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新闻 犍为新闻 井研新闻 夹江新闻 沐川新闻 峨边新闻 马边新闻 峨眉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乐山市 > 乐山新闻 > 正文

编者按春节放假与千千万万的游子一样本报多位记者也踏

来源:四川日报 2012-01-29 19:37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按

春节放假,与千千万万的游子一样,本报多位记者也踏上了返乡的旅程。这些记者来自五湖四海,年轻而且充满活力。回到父母身边,卸下一年的疲惫和辛苦,对四川的各种新鲜感受,迫不及待地想讲给父母听。

正月初七,他们为您讲述的,就是难得的与亲人相聚的这几天,跟妈妈讲的贴心话。

西安妈妈

一句话勾起了回家的记忆

□本报记者 李秋怡

我爱人的妈妈叶茂淑春节前十天坐飞机回西安过新年。

大年初一下午,在成都工作的我们出现在她面前。我突然冒出一句“蜀道难变蜀道通”,没想到竟然勾起了她对于回家的记忆。

“以前每次回家,需要2天,中途得在汉中或者广元住一天,因为川陕之间隔着巍巍秦岭,要翻越这座山就需要一天,还要天气相当好。有一次,大雪封山,我们一车人都被困在了山上,第二天才下山。”她是四川内江人,工作在西安,在她的记忆中,往返于两地是颇费周折的一件事。

我对妈妈讲,现在四川正在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目的就是要打通通道,让曾经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四川与周边省份密切联系。

妈妈说,以前回四川,认路不是问题。但是最近几年,每次到四川都找不着北,成都的路从二环修到绕城。我说,现在还在修第二绕城高速路呢!

初二,一家人围在电视前看春晚重播,妈妈突然让我们猜以前取暖用什么?我们说了天然气烤火炉,木炭火,结果都不是,是用蜂窝煤。妈妈说,如果四川也集中供暖就好了,也可以安地暖或中央空调。我正惊异于妈妈对新事物的了解,她居然接着说:“不过地暖和中央空调太耗能了,不低碳。”

初四,我们正盘算着要出去看看,感受古都的气息。妈妈讲,今年西安提倡低碳,灯会这些都从简了,大雁塔的音乐喷泉也不是随时开放。转过头又对在西安的两个女儿讲,四川天府广场的喷泉也漂亮。我接过话,天府广场重建时增添了太阳神鸟、太极云图、音乐喷泉、下沉式广场等景观,还是地铁1号线、2号线的交汇处,成为成都交通重要的换乘中心。但是,单中心城市带来的城市病也日益凸显出来,所以成都又规划建设了南部新城,在成都南边又规划了一个新天府广场。以前你们知道三星堆文化,现在又发掘了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成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成都的慢生活也是名声在外,在宽窄巷子喝茶晒太阳,很是悠闲。

“你儿子工作的成都高新区,现在云集了众多世界500强,他所从事的软件产业也正在成为中国IT重要一极。快与慢、历史与现代都能在成都找到答案。”我想让她多了解一下她儿子的工作环境。老人家脸上浮现出欣慰的表情。

安徽妈妈

想把家乡的早点铺开到成都

□本报记者 刘川

来成都的第二天,母亲的QQ签名就改为“四川,好一个陌生的地方。”

我来川工作的第二年,在我的再三要求下,爸妈决定来成都过年。从老家安庆到成都,1402公里的路程,对于晕车的母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你说给你们同事带点什么土特产好呢?成都能不能买到新鲜猪肉?”出发之前,母亲一个接一个的电话征求我意见,她对四川的认知让我很无语。“不用带,成都什么东西都买得到。”我没好气地回她。

母亲很少出省,在家和父亲一起经营着一个早点铺,对成都和四川的了解仅仅来源于媒体报道以及顾客的只言片语。在北京求学的时候,母亲说,如果我留在北京工作就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但我最终却选择了四川。这次父母来四川过年,正好向他们证明我当初的选择没错。

在机场出口,刚给爸妈一个拥抱,“成都机场可真大啊,比合肥骆岗机场大多了!”母亲就感叹。我暗爽:“那当然,成都是航空第四城嘛!”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2011全省GDP破两万亿、“世界美食之都”……一路上,我把这些说词滔滔不绝地灌输,母亲似懂非懂,冷不丁冒出一句“汶川现在怎么样了?我们安徽援建的是哪里?”我突然意识到,不需要说那些抽象概念,母亲自会从她的感知中触摸四川。

在家乡过年,走亲访友,有野蒿制成的毛香粑,有黄梅戏。缺了这些,母亲有点落寞。我就天天拉着父母逛街逛庙会。从春熙路、建设路、宽窄巷子到锦里、浣花溪。“成都比安庆和合肥要干净多了,人也很好,卫生间非常多、很干净。”母亲在电话中对朋友说。

“我想去灾区一趟看看!”大年初二,母亲过生,向我提了个要求。

高铁40分钟就到了都江堰,母亲下车后完全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灾区这么美丽……”青城山的山水勾起了母亲对家乡的回忆,但更吸引母亲的是四川人乐观开朗的个性和生活态度。“四川人太会过生活了,是那么地享受生活,热爱生活。”

母亲来川还有个愿望,就是想学点四川美食手艺,拿回家发扬光大。吃过地道的四川火锅、串串、华兴街煎蛋面等特色“苍蝇馆子”后,母亲却连连摇头,“和安徽的口味差别很大,必须做些改良。”而此时的我,也不习惯母亲做的饭菜了。

“要不,等你在成都安了家,我就在四川师大附近开个早点铺,将家乡风味带过来,怎么样?”母亲有了新主意。这两年,母亲多次在电话中劝我回安徽或去北京发展,看来现在要支持我在川扎根了。

“好,一言为定,就在川师旁开家川川早点铺。”我和母亲一起畅想着未来的幸福生活。

扬州妈妈

成都和东部感觉无差别

□本报记者 李梦媛

除夕上午,忙完工作的我总算及时赶回扬州家里。迫不及待地给行李“松绑”,半得意半邀功地对妈妈说:“我带了很多四川特产回来哦,你肯定好久没尝到了。”妈妈凑过来,拿起一袋张飞牛肉:“诶?这个张飞牛肉,我们这儿超市就有。”我心里有点打鼓,赶紧递了一袋黄老五花生糖过去,“尝尝这个。”

“哎呀,黄老五啊,我前天刚在食品店的四川特产区买了。”妈妈赶紧安慰我,“哦,是还不错吃(扬州方言,指确实很好吃)。”

行李箱里,还未被介绍的南溪豆腐干、苦荞茶也似乎受了“打击”,“原来这些东西,家里都能买到啊,白折腾了。”

妈妈乐了,伸手帮我把脸颊边的头发掠到耳后:“这是好事儿呀,傻孩子。妈妈离开四川二十多年了,听到一声乡音都觉得格外亲切。现在到处都能买到四川特产,和记忆里的味道一模一样。”

妈妈生在四川,居在江苏。如今,我又在妈妈的故乡就业。生活就这样转了个圈。

时针指向12点,妈妈拉着我去 “富春茶社”喝早茶。这是家乡这一带的生活习惯——一杯清茶,配上两笼热腾腾的点心,才算开启了新一天。

除夕这天的“富春茶社”出奇闹热,座无虚席。

“今年苏中机场(位于扬州)建成后,成都就要开通直达扬州的航线,到时候回家更方便啦!”我一边吃一边眉飞色舞地跟妈妈讲着在川生活这一年,“成都地铁2号线今年国庆就要开通了,等到2020年,9条地下轨道交通的网络构建起来,那就是国际大都市的 ‘范儿\’咯!”

“以前四川是‘蜀道难\’,现在西部和东部,感觉无差别嘛。”妈妈告诉我,身边不少朋友、同事去成都旅游,回来连连称赞这座城市“漂亮又休闲,好看又好耍”。

邻桌在说四川话,一打招呼,原来是一对从乐山来扬州开川菜馆的小夫妻。他们告诉我,川菜馆的生意太火,实在“走不脱”,这个春节就不打算回家过年了。

“江苏这边不是偏好甜食吗?怎么川菜火起来了?”我有些疑惑。妈妈告诉我,川菜现在江南一带越来越受欢迎,大家都勇于尝试“道地”的川味,“挑战了川菜之辣,那才叫有腔调。”甚至一些江南菜的老馆子受到冲击,也开始调低传统甜度,以迎合大众的口味。

“现在我们聚会时喝川酒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了。”妈妈又说。

我告诉她,这几年,川酒的市场也在走外向型发展之路。一方面,川酒企业自身在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蜀酒和蜀文化的影响力,也更多地被外界认识和接纳。

妈妈在将我口中和她记忆中的两个“四川”叠加比对。而我决定,以后每一次回家,都会为她讲述更加精彩的四川!

广西妈妈

支持女儿在川买房

□本报记者 陈飞燕

1月24日,大年初二,广西博白县,寒风细雨。

“快关门,菜要被吹冷了。”大嫂对着进来的堂弟喊。

这天,爸爸的亲族在六叔乡下老家新修不久的房子聚餐。一张方形餐桌和一张圆形餐桌四周紧紧地挤坐着20多个人。

六叔家的房子是两层楼房,200多平方米。六叔在广东廉江市的一所中学教英语,不常回老家。不过,村子里出去的人都喜欢在乡下盖房,节假日回来居住。

饭桌上聊天的主题是房子。五姑在城南买了房,140多平方米,单价不到3000元。“妈,姑父说有个十万八万,该拿去买房子保值啊。”我拍拍妈妈的大腿开玩笑。

“买嘛,妈妈赞助你。四川的房子有没有这么贵?”妈妈一下子来了兴致。

“那现在在外面租房子住多少钱一个月?”姑父问。

“嗯,租的房子在单位附近,市中心,两室一厅,一个月1500块。”我说。

“好像和南宁差不多?”妈妈对南宁多少有点了解。

“那快准备买了吧,妹妹在大城市买房子也是迟早的事情。”大哥哥边喝酒边说。

妈妈继续问成都的房价。“比南宁稍微高一点,三环以内基本上一万元一平方米左右吧,普通商品房。”我调动我所知道的知识来解答家人对于成都的好奇。

这个被叫做中国第四城的城市,房价要远低于北上广。2011年,有两位关系不错的同事都买了房子,一个在武成大街买的二手房,一个在2.5环买的万科精装房,价格均为一万元左右一平方米。年初采访过国际房地产中介仲量联行的董事总经理杨焱森,他就认为,和国内其他同等城市相比,成都的房价并不算高。

2011年,四川多个城市出台了限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措施,其中成都市还进行了限购,下半年以来,成都的房价调控效果比较显著,房价没有出现大幅上涨的势头。

“经常在电视电脑里看到,成都是一个很繁华,发展也很好的城市。”在宾阳做生意的三姐搭腔。

“嗯。有100多家世界500强的企业在四川落户了,现在沿海产业转移,很多企业都选择到四川来,四川很多三四线城市的发展都比博白要好呢。在四川,特别是在成都,生活是很方便的。”大家都盯着我看。

“那妹妹赶紧在成都买房子嘛。”大哥哥举起装着白酒的碗,“妹妹新年发财!”

“是呀,今年努力工作,赚钱买房子,哈哈……”碗和碗相碰撞的声音响成一片。

山东妈妈

四川与山东越来越近了

□本报记者 刘云云

1月22日,除夕,正巧是我们镇赶场的日子,山东话叫“赶集”。我和妈妈拎上竹篮,准备去集上买些新鲜蔬菜。

前一天,我刚刚从成都回到了1400多公里之外的家乡——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界牌镇。

我毕业后到成都工作,“四川”就成了我们家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词。

“四川有腌菜吗?”在腌菜铺前,妈妈一边挑选一边问我。山东人的饭桌上,腌菜是家常菜。“四川有泡菜,和咱们的腌菜差不多,什么豇豆、莲白都可以泡,就连草莓、玉米都能泡。”爱看韩剧的妈妈很了解韩国泡菜。“四川的泡菜都上全国‘两会\’餐桌了,被当成一个产业来发展呢,工厂和园区都很有规模。”妈妈笑了,“下次回来带点四川泡菜我们尝尝。”

这次回家,我带了两瓶白酒。妈妈平常很反对爸爸多喝酒,但对我拿回来的酒却没有多“阻拦”:“四川山好水好,酒应该也好。”我就掰着指头给妈妈说了川酒的“六朵金花”,还说了采访一个酒业发展园区的事。

“四川人酒量大不大?”妈妈很好奇。

这个问题难住了我。“据我观察,好像比咱山东人喝得少点吧,哈哈。”

去年夏天,爸妈来了一趟成都。到春节,成都之行还是全家人的谈资。爸爸说“成都这个城市很干净,很少见到大街上有人乱扔烟头”,妈妈说“成都商场里衣服的价格很高,街上的女同志无论年轻还是年长的,打扮得都很漂亮”,弟弟还在回忆去看大熊猫时候的情景。

我心里盘算着,今年夏天他们再来,该带他们去哪些地方,吃什么、玩什么。选择太多了。

在我们这个村子,不只我们一家和四川有关系。

大年初一,跟着妈妈去给同族长辈拜年。一个堂弟带回了四川女朋友。“咱们村里四川媳妇越来越多了,去年冬天有个小伙子就娶了个四川媳妇回来。”妈妈告诉我。

“四川女孩漂亮、热情,挺会说话的。”还没有女朋友的姑家表弟跟我说,他在湖南的一个高速公路项目上做会计,很多工人都是来自四川,“四川人很能吃苦,干活特别下力气。”

“四川人现在出去打工的还多吧?”妈妈印象中,电视上播的春运新闻,很多受访农民工都是来自四川。

我手边的杂志上正好有一张某知名品牌电脑的照片,指给妈妈看,“你看,像这种大公司都在四川设厂了,很多四川人现在都留在家乡务工了。春节前还专门派大巴送这些工人回家过年呢。”

爸爸经常给我发短信,收到我回的短信后,会在地图上找我出差的地方。

在亲自去过一趟后,妈妈对成都的印象分打得不低,“成都是个好地方,你在那边安心地工作,现在交通也方便了,山东和四川越来越近了。”

新闻推荐

城乡环境治理曝光台徐珍本报记者杨国庆曾经的老公园现

[城乡环境治理曝光台]□徐珍本报记者杨国庆曾经的“老公园”,现在的海棠广场,是乐山城区最老的公园。在很多当地人的印象中,它承载着老一辈乐山人美好的回忆。而如今,整个海棠广场被各种各样的商贩挤...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编者按春节放假与千千万万的游子一样本报多位记者也踏)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