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小组考察星科核桃专业合作社的品比园为全面贯彻中央、四川省委“***、精准脱贫”的要求,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顺利开展乐山市委、市政府“千名干部人才驻村帮扶”工作,乐山市城管局在得知马边彝族自治县镇江庙乡两河口村村民种植的核桃树不挂果后,率先展开扶贫行动。
19日,市城管局组织镇江庙乡两河口村相关负责人、核桃种植技术人员等,先后到沐川、沙湾等地的核桃种植基地,实地考察学习种植方法与技术。“取经”完后再回到马边实地考察分析,对村民不挂果核桃树“对症下效”,为村民谋出一条出路。
带队“取经” 到两地实地考察
当日上午,三江都市报记者跟随市城管局带队的扶贫工作小组,来到位于沐川县高笋乡谷坝村5组的乐山市星科核桃专业合作社的品比园。占地近10亩的园内有从云南、山东、新疆、河北等地引进的16个品种的核桃,每棵植株长势旺盛,随便摘颗核桃一尝,品质口感都不错。
“这些核桃树栽多久可以挂果?村民该怎样进行管理?以后销路怎么办……”在考察现场,两河口村党支部书记曲模阿喜迫不及待地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余彬咨询核桃种植技术、销售的相关问题。据了解,星科核桃专业合作社从2008年成立发展到现在,共有1500余户种植户,共计种植一万多亩核桃,村民人均年增收3千元。眼前这条真正的品种化、统一化、规模化的核桃产业路,为工作小组的所有人带来不少信心。
接着,工作小组来到沙湾区石牛镇豆地坪村,该村村两委多次开会积极动员村民转变传统的种植观念,从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作物转变到种植经济作物。去年12月经实地考察后,该村村民从沐川引进核桃品种与技术,连片种植了共计2000多亩核桃。一米多高的核桃树在今年便挂了果,但为了植株生长,村民将所有核桃都摘掉,等待明年的果实。
“目前趁核桃树还没长大,我们采取与魔芋、玉米等作物的间种方式,增加多种作物收入。”据该村村主任牟明海介绍,“退耕还林”后续政策帮助村民获得每亩300元的补助,这也给予了村民们鼓励。
找出问题 “对症下药”
同样是山区土质,同样是种植核桃,两河口村村民的核桃为什么不挂果呢?当日下午,扶贫工作小组带着星科核桃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员余彬,来到两河口村下山坝组村民的核桃地里,实地考察并采集土壤样本,试图找出核桃不挂果的问题所在。
村民彭九银家从2011年起,买核桃种苗回家种植了15亩核桃树,至今光长叶不开花不结果。“彭九银家的核桃树长势不好,品种杂乱,病虫害特别严重,缺乏修剪、技术管理。”据余彬的初步分析判断,核桃树不挂果的主要原因是品种和管理问题。
“现在核桃树的大小,正适合改接成优良品种,明年正月便可以改接,后年便可以看到果实。”余彬还现场采集了土壤样本,准备带回去化验是否有农药残留、肥害,是否缺微量元素等,如果土壤有问题,将采用有机物改良土壤。
签定服务协议 村民有信心走向致富路
不仅是彭九银家,两河口村现有300亩核桃树,大多存在因品种和技术原因引起的不挂果问题,村民一直劳而不获,而山区村民收入少,怎样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呢?“扶贫”关键在于“扶智”和“扶志”,让村民学会核桃种植技术保证生产,让公司保障销售路子,“双重保障”让村民鼓足信心种植核桃。
当日,在市城管局的牵线搭桥下,两河口村村委会分别与乐山市星科核桃专业合作社、四川稻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农业种植技术服务协议》、《农产品销售服务协议》。接下来,星科核桃专业合作社将针对村上现有的不良核桃,引导改成优良品种,再从病虫害的预防、施肥、修剪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管理。与此同时,作为专注于农产品营销的稻洋农业公司,将利用互联网营销平台优势,帮助村民进行农产品的销售、品牌的包装策划等,解决村民农产品无销路的后顾之忧。
“签订服务协议与公司合作,生产、技术、销路都有了保障,我们很有信心将核桃产业做大做强。”据两河口村村主任任德军介绍,长期以来该村村民种出的农产品没销路,也没摸索出好的产业路子。如今找到了好产业要争取做好做大做强,让农户早日脱贫致富。
记者 张力 文/图
新闻推荐
为新兵戴大红花三江都市报讯(夏平摄影报道)2015年9月12日,马边彝族自治县彝汉群众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地欢送80名马边籍新兵离开家乡,动身喜赴军营,投身国防事业。...
马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马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