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新闻 犍为新闻 井研新闻 夹江新闻 沐川新闻 峨边新闻 马边新闻 峨眉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乐山市 > 峨眉山新闻 > 正文

重回奉献了青春的热土 和曾经的“战友”感受监狱巨变

来源:三江都市报 2016-04-26 13:53   https://www.yybnet.net/

近日,一群头发花白的老人,走进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西宁镇雷马屏监狱(老基地),看着那巍峨的大山、刻有时光痕迹的小楼、还有那正在怒放中的杜鹃花……老人们难掩内心激动,拍照忆当年,存放在脑海中的青春记忆翻涌而出。

这群老者,是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进入雷马屏监狱工作的。多年后,定居在各个城市的他们,又相约重返曾工作过的地方,回忆那些难忘的岁月。

思念昔日同事再聚首

重回监狱老基地走走看看,一直是李文红的心愿。快满70岁的她,曾在雷马屏监狱子弟校工作30多年,2003年她退休了,离开了在大山深处的工作岗位。

退休之后,她很想念曾工作过的地方,也想念昔日一起工作过的同事。于是,她和李玉蓉等4名同事相约,重返当年“战斗”过的地方。

在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他们先后进入位于雷波县西宁镇的雷马屏监狱工作,有的是监狱子弟校的老师,有的是监狱的医生。有的在这里工作了一辈子,有的在工作数年后调离其他工作单位。

如今,他们都是退休的老同志。

4月21日下午,李文红和昔日同事,走进了曾工作过的地方,大伙都激动不已,纷纷拿出相机拍了很多照片。对他们来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回忆。

1967年,20岁的李文红,从眉山师范学校毕业。在填志愿时,她没有多想选择了雷波县西宁镇工作,当时老师还曾劝她,那边工作会很辛苦。

“那时就是有那样的觉悟,要去最艰苦的地方工作。”李文红回忆说,毕业那年的10月中旬,她和另外几个同学一起坐车和步行好几天后,才到了位于雷波县西宁镇的雷马屏农场(后建为雷马屏监狱老基地)。

那时的农场条件艰苦,深处大山里,很多地方都不通公路,进出全靠走路;房子的墙大多都是用竹条编的,然后再在外面糊一层泥巴、石灰等。

监狱的民警尤为辛苦,由于那些年条件有限,大多民警一个人就要看管数十个人甚至上百个犯人,工作劳累艰辛,但他们依旧默默坚守和奉献,为改造服刑人员、为社会平安和谐而努力着。

这让李文红等人特别佩服,并为之鼓舞,他们也在农场里教书育人、治病救人,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参观感慨监狱巨大变化

在重回老基地后,4月22日下午,李文红等人在雷马屏监狱民警的陪同下,又来到监狱现在的所在地峨眉山市,了解监狱的发展情况。

2007年至2012年,雷马屏监狱从凉山雷波县西宁镇搬迁至乐山峨眉山市,服刑人员陆续转移到新监狱关押。

4月22日下午,李文红等人走进监狱,参观监区、干警办公区、生活区等场所,老同志一边参观一边不断地说着“太好了”。

“真的特别感动,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监狱发展得越来越好了,监管条件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作为雷马屏人我感到很自豪和高兴。”李文红说。

在参观结束后,雷马屏监狱还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会上邀请了李文红等老同志对监狱的青年民警进行传统教育。李文红等人讲述了当年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老同志们的故事,让青年干警很感慨。

民警刘浩说:“相比起来,我们现在的工作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正是因为有了前辈们的奉献和努力,才有了监狱现在的发展,我们要牢记和传承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做好公正文明廉洁执法,教育改造好服刑人员。

记者周洁

新闻推荐

最佳项目亮点纷呈

调试无人机调配魔芋水溶胶饶祥(中)给顾客介绍菜刀在昨(4)日的嘉年华活动现场,不少创新、创业、公益类的最佳项目,可谓是“亮瞎了”观众的双眼。大三学生筑梦无人机在昨日的活动现场,胡玥德...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峨眉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重回奉献了青春的热土 和曾经的“战友”感受监狱巨变)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