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新闻 犍为新闻 井研新闻 夹江新闻 沐川新闻 峨边新闻 马边新闻 峨眉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乐山市 > 乐山新闻 > 正文

群芳争艳 ——攀枝花第三产业发展之路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0-08-01 22:26   https://www.yybnet.net/

■ 本报记者 尹迪 杨荟琳

40多年前,攀枝花的建设者如果要上“街”打“牙祭”,唯一可去的地方只有今日二街坊“好吃街”上的一家卖小菜小面小馒头的“九附一五·七食店”。

40多年前,攀枝花的建设者会特意穿上的确凉衬衣,三合一刀儿裤,脚蹬青年式皮鞋,到大渡口一家普通的牛羊肉馆去,只为改一改口味。

40多年后,“九附一五·七食店”消失了,紧随其后建起的是一条500米长,被誉为攀枝花最大的一条“好吃”街。

40多年后,攀枝花民营个体成为餐饮业主力,五大餐饮区域基本形成,在外地餐饮品牌汇聚攀枝花的同时,本土餐饮业也占领了半壁江山……

2009年,攀枝花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9亿元(不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及铁路运输、房地产开发经营),同比增长18.22%;服务业(包括所有服务业行业)税收收入达19.1亿元,同比增长17.13%。

生活渴望

1965年,随着“三线建设”的全面展开,各地建设者云集攀枝花,在“先生产,后生活”因素的影响下,攀枝花的生活环境远远赶不上生产环境的发展速度。作为攀枝花开发建设的重要“口岸”,大渡口曾在攀枝花有很多“第一”:第一个照相馆——“大渡口照相馆”;第一家商场——“渡口商场”;第一所“新华书店”、第一个“电报电话机构”……而渡口大桥南边的一家名为“牛羊肉馆”的饭馆,曾一度是攀枝花建设者心中的“圣地”。大渡口,寄托着一代建设者的情感,汇聚着攀枝花服务业发展的雏形。 

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是攀枝花服务业体系构建的起步时期,其主要特征是服务业社会化程度低,普遍以企业办服务、单位办服务的形式存在。 

这段时期,“工地餐厅”、“高炉餐厅”、“扁担餐厅”便是代表,餐饮业只是为生产建设服务。据统计显示,建市之初,攀枝花服务业从业人员仅300人,年营业额不足200万元。

“那时候没有超市、专卖店、便民店,啤酒要从重庆赶火车背回来,等背到攀枝花,酒都变成水了。”服务体系的缺失不仅制约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导致了城市经济结构发展严重地“营养不良”。

1978年至1995年,是攀枝花服务业全面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攀枝花开始重新构筑城市服务业新体系,服务业体系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取得了长足发展,大部分经营性服务企业实行了公司制改造后进入市场,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程度逐步提高。

1982年,攀枝花饮食服务行业推行“利润包干上缴,超额全留,亏损不补”的管理办法,企业对各门市实行“超定额毛利递增分成,费用定额抵扣”的经营责任制。1988年后,饮食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竞争在国有、集体、个体经营之间悄然展开。各店以更新设备、改进服务态度、增设品种招徕顾客。通过一轮的较量,国营餐饮企业以雄厚的实力胜出,东区辖区内的渡口饭店、巷子深、东风饭店和攀花园饭店等老牌饭店成为当时餐饮界的佼佼者。

伴随着国企改制的深化,国营饭店技术工人开始大量流失,曾经在中餐行业独领风骚的餐饮名店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淡出人们的视野。而另一边,民营个体饮食企业迅速崛起。上世纪90年代初期,攀枝花红星街出现了一批小规模、快餐式的小餐馆、小火锅,这里的小吃、烧菜、火锅店成为90年代初期攀枝花餐饮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也初步为90年代后期民营个体饮食企业和网点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异军突起

“重庆面庄、天津包子、刘记冷锅鱼、老妈蹄花、原林野菌王、乐山名食……”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攀枝花人在“好吃街”上能数出来的馆子数量逐年增多,吃到的菜品种类年年不同,与较早的红星街时代相比,这里的餐饮不仅更具特色,档次也有所上升,解决了市民从吃得“方便”到吃得好的问题。

从1995年至今,攀枝花市服务业进入到巩固扩展的新时期,全市中小型服务业基本完成了市场化、社会化改革,在攀国有大企业自办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改革也全面启动。这一时期,经营性服务业的增长模式从主要依靠本地服务业自身积累推动向主要依靠招商引资推动转变,各种新型业态和一些高附加值产业开始出现。

本世纪初,攀枝花餐饮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2001年以来,外地餐饮品牌开始进入攀枝花,在餐饮连锁企业肯德基、德克士、豪客来、大蓉和酒楼等纷纷入驻攀枝花的同时,大笮风酒楼、宋艳华餐馆、得天独厚等一批本土餐饮业也迅速崛起。如今占地4000平方米的攀钢生活公司快餐加工厂,可制作快餐及菜品50余个,能在2小时内为3000人提供快餐服务,全天产能达15000份,其以快餐和“馒头”为主的面食生产销售,在攀枝花市乃至攀西地区都极具影响力。至此,攀枝花五大餐饮区域基本形成:炳草岗的中餐;华山、五十四片区的火锅、小吃;雅江桥的江鱼;仁和的牛羊肉;新盐边的烧烤。富有本土特色的盐边菜、俚颇菜、江鱼系列、农家菜、全羊火锅、羊肉米线、曾凉粉、汪抄手、盐边烧烤、烤全羊等备受市民推崇。

在餐饮业的繁荣下,商贸网络的密集也为攀枝花增添了活力。2010年上半年,攀枝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9亿多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8%。从2000年以前为数不多的知名品牌店,到近年来成功引进的北京华联、国美、苏宁、摩尔百盛、永乐、大信通、大蓉和等品牌企业,满足了市民日常生活需求,提升了城市形象,促进了商业经营方式的巨大变革和群众消费理念的转变。

在餐饮业繁荣发展的同时,攀枝花市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城镇化率也在全省领先。在开展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中,目前已建成一座农资配送中心,农家店配送率达100%;今年上半年共建成150个农资农家店,是全年目标的71.4%。农家店的建成提高了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进一步缩小了城乡距离,也证明了攀枝花市倾力打造服务业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明珠闪耀

2008年,攀枝花市提出了“四个倾力打造”的战略重点,其中包括以阳光度假、生态旅游为主线,挖掘旅游资源,建设旅游精品,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

这一次,旅游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给转型中的攀枝花带来了挑战。

“攀枝花的光热、自然景观、人文景点、民族风情资源丰富。”然而,与周边的城市相比,攀枝花的优势并非得天独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相继启动了第一批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优秀旅游景点的评选工作。当国内很多城市将旅游业的发展提上日程时,这一时期的攀枝花正在全力以赴推进攀钢二期工程建设。由于交通不便、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群众消费意识的淡薄,到上世纪90年代初,攀枝花旅游业的发展一直举步维艰。攀枝花这座“钢铁汉子”的形象如何进行转变,转变成什么样,是摆在攀枝花人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攀枝花把握自身优势,在充分调研和评估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这一时期,攀枝花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为日后的旅游业发展初步奠定了基础。2005年,四川省首届冬季旅游发展大会在攀枝花举行。这一年,攀枝花抓住时机,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与筹备首届冬旅会工作相结合,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治理、精品路线推荐和旅游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西部阳光温泉度假之旅”、“大裂谷奇异风光之旅”、“大三线工业探秘之旅”和“川滇民族风情之旅”这4大旅游品牌的实施,丰富了第三产业发展内容,全面提升了攀枝花旅游产业素质,为攀枝花走新兴产业发展之路注入了新鲜“血液”,攀枝花旅游业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008年以来,攀枝花围绕“四个倾力打造”战略重点,将旅游业发展重点放在完善旅游规划和项目策划、着力打造旅游精品、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等5个方面上。通过增加旅游业发展投入、加快旅游交通运输发展、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等,力争将攀枝花打造成为全国著名、国际化阳光度假生态旅游目的地。

今日的攀枝花有瑰丽溶洞、有“五行”之景、有苏铁园林、有自然生态旅游之地,在这里可以聆听金沙浪击、感温泉柔软、赏箐河瀑布、嗅乌拉桃花,这片裂谷正成就着明日的“阳光花城”。

新闻推荐

西区少年获省全民健身操比赛小学组季军

本报讯(罗文斌贾长春报道)近日,四川省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彩杯”全民健身操比赛在乐山市体育馆举行。全省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共46支代表队竞技三个项目6个组别的赛事。西区苏铁青少年体育俱...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群芳争艳 ——攀枝花第三产业发展之路)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