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溪镇大棚蔬菜种植基地
村民正忙着给茄子“点花”
战斗村大棚蔬菜收购点■廖淮光 文/图
近年来,由“传统种植、散乱低效”向“集中成片、特色高效”转型,峨眉山市现代农业发展步履铿锵。从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推广到销售网络的形成,“三位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动力强劲,大棚蔬菜生产、高山蔬菜产业等“峨眉菜”异军突起,声名远播,远销川内外。
加快基地建设
高山蔬菜走出深山
挖掘机轰鸣,巨大的铁臂起落,工人师傅们正忙着砌坎、填方、推平路基……这是笔者近日在峨眉山市龙池镇莲太路拓宽建设现场看到的场景。
莲太路起于龙池镇场镇,途经龙池村、莲花村止于太坪村。是峨眉山市高山蔬菜发展的“生命线”,每年蔬菜收获季节,平均每天有500辆货车往返抢运蔬菜。近年来,随着高山蔬菜种植规模的不断壮大,这条崎岖不平的山路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拓宽莲太路成为当地百姓的心愿。
“高山蔬菜是我们这里的招牌,莲太路改建好了,能让蔬菜销得更远,生活肯定越来越好。”面对快速推进的道路建设,种菜大户陶科林乐呵呵地告诉笔者。
硬化的机耕通道纵横交错,加上配套的浇灌设施,蓝天白云映衬下的高山蔬菜基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些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的,为产业发展铺平了道路。”龙池镇工作人员感触道。
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下一步“农业+旅游”融合发展打下了基础。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一个崭新的现代农业新格局正在形成。
推广先进技术
人人争当种菜能手
一垄一垄的大棚蔬菜连绵开来,茄子、苦瓜、丝瓜……品种齐全,长势良好。走进该市符溪镇战斗村,仿佛走进了一个蔬菜的世界。艳阳六月,正是蔬菜丰收的时节,随处可见采摘的群众,以及忙着运送的车辆。
村民万大爷正提着一个黄色的小瓶子,在自家的茄子地里忙活着,他刚刚采摘完地里的茄子,现在正在“点花”。见笔者一头雾水,他如数家珍地讲解起来:“就是帮助其授粉,增加着果率。”
据了解,战斗村在峨眉山市最早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全村90%的人栽种蔬菜,多年的实践积累,让村民们成为蔬菜种植能手。万大爷已经是10多年的老蔬菜人了。
“我们现在的主要工作是推广新品种,其他的 ‘公司+合作社+农户’已经自成体系。”该市农业局工作人员告诉笔者,现在当地群众的科学种植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育苗、嫁接……样样不含糊。
“水渠里的水有些浑浊,不知道拿来浇菜可以不?”就在笔者采访时,一位阿姨急匆匆地找到村支部书记张文刚。绿色、环保,保证质量,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当地群众种植蔬菜的信条,也成为“战斗村蔬菜”走俏的法宝。
畅通销售渠道
菜农没了后顾之忧
在战斗村的一家蔬菜收购点,爽朗的笑声不断,六七个村民正忙着将新鲜的苦瓜、茄子、丝瓜打包装箱,比邻的蔬菜基地,还不断有村民将刚采摘的蔬菜运送过来。
“乡亲们只需要把菜送到这里就能变成现钱。我这个点一天能收10000多斤蔬菜。”据收购商刘祖全介绍,他的收购点在峨眉山市并不算大,收购的蔬菜主要发往重庆、泸州等地。
“全村共有收购点30多个,村民从地里将蔬菜采摘过来,家门口就可以卖出去,方便快捷。”张文刚告诉笔者,由于村里的蔬菜产业发展时间久、规模大,已经在销售上形成渠道,除了峨眉山市本地的菜商,还有不少外地经销商慕名而至。
每年近1500万公斤的蔬菜产量,亩产1万元以上,带给村民的实惠是实实在在的。加上完善的基础施设,有效的科技保障,开放的销售网络,村民种植蔬菜如鱼得水,无后顾之忧,栽种激情高涨,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品牌效应越来越明显。“峨眉菜”已成为该市现代农业的“名片”,备受关注。
新闻推荐
生产现场■本报记者陈兴鑫方方文/图2015年,全国啤酒产销量小幅下降,而华润雪花啤酒在新常态下不降反升,增长0.3%,而今年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华润啤酒凭什么练就“真功夫”?7月5日记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