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陈勤朴“我的老家在内江资中,父亲因为支边来到马边,我是在马边出生的。”在马边出生、在马边成长,毕业后又像父亲一样回到马边工作,今年已是第六届市政协委员、马边彝族自治县政协主席陈勤朴服务家乡的第42个年头。扎根家乡马边,他投身于家乡发展与建设,而作为市政协委员,他更立足自身岗位认真履职,为家乡扶贫攻坚工作做着应有贡献。
创新工作方法
投身扶贫攻坚
“作为民族地区的市政协委员,我必须努力把***工作作为重要的履职渠道,在推进***进程中,我不能是旁观者,必须是推动者。”自2011年担任乐山市政协委员以来,陈勤朴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2015年,陈勤朴牵头在马边政协系统组织开展“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和“联村帮户”活动,“当时我们对口联系的,就有含900多贫困人口的马边彝族自治县荍坝乡”。为了将贫困户的情况了解透彻,制定最为合理的帮扶方案,陈勤朴带头多次深入基层,创新性地提出了“三下三上”工作方法。
什么是“三下三上”工作方法?陈勤朴介绍说:“第一次下去是深入百姓,全面了解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将信息汇总上来后,我们再下基层去核实,对贫困户提出的脱贫致富要求进行调整。”通过这样反复的“上”和“下”,各级政协委员对贫困户情况的了解更加全面,对扶贫项目的规划也更加完善。“最后我们再下去向百姓说明扶贫项目,让百姓了解有哪些帮扶,而他们又需要做什么。”陈勤朴说,这样能让贫困户更好地参与到项目中来。
“在这样多次‘上\’‘下\’后,我们与百姓达成一致,完成准确的扶贫方案之后,我们再去跟各级部门衔接,让扶贫项目顺利落地。”陈勤朴告诉三江都市报记者,通过“三下三上”工作法,他们摸清了荍坝乡900多贫困人口的情况,目前正在制定相关的帮扶计划,“我们的目标,是确保在2019年前让贫困户精准脱贫。”
不止荍坝乡,据统计,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2015年马边各级政协委员共帮扶贫困村51个,惠及贫困户953户4000多人。目前已协调落实项目34个,帮扶资金8312万元,扶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而“三下三上”工作法,还成为了四川省政协系统开展脱贫攻坚的典型经验。
心系交通建设
加快小康步伐
2015年,陈勤朴多次主持召开***工作安排部署会,组织相关部门深入乡镇开展基层夜话、专题宣讲、入户调查,帮助村组协调农网改造、五小水利、公路硬化、特色产业等项目资金600万元左右。在这期间,家乡的交通建设,一直牵动他着的心。
“交通是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最大的短板,目前广大农村还普遍存在交通发展严重滞后、无法满足群众对小康生活的需求等问题。”2015年8月,陈勤朴深入荍坝乡龙桥村开展基层夜话,发现该村有段泥土路,一直影响着群众的生产生活。
“龙桥村由3个村合并而成,这条泥泞的通村公路,就在以前星火村的位置,那里住着1000多位百姓。”陈勤朴告诉记者,因为这条泥土路,车辆完全无法开进村子,老百姓的出行十分困难。为了帮助村里的百姓修公路,陈勤朴多次到村里了解情况,研究公路建设的可行性方案,并协调市、县扶贫、交通、发改等多个部门筹集资金,终于争取到了项目资金600多万元,动工为大家修这条路,“这9公里长的公路,今年4月就可以硬化完毕投入使用了。”陈勤朴说。
陈勤朴告诉记者,在今年乐山市政协六届六次会议召开期间,他还将提出关于提高民族地区通村公路等级安全标准、开通村级客运的提案,就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意见建议,争取让家乡得到跨越发展,实现与乐山市的同步小康。
记者宋雪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村民栽种核桃树苗三江都市报讯(记者罗晓玲摄影报道)日前,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镇江庙乡两河口村委会的院坝里特别热闹,台上的人举着一棵苗木讲解,台下的人全神贯注地听着,不时记笔...
马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边彝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