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时任四川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许川(左一)与时任乐山市委书记郭金龙(左二)在第五届全国“屈原杯”龙舟会上。文伯宣摄
1990年,第五届龙舟会颁奖现场文伯宣摄桥哥
编者按:
由五通桥区人民政府、乐山市旅游和体育发展委员会主办的第20届乐山五通桥龙舟文化节暨乐山市乡村旅游文化活动(夏季)将于2016年5月29日至6月3日在乐山市五通桥区举办,其中,5月29日至31日举行龙舟竞技活动。本报改版后的首期嘉定坊副刊推出龙舟情文化特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回顾以往五通桥龙舟盛会给大家留下的深刻印象,以及乐山人的龙舟情结。
历史悠久规模一年赛过一年
五通桥城区素有“小西湖”之美誉。自古盐业兴盛,水上交通发达,从清乾隆年间开始,几乎年年都要举办龙舟会。赛龙舟抢鸭子是传统保留节目。
新中国成立后,五通桥于1953年举办首届龙舟会,从这一年起,改历年民间筹办为政府主办,规模一年赛过一年,项目丰富多彩。经过多年发展,龙舟会已经发展成融文化、艺术、经济、旅游、体育于一体的富有地方特色和标志的传统文化品牌。
1954年,有20余只龙舟参赛。1955年至1957年,龙舟达40余只。1958年大炼钢铁及“文革”期间龙舟活动停止了。1976年开始恢复,参赛龙舟40多只。龙舟造型不断翻新,并新增了水上文艺表演,观众逾10万人。
1983年,由政府主持,于6月14日至16日举办了为期三天的龙舟会活动,内容包括龙舟竞速、抢鸭、水上军事表演、龙舟造型比赛等。1984年又举办了更大规模的龙舟会活动。进而逐步发展成定期举行的具有多方面文化活动的当代龙舟盛会。
1985年后,省级和国家级龙舟会多次选择在五通桥举办。1986年4月,五通桥区政府拨出专款整治河道,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龙舟竞赛和传统民间体育活动,五通桥的河道每到冬春两季几乎成静水,为水上体育运动特别是龙舟竞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又在茫溪河、涌澌江汇合处的四望关建成观景廊亭,中间是主席台,两边是观礼台,可容上千人,能承担国家级龙舟赛及皮划艇赛。
1988年五通桥被四川省体委授予“龙舟之乡”,2007年五通桥“龙舟竞技”成为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五通桥龙舟会作为一种在全国范围内较具影响,并已绵延数百年的地方文化盛会,“龙舟之乡”的美誉名实相符。至2010年,五通桥区已成功举办19届龙舟会。
不是祭屈原是祭川主神李冰
关于五通桥龙舟会的起源,大都附会为“祭屈原说”。如深入考据其内容和形式,尤其是它与盐业文化的因缘际会,无疑应是“祭龙说”。只不过,五通桥之龙,就是治理岷江河道的川主神李冰罢了。
据考,五通桥龙舟会兴起于清咸丰年间。乾嘉时期,因盐运煤运之需,官府集巨资疏浚和整治茫溪河道,两岸遍植客家榕树。同时,在南方丝绸之路的岷江水路要津,大兴土木修建王爷庙码头,盐去煤来,一片繁华。盐业煤运的昌盛,也使龙舟会应运而生并得到鼎盛。早在清咸丰年间,地方官员就整治河道以方便竞渡。民国期间参赛龙舟曾多达130多只,多以生产用船改装,或用过渡小船改造成“双飞燕”舟,饰以龙头龙尾,中插桅杆。
《犍为县志》载:“五月端午节,五通桥尤竞行龙船会。仕女游江,舟多如鲫,其盛况冠于治域及沿江各场。”早期龙船会在王爷庙码头,由各大民间码头、帮会、商家和移民宗祠会馆集资举办。端午时,各码头的盐船趸船在简单装饰后齐聚王爷庙前,供奉三牲祭拜龙王爷——川主神李冰,祈求保佑盐船及船工平安。后来恐因岷江水激风高,龙船会移至茫溪河与新开江(因盐运需要而开凿的涌澌江)汇流的四望关处,龙船会易名为龙舟会,龙舟多以盐运用船改装,或将过渡小船改造为“双飞燕”舟,饰以龙头龙尾。其图腾为龙,其主题仍为祭龙王爷保盐船平安,其内容上也从未有过纪念屈原时的“抢尸”、“招魂”、“投粽”等仪典,特别是后来推出龙舟竞渡夺标、抢鸭子、龙舟造型比赛等项目后,五通桥龙舟会的神性日益淡化,而娱乐性、经贸性则日益突出。
龙舟起源“祭龙说”最具权威
关于端午龙舟起源,学术界大致有七说,尤以闻一多先生考证的“祭龙说”最具权威。只因唐朝大诗人刘禹锡《竞渡曲》将吴越一带划龙舟的号子声“嗬哉”,误听为呼屈原魂“何在”,统治者要褒扬屈原的忠君,群众亦感怀屈原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故“屈原说”流传最广。加之五通桥盐商多为“湖广填四川”的客家移民,荆楚吴越一带祭屈原的龙舟由他们移入五通桥也有可能。只是与五通桥的山川形胜和盐业资源相融合,使龙舟会与贰柒拾、西坝豆腐、麻辣烫等一道构成了五通桥独具特色的盐业文化。亦如乐山龙舟会曾是纪念“神勇大将军赵昱”一样,各地划龙舟纪念的人是不一样的。五通桥龙舟会作为当地人为适应自然和生产的多种需要而创造和继承下来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演变也在不断地丰富着自己的内涵,从祭神到娱人,从弘扬齐心拼搏精神到挖掘本土文化品牌等,都正好体现着一种文化变迁规律。诚如余光中《汨罗江神》诗:“急鼓齐催,千桨竞发/两千年后,你依然待救吗?/不,你已成江神,不再是水鬼/待救的,是岸上的我们。”曾经四年一度的五通桥龙舟会办得更加返璞归真,更加独具文化魅力。
新闻推荐
今年3月31日,三江都市报以《派出所教导员写歌带你认识基层民警新形象》为题,报道了犍为县石溪镇派出所教导员肖少伦,以派出所新民警张斯为原型,写作歌词,描绘出“上管天文下管地理”的基层民警简...
犍为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犍为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