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坝坝法庭”沐川县人民法院供图
现在的“车载科技法庭”沐川县人民法院供图
“十二五”期间,乐山司法建设部分创新措施周洁制图为减轻群众诉累,“车载科技法庭”来到村民的家门口,及时化解群众的矛盾纠纷;电脑前,网友足不出户就可以“旁听”法院的案件庭审;务工遭遇欠薪,法院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审理案件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十二五”期间,乐山以“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坚持司法公正、深化司法公开、创新司法服务,依法履行审判职责,深入推进依法治市,用司法保障和促进了平安乐山、法治乐山的建设。
【百姓故事】
“车载科技法庭”让群众维权少跑路
2015年4月2日,是乐山市沐川县老李和工友们特别开心的一天。
当日,沐川县人民法院的“车载科技法庭”,来到老李与工友们务工的地方。经过调解,老李和工友们拿回了被拖欠已久的工资。
54岁的老李,于2008年开始在沐川县新凡乡某煤矿务工。2014年年初至2015年年初,由于煤矿资金周转困难,老李和工友们有部分工资被拖欠。2015年2月15日,老李等81名工人与该煤矿进行工资结算,煤矿负责人向老李等人出具工资欠条一张,载明尚欠工资共计42万余元。之后,老李等人多次向该煤矿催收未果。无奈之下,他们只好诉至沐川县人民法院。
该案当事人较多,而且沐川县人民法院距离沐川县新凡乡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考虑到该情况后,承办法官决定启用“车载科技法庭”到煤矿所在地开庭。在庭审过程中,承办法官反复调解,最终使老李和工友们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便民的审案方式,让老李等人感动不已。当日审结案子结束后,老李有些激动地说:“法官到家门口办案让我们少跑了很多路,也让大家及时地拿回了工资。”
沐川县人民法院审管办主任舒晓红说,该起欠薪案件,从当事人立案,到法院审结案件,只花了8天的时间。“车载科技法庭”的启用,不仅减轻当事人诉累,及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也起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沐川县是典型的山区县,群众诉讼不便、文书送达难,是制约办案效率的主要瓶颈。为减轻群众诉累,及时化解群众纠纷,2012年以前,沐川县人民法院积极尝试“坝坝法庭”、“赶场天法庭”,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应诉费时、费钱、费神的问题。2012年,沐川县人民法院打造了“车载科技法庭”。三江都市报记者了解到,3年来,沐川县人民法院通过“车载科技法庭”,巡回审结案件240余件,结案率100%,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近2000万元。
【图说变化】
【图解成就】
“十二五”期间,乐山市以积极践行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不断拓展司法职能,进一步做好司法便民利民工作,切实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十二五”期间,乐山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审判活动,为此类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审结追索劳动报酬、工伤赔偿、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等案件,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司法救助,依法为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缓、减、免诉讼费。“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犯罪预防方面,乐山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推行少年审判庭、“圆桌审理”及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积极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以公开促公信,全力推进司法公开平台建设,以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为载体,促进司法公开工作全面发展。先后开通官方微博,利用微博平台,选取典型案件开展案件庭审直播,实时公开庭审全过程,接受社会监督。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通报法院的工作信息。通过各种创新形式,开展法官论坛等活动,为法官搭建司法理论及实务经验的交流平台。不定期地开展法官夜话等送法活动,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十二五”期间,乐山为打造特色法庭,解决群众纠纷,乐山各基层人民法院根据各地实际,积极打造特色法庭。沐川县人民法院以“车载科技法庭”,最大限度地方便山区群众;峨眉山市人民法院成立“车载旅游法庭”,集中审理涉旅游纠纷;沙湾区人民法院成立“库区巡回法庭”,便于群众诉讼。
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乐山诉讼服务网”,并与政务外网、裁判文书网、诉讼资产网、基层人民法院官方网站、微博进行界面整合,形成了集成查询、咨询、立案等功能的“一网六平台”。此外,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还创新诉讼便民举措,投资新建了近千平方米的诉讼服务中心,在中心大厅开设了八个窗口,为当事人提供立案、查询、判后释疑等服务。
记者 周洁
新闻推荐
峨眉,一座有着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城市,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地产开发商。以峨眉山风景区为圆心,辐射圈内的旅游地产项目正在大行其道,并悄悄地形成气候。自2008年,峨眉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