让自己的产品走遍中国,走向世界,创业这条路,他将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有一个创业的梦
骆东林今年33岁,他的厂房在峨眉山市新平创业园区。每天,骆东林都要来厂房转一转,现在,他俨然是不锈钢制品行业的“研究生”水平。
其实,骆东林大学是学计算机的,但在上学的时候,他就有创业的念头。
大二那年,他和几个同学一起,每人拿出几千元,合伙在学校外开了一个KTV,主要面向学生群体。一直到毕业,将KTV转让出去后,每名合伙人还盈利2万余元。
这是骆东林的第一次创业,尝到了甜果。
2005年,大学毕业后,骆东林也曾迷茫,那时,父亲刚好创办了机砖厂,骆东林便提出来帮忙,父亲同意了。
骆东林把到父亲的厂里做事看作是“镀金”,在这期间,他掌握了创办企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但在这段时间里,因为不赞同父亲的一些经营方法,骆东林便想着自己出来干。
机缘巧合,2007年,峨眉山市倡导大学生创业,骆东林有幸成为第一批创业青年中的一员,并得到了到广东等沿海城市考察、参观的机会。
就是这次考察、学习,让骆东林发现了商机。
4万元买台二手机器
在广东考察时,骆东林看上了不锈钢制品这个行业。
考察回来后,骆东林开始跑市场,到成都、重庆等地调查不锈钢制品在市场的销售情况。然后,他再次只身一人前往广东,到一家不锈钢制品公司“打工”。
这次打工,骆东林是带着“取经”的目的。他不仅在车间里干杂工,还当过质检员……两个月时间,他把厂里的情况摸了个大概。
尽管“偷师学艺”的时间比较短,但收获颇丰。从广东回来后,他从该厂“挖”了两名峨眉籍的技术工人回来。
回来后,骆东林决定先买一台必备机器——冲压机。当时,他手里的钱只有四五万元,从家里借了一点,然后又贷了些款。带着这些钱,他再次前往广东,花4万元买了一台二手冲压机,又花1万元运回来。紧接着,他在峨眉山市峨山镇租了近70个平米方的门市,加上其他辅助设备,2007年8月开始,他的“厂”正式投产了。
产品一步步走向全国
第一年,骆东林的“小作坊”在跌跌撞撞中运行。技术从零开始,第一年买回来的10吨不锈钢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就产生了4吨多的损耗。销售市场从零开始,这一年,他每天开车把产品装到车里,跑遍了全省70%的区、市、县。尽管买二手冲压机他节约了很大的成本。但年底一算,骆东林亏了20多万元,还欠下外债。
那段日子,是他最艰难的时候,每晚睡不着觉,甚至想着“关门大吉”。后来,在当地就业局的帮助下,他通过邮储银行贷款,解决了10多万元的外债。
资金上的困难解决了,企业得以延续。
第二年,亏损降低,只亏了10多万元。第三年打了翻身仗,产值达到300多万元。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产量也跟着起来了。
有了前期买二手冲压机的经验,骆东林看书学习,了解了一些模具制作技术,后来又制作了一些新模具,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对于工厂而言,这相当于节约了很大一笔开支。
现在,公司的规模不断壮大,产值每年上千万元,产品也在川内有了影响,正在逐步走向川外城市,走向全国。“很多宾馆、酒店的不锈钢汤桶、锅,都是我们这里生产的。”这是让骆东林感到最骄傲的地方。
但骆东林并不满足,他不仅想把产品销往全国,还想着生产更多种类的不锈钢制品。
对于创业,骆东林有自己的感悟,他认为,创业首先要自我认识,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发挥长处,避免短处,同时,要有抗压能力,并且,一定要有胆量,坚持不懈。
骆东林是一名大学生创业者,也是峨眉山市大学生创业中的佼佼者。2009年,他的企业被共青团中央授予“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称号。
记者 赵芳莹 文/图
新闻推荐
致各位供应商:现对下列物资征集相关资料,请有相关产品及信息且具有合法合格资质的供应商与我科联系。项目名称:峨眉山市人民医院病区开水器项目情况:一、数量:12台二、规格及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