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州绣在展会中受追捧■ 实习生 冯晓娜 本报记者 曾文 文/图
女红之巧,十指春风。在乐山乐水的孕育下,嘉州绣、峨眉绣、彝绣应运而生,针尖上的地域文化展示出一方风土人情。近年来,随着乐山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乐山刺绣产品也逐渐打破地域局限性,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成为乐山文旅产业的璀璨一笔。
近日,记者走进乐山刺绣产业,领略其中的魅力。
创意创新
绣出一片新天地
7月20日,乐山嘉州绣工艺有限公司创建人、国际注册的工艺美术大师徐燕一大早赶到乐山师范学院,为参加当天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四川赛区比赛做准备。参展、参赛、推新品、做培训……近年来,徐燕就是这样一步步把嘉州绣打造成乐山的文旅产业名片。
徐燕告诉记者,2017年1月,嘉州绣将参加第十五届香港国际授权展。这个展览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国际授权业协会协办,其规模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二。成立于2013年的乐山嘉州绣工艺有限公司是中华传统手工艺品实行规模化经营的文化企业,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精妙的嘉州民间刺绣技艺。能在四川几百家文化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代表内地的参展商,徐燕很振奋:“公司正在抓紧时间开发新产品,争取在展会上精彩亮相,寻求与世界各地的合作机会。”
“参加一次展销,就能带回来更多人脉,为电商服务,年销售额起码增加5%到10%,今年已经收到不低于10个展销活动的邀请了。”在徐燕看来,展销活动使产品打破地域局限性,提升在外知名度,对于企业发展十分有利。
对外交流不断增加时,嘉州绣也在不停地“修炼内功”。“过去仅限于装饰点缀和收藏,今年以来在创意创新上有了很大突破。”据徐燕介绍,今年年初开始,嘉州绣逐渐跳出传统产品生产模式,着重开发服装、鞋帽、香包、小饰品等创意产品。目前,旗袍、时尚服饰、帽子、香包、小饰品正陆续进入市场,受到很多刺绣爱好者的追捧。半年以来,这些富有创意的新产品为公司增加近200万元的销售额。
在公司的转型升级中,电商也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电商渠道每月销售额在30万元左右,随着日用品、小饰品等新产品不断投放市场后,我们会投入更多精力到电商中。”徐燕告诉记者,公司下一步将组建专业电商平台,通过入驻天猫、淘宝、京东、微商等,拓宽销售渠道。
助力脱贫
实现“家门口”就业
秀”逐渐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刺绣品牌。
2015年年底,在马边彝族自治县妇联的组织下,马边花间刺绣协会成立,56名绣娘加入协会。据该协会副会长乔进双梅介绍,协会成立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各大展销活动中,她们的产品都受到消费者的热捧。“我们将自己的爱好和国家的政策结合起来,把自己的技艺和脱贫结合起来,让广大彝族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同时也将自己民族的文化弘扬出去。”
2015年,嘉州绣公司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成立嘉洲职业技能培训学校。2015年5月以来,学校在峨边、马边、沐川以及周边区县开展绣娘技能培训23期,参加培训的人数在1100人以上。其中,***对象及少数民族人口达到400余人,有效促进了当地妇女灵活就业。在市就业局的支持下,公司先后在区县建立2个绣坊和1个工作室,很多人实现了就业梦。
马边彝族自治县下溪乡珍珠桥村的莫口吉立一家多年来以采摘茶叶维持生计。今年4月1日,嘉洲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走进村里,展开了手工刺绣培训,在专业绣娘的指导下,莫口吉立学会了手工刺绣。现在,她靠手工刺绣,每月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
除了促进文旅发展,在带动群众致富上,“乐山绣”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记者从市妇联了解到,2011年以来,市妇联针对彝族妇女心灵手巧的特质,结合“小凉山彝族手工刺绣”这一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围绕脱贫攻坚,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会同人社、扶贫、民宗等部门和“两县一区”妇联,大力发展彝族手工刺绣,先后建成“彝绣文化传习基地”3个、刺绣工作室8个、省级示范基地2个、刺绣合作社1个,研发新产品12个系列,发展专卖店46家,彝绣年产值达1200余万元,发展刺绣妇女2万余人,人均年增收500元以上,解决了近3000个家庭的脱贫增收和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取得了文化传承、创业就业、脱贫增收“三合一”的综合效果。“彝枝独
飞针走线
地方文化“活”起来
一根细针,几缕丝线,经过绣娘之手,变幻出无数自然美景。峨眉山圣境、峨眉金顶十方普贤、云涌万佛顶、珙桐花鸟、雪域猴王……一幅幅富有峨眉山特色的绣品色彩鲜艳,吸人眼球。这些致力于表现本土人文历史、自然生态的绣品出自峨眉山市峨眉绣刺绣有限公司。公司2012年6月落户峨眉山市青年创业科技园,旨在借助峨眉优越自然环境,弘扬传统工艺文化,树立峨眉绣特色品牌。
峨眉绣巧用原生散丝,纯手工刺绣,精雕细琢,穷工极巧,绣品轻灵通透,触感柔腻,情韵入织,富贵典雅。作为峨眉山地方特色名片,峨眉绣在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等展会中频频亮相,不断展现着峨眉山的灵动与生机。
与此同时,乐山彝绣发展势头也很强劲。2015年,乐山彝绣作品荣获多项殊荣,9个彝绣作品在2015四川旅游商品设计征集评选活动中获奖,彝绣作品还参展亚太旅游协会2015年会、深圳文博会、2015年全国妇女手工作品展等展会活动,得到广大市民、中外游客的肯定和赞誉。
据了解,市文广新局将峨边“小凉山彝族刺绣”作为“特色民间文化资源或艺术形式”申报了“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大力推进彝绣产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在文化创意、旅游市场、会展经济、电子商务等领域充分融入彝绣元素。大力推进市场拓展,鼓励注册商标,加大彝绣宣传,做大做响“小凉山彝绣”品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曾文)7月28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赖淑芳率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到马边彝族自治县调研文教项目。赖淑芳走进烟峰刺绣工作室,参观彝绣展品,与绣娘交流,听取相关负责人关于当地彝绣产业...
马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边彝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