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先春
历史回溯到三百多年前兵荒马乱的明末清初年间,生活于动荡年代的一代佳人陈圆圆,天生丽质,娇艳动人,擅长诗词,精晓琴曲,能书善画。芳龄13岁的她便不幸沦落苏州歌妓院,为“江南八艳”之佼佼者。她18岁与江北才子冒襄定下婚约后,不久冒公子移情别恋,极度悲愤的她“行船又遇狂卷风”,被当朝国丈田弘遇劫持献与崇祯皇帝,红颜薄命的她仅与皇帝一面之交,就被当作不祥之女逐出宫廷,随即又作礼物送给山海关重臣吴三桂为妾,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秋,闯王李自成率义军攻占北京,圆圆被闯王部将刘宗敏劫获、“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为夺回爱妾而降清封王,金屋藏娇于云南王府昆明五华宫。
圆圆芳魂归何处
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春,吴三桂养精蓄锐,率精兵三十万,高举反清大旗,发动了史称“三藩之乱”的战争,一举攻下湖南,并在襄阳称帝与清王朝划江而治。正值吴三桂兵强马壮势力炽热之际,住憩昆明五华宫的陈圆圆预知情深义笃的吴三桂叛清乱世必无善果,而毅然抛别子女与豪华享受,于一个秋风萧瑟、月色沉沉之夜,偕两名武艺精悍、亲如姐妹的侍女,悄然奔波遁迹洞天佛地峨眉山,匿姓埋名皈依洗象池禅院住持悟净法师为尼,朝夕与青灯黄卷为伴,并以诗书画为娱。
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冬,清军荡平“三藩之乱”。康熙风闻绝代佳人陈圆圆遁隐峨眉山皈依佛门,特秘派侍臣寻觅,哪有什么蛛丝马迹?侍臣复旨后,康熙帝对这位导致清军入关的关键性风流人物颇为眷恋,并对她能在吴三桂发动叛乱的紧要关头,愤然退隐深表赞许!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秋,隐逸禅林的陈圆圆得知吴三桂兵败身死消息之后,遽然无疾辞世,侍女妙禅、妙月含悲遵嘱隐秘处理其后事。明清历史上颇具影响的俏丽佳人辞世后芳魂葬于何处?世说纷纭:云南说、贵州说、上海说、常州说、苏州说、成都说,三百年来难下定论,据说,昆明有一墓地,仅属陈圆圆衣冠冢,但她肉身归葬于何处?仍旧扑朔迷离。
赵熙密探峨眉山
赵熙(公元1867—1948年),字尧生,号香宋。1867年(清同治六年)赵熙出生在荣县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20岁时赵熙到嘉定府的九峰书院入学,1892年25岁的赵熙赴京赶考,中了进士,1894年,赵熙授翰林院编修而走上了“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官至江西道监察御史。今成都人民公园里“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正是赵熙题写。
笔者任峨眉山市政协文史委员期间,研讨《赵熙八上峨眉诗书画》史料时,新奇地发现涉及“江南奇女子”陈圆圆皈依峨眉山佛门事略的诗篇,为陈圆圆芳魂归属提供了证据。据考证,赵熙数登峨眉山,时间跨度达20年之久,诗词留迹颇丰。1934年秋,赵熙登游峨眉山金顶揽胜,他返回遇雨住洗象池,住持传玉法师钦佩他的才艺与人品,特安排于禅房休息。赵熙忽然发现房壁中央供奉着一副工笔淡彩的陈圆圆自画像,画中她含情脉脉,如怨如诉、栩栩如生。赵熙大为惊诧!品茗叙话时询问住持,传玉进内禅房手捧一卷诗稿约80余篇,正是圆圆皈依佛门后吟写的哀怨悲凄、缠绵悱恻、情景交融的五、七言诗稿,随即爱不释手地吟诵,赵熙心灵颤抖不已!传玉遂向赵先生简述了陈圆圆隐逸禅林伴青灯、诵黄卷的清苦生涯,赵熙沉思良久,竟彻夜难眠,唏嘘不止!并起立于圆圆自画像前注视,忽发现画右侧一首清秀飘逸的行草题画诗还依稀可辨:
梨花著就女儿身,无边风月夜沉沉。但得一杯洁净土,掩骨青山不留痕。赵熙反复吟诵,不禁为之潸然下泪,更为这一国色红颜女子身处孽海情天,伴随金戈铁马之坎坷经历倍加叹息,特赋诗一首纪事:
镜里圆圆有画身,下山三日雨留人。夜堂遗睡无余法,秋色禅天读秘辛。古刹禅林洗象池雨霁云开的第二天,赵熙怅然惜别女僧人途经万年寺下山。行前,传玉悄悄嘱咐赵施主,禅门女尼陈圆圆隐匿峨眉山的事要守秘,不足为外人道也。至今蜀山峨眉僧侣、居士、旅游人士知之者极微。
据悉,有专家谈及此秘闻时,简言达之:“圆圆墓地何处寻,钻天坡上觅芳魂。”洗象池后山钻天坡顶峰一块绿茵草坪上垒砌着一座圆形荒冢,便是陈圆圆墓,仅供少数知情者怀古凭吊!
新闻推荐
民警指挥交通">民警指挥交通2016年春节期间,乐山全市公安交警放弃春节团聚时间,坚守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一线,指挥、疏导、管制、分流交通,全力以赴抓好春节道路交通安全护航工作。广大交通民警立足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