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立 文/图
乐山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种植、生产茶叶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孕育出了品质独特的“峨眉山茶”。
作为全省茶业第一大市的乐山,拥有“中国绿茶之都”和“中国茶乡”之称,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和产业化始终走在全省前列。2009年,“峨眉山茶”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竹叶青”“论道”“峨眉雪芽”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峨眉山茶”品牌享誉海内外,成为知名的“国饮”走向世界。
六年来,“峨眉山茶”在创建中国茶业大品牌的道路上,求质求精,做响做强,香飘天下……
发挥优势
打响“双品牌”战役
乐山是全国名优绿茶适宜产区,全国茉莉花茶产业核心区;茶叶产业,是乐山农业的亮点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
继2009年“峨眉山茶”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后,“峨眉山茶产业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于2014年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为全省茶叶行业首家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标志着乐山茶叶品牌战略从单一的企业品牌向“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迈进。
“打造大品牌、建设大基地、培育大龙头、拓展大市场、做强大产业”,乐山市坚持把茶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产业来抓,成立了“乐山市茶叶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现代茶叶产业的意见》《“峨眉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峨眉山茶种植加工技术规范》等文件,并将茶产业发展任务纳入了市、县两级目标绩效管理。
“标准进农村、标准进农户”,乐山市先后建成了6个国家级茶叶、茉莉花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1个茶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通过茶叶标准化项目建设,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全市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年间,“峨眉山茶”已形成一个庞大的茶叶产业集群,全市约90万人从事茶叶生产及相关产业,竹叶青、峨眉雪芽、峨眉红茶、榜上有名、仙芝竹尖、天福观光茶园、鹅背山、森林雪、一枝春、川杨竹馨等一大批茶叶品牌龙头企业,成为“峨眉山茶”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其影响力属全省第一。
目前,乐山茶叶规模企业已达133家,其中,年产值上亿元的3家,1000万元以上的5家,500万元以上的10家。仅竹叶青公司年销售额就达6.2亿元,位居全国茶叶企业第二位。全市已有37家企业获准使用“峨眉山茶”专用标志,年使用专用标志达300余万枚,带动全市农民人均增收2800元。
2014年7月,在中欧地标产品互认谈判中,“峨眉山茶”顺利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产品名单。这一互认给“峨眉山茶”地理标志产品带来了更多的出口机会,为“峨眉山茶”闯入欧洲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施“双品牌”战略,乐山茶业优势凸显。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市现有无公害茶叶基地105万亩;“峨眉山茶”“犍为茉莉茶”“马边绿茶”跻身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竹叶青”“论道”“峨眉雪芽”跻身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竹叶青”“峨眉雪芽”“仙芝竹尖”“一枝春”跻身四川名牌产品。乐山茶业综合实力始终位列全省前茅,并跻身世界著名茶叶产地之列。
优化结构
迈向“茶产业强市”
2010年4月2日,乐山市首届“峨眉山茶”采茶、制茶大赛在峨眉山市举行,来自乐山各区、市、县及省内部分茶叶龙头企业的18支队伍各显神通,在采茶和制茶两项工艺中展开激烈角逐。这是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峨眉山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的第一次精彩亮相。
从此,该活动每年一届,并由单一的采茶、制茶大赛演变为包括有采茶制茶比赛、产品展示展销、茶叶重点县主题日活动等丰富内容的“峨眉山茶节”。去年4月,“峨眉山茶品鉴会暨第五届中国·乐山峨眉山茶节”在峨眉山市举办,吸引了国内外4万多人前来参观和消费,使“峨眉山茶”区域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茶产业转型升级。
在优化茶业结构、发展现代茶叶产业、构建现代茶叶产业体系方面,乐山市坚持“内强基地,外抓市场,做响品牌,提质增效”的发展战略,形成了夹江—峨眉30公里20万亩茶叶产业带和五—犍—沐茶(花)50公里50万亩产业带。同时,积极做优马边规模化有机茶产业带,打造犍为全国茉莉茶产业核心区,让“三带一区”建设同步发力。
靠“茶”吃饭,靠“茶”发展,产业带中的村民尝到了种植茶叶的甜头。夹江县龙沱乡修文村全村有5200余亩茶园,人均3亩多,村民人均纯收入从过去的300多元飙升到现在的12000多元。该村的茶叶产业,不仅让外出务工的村民们返乡发展,还吸引了大批外地劳动力每年都到修文村采摘茶叶。修文村的变化,成为山区经济发展的新典型。
修文,只是“峨眉山茶”产业基地示范带中的典型之一。通过示范区建设,乐山茶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两大产业带逐步成为助农增收的“黄金带”;竹叶青、峨眉雪芽、仙芝竹尖、森林雪、一枝春等“五朵金花”越开越艳、香飘四海;芽芝春、金星茶业、清溪茶业、三峨茶叶、千里云茶业等“五朵小花”吐蕊绽放、千里传香。
依靠科技,发展茶业。乐山市选育出了“马边绿1号”“川沐28”“川沐217”“峨眉问春”“金犍茉莉1号”等省级茶树品种,在全省率先推广茶园绿色防控综合技术。依托沐川县一枝春茶业有限公司建成了“四川省茶树品种繁育推广中心”,为全省茶业科技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做强大产业,拓展大市场。投资1000多万元改造提升的西南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峨眉山市双福大西南茶叶市场,自今年2月28日改造提升工程竣工以来,春茶交易更加火爆,日交易额已突破1亿元,全年交易额预计可达80亿元。
“茶旅结合”“茶文结合”,助推了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天福茶园、竹叶青生态园、仙芝竹尖茶博园等建设,打造出一条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生态休闲旅游线路,实现了以茶促旅、旅游带动茶业的有机融合发展。
一年一届的“峨眉山茶节”和组织茶叶企业抱团参加国际博览会等活动,全面提升了“峨眉山茶”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使“峨眉山茶”与峨眉山、乐山大佛齐名,成为乐山由产茶大市向茶产业强市转变的又一张金名片。
策马扬鞭
塑造中国茶业大品牌
201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川茶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茶业强省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四川省建成国内外知名的茶叶生产、加工和贸易、文化基地,到2020年,建成千亿川茶产业。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乐山市加快了做大做强“峨眉山茶”产业的发展步伐。从去年4月,在峨眉山市举办的“峨眉山茶品鉴会暨第五届中国·乐山峨眉山茶节”上,乐山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后,便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峨眉山茶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编制工作。
今年2月,乐山市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并制定发布《乐山市现代茶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内将初步形成峨边、马边、沐川“两边一川”的高山生态茶叶,犍为“茉莉茶”和“峨眉山茶”的标准化茶叶产业带。
到2020年,将建成安全高效的标准化茶叶产业基地100万亩、茉莉花基地10万亩,茶叶产量达10万吨,茶业综合产值达150亿元,标志使用数量达到400万枚,使用峨眉山茶地标企业达45家。力争新建1至2个国家级或省级茶产业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为乐山市茶产业品牌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开局之年,“峨眉山茶”已步入了乐山产业发展的快车道,乐山将努力把“峨眉山茶”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并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品牌,形成以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大企业为引领、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小巨人”为骨干、一批成长型企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带动100万农民增收致富。
策马扬鞭,时不我待。围绕乐山传统优势绿茶和犍为茉莉茶两大特色茶,依托最有影响力的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协调融合发展产业平台、文化传承、旅游发展,乐山已吹响了进军“十三五”,将“峨眉山茶”打造成独具特色、驰名中外的中国茶业大品牌的冲锋号——
把品牌做大、实力做强,带动群众增收、企业增效、旅游增色,让乐山成为“茶、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全国领先、西部第一的现代化茶产业综合示范区,全国茉莉茶产业核心区;成为茶产业的集散地、新茶马古道的起点,在“十三五”期间继续保持全省“千亿川茶产业”领跑者的位置。
“峨眉山茶”,将成为乐山农业绿色发展的一个标志、美丽乐山的一个符号、农民增收与精准脱贫的一大亮点,成为驰名中外、香飘天下的中国茶业大品牌。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乐山讯(童霞黄涛记者林立文/图)5月以来,峨眉山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针对当前旅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重拳出击,通过加大行政约谈、加强执法检查、强化消费投诉处理等多种方式整治旅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