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分享食物
曲别哈布在村寨里为大家表演
曲别牛布正在称猪毛离马边彝族自治县县城只有十几公里的建设乡湾儿沟村,是一个不通水泥路的彝族村寨,随着彝历新年的到来,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陆续返家,让这个位于山上的小村寨变得热闹非凡。杀猪、团聚、拜年、祈福……20日至22日,三江都市报记者来到湾儿沟村苗尔干(音,小地名),与曲别家的老老少少们一起,体验了一个传统而温馨的彝历新年。
【最传统】雨中祈福 祝愿小朋友新年健康
58岁的曲别阿五是湾儿沟村的毕摩,每到彝历新年的“朵博”(即新年第二天),他们这一大家子9户人,都会进行一场特殊的祈福仪式:“阿依社日”(音,即为儿童举行的祈福)。
22日上午,天空下起了小雨,但是这场传统的祈福依然如期举行。早上8点半,曲别家的小朋友们都穿上漂亮的彝族传统服饰,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来到家族聚居地半山腰的大石头旁。盛装的曲别小妮拉着妹妹曲别小花,站到了小朋友的一字排开的队伍中,她们面前摆放着的,是家里提前准备好用于祈福的食物。
“有猪脚、玉米粑、豆腐和泡水酒,我们每家都要带。”曲别小妮告诉记者。而同时,她的爷爷曲别阿五已经开始分食物,你家的分一点给我、我家的分一点给你,寓意着家族团结、互帮互助。分好的食物,曲别阿五留出一份到大石头前祈福,剩下的,则由小朋友们和家长一起分享。
吃一口猪脚、喝一口泡水酒,祈福现场的气氛一下就活跃了起来。“这个仪式是我们家族的传统,祝愿小朋友们在新年里健康快乐,也祝愿家里的老人能平安长寿。”曲别阿五说。
【最感动】电子琴“新年献唱” 深山里也有最淳朴的音乐梦想
从“觉罗基”(即彝历新年头夜)开始,湾儿沟村的各家各户就开始做着过年的准备。忙碌之余,42岁的曲别哈布还多了一份光荣的“任务”:给村寨里的乡亲们表演电子琴。
曲别哈布的父母在他小时候就不在了,唯一的哥哥在十多年前去世,留下了一个读小学的侄子,为了照顾家庭和侄子,曲别哈布常年在沿海打工挣钱、忙于生计。“但是我从小就特别喜欢音乐,一直想学点乐器。”在沿海打工,不忘梦想的曲别哈布看到城里人弹电子琴,便攒钱买了一台,自己摸索着练会了不少曲子。
“我们彝族传统的曲子我会弹,现在的流行歌曲我也会弹。”彝历新年到来,曲别哈布准备好一个小小的移动电源,一连几天带上他心爱的电子琴到村寨里表演,给大家献上为数不多的文艺节目。没有规范的指法,曲子也有些断断续续,偶尔还会弹错音符,但是他却依然认认真真埋头弹着唱着,获得了村民们热烈的掌声。
“他这么大年纪从来没有专业学习过,以前外面的人听他弹,都说他弹得不好。”曲别哈布的亲戚曲别小妞告诉记者,虽然被人们一次又一次否定,但曲别哈布却从来没有放弃过。
【最勤劳】新年帮爸爸收猪毛 12岁的小牛布一天要收100公斤
彝历新年第一天,大人们都在忙着杀猪准备,而12岁的曲别牛布也没有闲着。吃完饭后,他在背篼里装上杆秤和口袋,开始帮着家里到村寨里收猪毛。
不用吆喝、不用讲价,看到小牛布到来,村寨里的家家户户都将刚刚杀了年猪攒下的猪毛拿出来。将猪毛的水分挤出、挂到杆秤上称重、将猪毛装进大口袋、给村民找钱补钱,小牛布的一系列动作熟练而自然。
“收1公斤猪毛4块钱,我年初一这一天就能收100公斤。”小牛布告诉记者,因为猪毛太多了,一趟只能背25公斤,所以他得来来回回上山跑好几趟。新年初一还要帮着家里干活,但是小牛布却并不觉得辛苦或者麻烦,他说,爸爸妈妈也在家里忙着收拾年猪,他出来帮干活还可以顺道串串门。
这些猪毛收回家干什么呢?小牛布说他也不知道,“反正收回家给爸爸,可以拿去加工卖钱的。”说着,小牛布背上背篼,继续朝下一户走去。
记者 宋雪 文/图
新闻推荐
光华村彝家新寨绣娘展示围巾上的刺绣会步村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玩耍昨(9)日上午,乐山全市扶贫开发暨彝家新寨建设现场会在马边彝族自治县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们参观了该县荍坝乡会步村彝家新寨、...
马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边彝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