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都市报讯(记者 吴薇)马边彝族自治县民主乡大田村,是乐山最偏远的村寨之一,该村1100余名彝、苗、汉村民祖祖辈辈肩挑背磨,渴望有一条走出大山的公路。
2004年,该县县委、县政府下拨143万元公路建设款,大田村村民们集资10万元,村支书陈云康拿出自己的全部家底12万元,决定修公路。历经两年的艰辛,越过两道梁,架起3座桥,该村于2006年终于打通了10公里“雄关漫道”。
虽然村上通往外界的道路打通了,但一些村小组的道路依然难行,该村7个村民小组,至今还有3个村民小组没有通车,村民们种植的茶叶、竹子、玉米等经济作物无法运输,也直接影响了村民的收入。其中,大田村回龙组就因为这一交通“瓶颈”,给44户169名村民的出行带来困难。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动工了,真希望这条路能快点修好。”今年10月14日上午9时,在大田村回龙组泥泞不堪的村道上,一辆大型挖掘机正在开挖道路。原来,乐山市城市绿化维护管理所派驻在大田村的工作组,经过多方努力,募捐了15万元资金,将大田村回龙组近2公里的泥巴路改造成碎石路。
进入大田村后,工作组逐一对扶贫户进行摸底调查建档。工作组了解到,该村所辖7个村民小组268户1100余人,现扶贫建卡户63户、193人,其中低保45人。
很快,工作组按扶持对象精准、扶贫项目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扶贫措施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精准管理,拟定了大田村2015年至2019年发展规划。
刘万香一家是大田村的特困家庭之一。在这个家庭中,母亲刘万香80多岁,年老多病;儿子周伦炳40多岁,患先天性智障。母子二人没有任何收入,全靠吃低保,至今仍住在多年前修的土屋里。
看到母子俩的生活状况,工作组认真讨论,给他们出谋划策,建议母子俩发展养殖业,养土鸡增加收入。刘万香听了工作组的建议后,欣然接受,买了近40只小鸡来散养,经过一个多月的饲养,当初的小鸡,每只长到了约1.5公斤重,到春节前,每只能长到2.5公斤左右,按该县跑山鸡目前每公斤约44元来算,短短5个月,母子俩的纯收入会增加2000多元。
新闻推荐
趣味游戏欢乐的舞蹈三江都市报讯(夏平摄影报道)11月20日是马边彝族自治县彝族年节。为庆祝彝历新年的到来,11月7日,马边彝族自治县星期六登山队队员和建设乡联河村村民一道在村里举行了一场自编...
马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马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