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存放地武庙(现峨眉一中)角落处还有一些老房子。八年抗战、国难当头,峨眉这座位于西南大后方的小城,也发生了不少值得铭记的故事。故宫文物南迁存放、四川大学校区南迁、抢救美国失事飞机……峨眉百姓出人出力、地方政府竭力保护,大家都为抗战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近日,在峨眉文史研究员年先春的介绍和带领下,三江都市报记者采访到了当年接触过国宝的亲历者谭永富,走访了故事发生的那些老地方,重拾起了峨眉抗战的点点滴滴。
故宫国宝峨眉晒太阳
翠玉白菜就在草坪上
日军入侵中国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岌岌可危,开始了颠沛南迁之路。数年时间里,故宫文物辗转上海、南京等多个城市,最终辗转运抵贵州、四川的避难所。这些珍贵的文物里,除了有9000 多箱保存在市中区安谷镇外,还有7000 余箱保存在了峨眉山市。
“国宝1939 年运到峨眉,故宫博物院的那志良是峨眉办事处的主任,负责文物的储藏和监管工作。”年先春告诉记者,国宝运入峨眉避难,最初存放在东门外的大佛殿和西门外的武庙(现峨眉一中)两个地方,后来峨眉城里发生火灾,乐山也遭到日机轰炸,目标过大、紧靠民房的大佛殿便不利于文物的保护了,“所以大佛殿的文物又转到了武庙和南门外的许祠堂、土主祠(也称土主庙)这三个地方。”
根据记载,国宝在武庙存放了2047 箱,许祠堂存放1749箱,土主祠存放3490 箱,由士兵严密戒守。为防止国宝受潮发霉,天气晴朗的时候,办事处就会将库存文物摊放在院里翻晒。峨眉山市前绥山中学校长、今年87 岁的谭永富,当年便有幸见到晒文物的情景。“当时我在峨眉县中读书,校长聘请那志良主任来教英语,他也是我们的班主任。”谭永富回忆说,那时他不过十几岁,又是优才生,在与那志良的往来里建立了浓浓师生情谊。“一个周末,那老师请我和陈秀仁(音)、尧玉清(音)三个学生吃饭,饭后他告诉我们,今天正好晒文物,我带你们去看一看。”谭永富告诉记者,他们三人跟着那志良来到武庙,只见门口有卫兵把守,里面两步一哨、三步一岗都是卫兵,“走进去后我看到,草坪上、墙角边,到处都晒满了国宝。”
谭永富向记者讲述了当时看到的情景:草坪上铺放着各种玉器,不仅有慈禧的擀脸杖,还有一颗活灵活现的翠玉白菜;靠墙的桌子铺着奏折,绸缎布上的纸张写着算盘珠大的毛笔字,其中有张关于杀人案件的奏折,用朱砂笔批注“秋后斩”;靠墙的地方挂着宫廷服饰,不像舞台上的戏服那么夸张,样式普通但衣料很好;墙角另一边放着武器,刀枪剑都有,此外还有一些鞋子之类的文物。
“当时我激动又兴奋,情不自禁用手去搂了一下挂着的衣服,反应过来担心旁边卫兵呵斥,不过他只是笑了笑。”谭永富告诉记者,晒文物的情景让他终生难忘,而他当时看到的那颗翠玉白菜,后来只在电视上看到过,存放于台北的故宫博物院。
抗战胜利,南京中央博物院成立,保存于峨眉的7000余箱国宝于1946年护送回了南京,在峨眉期间,所有文物无一损坏。记者探访存放过国宝的几处遗址,但当年的建筑几乎都已拆去,唯有峨眉一中角落处还有一些老房子,绥山镇符汶乡大楠村的许祠堂还有半人高的围墙留着。“一直听说这儿存过国宝,我家以前就住许祠堂里面,上世纪80年代河里涨水把房子都冲垮了。”大楠村村民郭向明告诉记者,再过两年,这仅存的一点墙估计也不在了。
四川大学南迁峨眉
举行全民运动会盛况空前
同样在1939年,为避免日军飞机轰炸,国立四川大学校长程天放呈准教育部,将校本部和文、理、法三个学院南迁至峨眉。
当年6月,川大雇用1500部板车,从水陆两路开始运送图书和仪器等,中途物资有所丢失,但在1939年新学期开学前基本搬迁完毕。“搬迁后川大师生都集中在峨眉山麓的各寺庙,校本部和文学院、法学院设在伏虎寺,理学院迁入保宁寺和万行庄,新生院置于鞠槽的将军府,报国寺作为教职员宿舍,住不下只好搭建竹棚补充。”乐山文史专家魏奕雄告诉记者,1939年的迁峨学生共862名,专任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达165人(1942年数据),而农学院等仍留在成都。
来到峨眉读书,川大师生是怎样的心情?根据四川大学档案馆记载,在峨眉开学后,《四川大学校刊》发表了一篇文章反映师生感受:“‘峨眉天下秀\’,我们是多么幸运的来到这个‘天下秀\’的所在……我们却永远不会忘记,是谁逼我们到这边野的角落里来。因为这,中国优秀的青年们,衷心蕴藏着无限的悲恨、愤怒之火,燃烧着我们整个的心灵,于是,他们把它发泄到学术研究上去。整日里图书馆中,便挤满了他们的足迹,为着抗战建国的需要,埋下了整个的心灵。”
带着这样的情感,川大师生们在峨眉山脚下发奋学习,在困境中培养出乐观豁达的精神,向峨眉民众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向峨眉民众展示艺术作品。眼见学校教职工子女无小学可读,乡间适龄儿童也无识字机会,川大教育系主任张敷荣还于1940年主动创办了报国小学,作为教育系学生的实习地。
“此外川大师生还采集峨眉山动植物标本,深入研究峨眉山的生物学。”魏奕雄告诉记者,川大生物系主任方文培教授在采集标本的基础上,选出有代表性的200多种编成《峨眉山植物园志》,出版后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还赠送银质奖章一枚。这本学术著作,为宣传峨眉山作出了贡献。
1941年,川大在峨眉举行了第四届运动会。“当时我去看了,有撑杆跳等,还有万米长跑之类的项目,不只是学生,我们地方上的人都可以去参加。”谭永富告诉记者,万米长跑的最终获胜者,是峨眉银行的一名职员。而这场全民运动会,在峨眉盛况空前、热闹无比。
1943年2月至3月,川大迁回成都,开始了新的学期。在峨眉期间,川大度过了难忘的3年零8个月,学校的研究生教育逐渐发展起来,更为大后方的教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新闻推荐
网友“55leege55”:我在峨眉山市购买了一套房屋,每年支取一次公积金。因还贷压力大,请问能否每半年支取一次公积金,或者每季度支取一次公积金?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回复:按照相关规定,提取住房...
峨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峨眉山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