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国庆
今年,是郭沫若诞辰120周年,也是沙湾区确定的“沫若廉政文化年”,其特色廉政文化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3月16日,乐山市沙湾区和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沫若廉政文化研究,携手打造沫若廉政文化品牌。
挖掘内涵
培育廉政文化品牌
其实早在2011年6月,沙湾区和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就开始进行战略合作,共同组成“沫若廉政文化研究”课题组,合作开展“沫若廉政文化”理论研究和产品创作。
“研究沫若廉政文化,拓展了我们研究的思路和范围,也丰富了郭沫若研究的内涵。”郭沫若研究中心主任廖久明教授说,双方联合申报的 《沫若廉政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被列为“2011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研项目”。
《甲申三百年祭》、《名关难破》书法四条屏……沙湾区文管所所长杨国华对郭沫若蕴含廉政内容的作品如数家珍。原来,该区成立了沫若廉政文化研究会,组织专家学者对郭沫若2000余万字的作品和生平事迹进行深入研究。截至目前,共挖掘出郭沫若蕴含廉政思想的诗词、散文、戏剧、楹联、书法、故事等300多篇(条)。
借助外力,挖掘内涵,沫若廉政思想最终被提炼为“戒骄防腐,至公至纯”8个字。沙湾区纪委书记黄大敏认为,这种将地方文化特色融入廉政工作,培育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特色廉政文化品牌,有利于深入持久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寓教于乐
廉政文化丰富多彩
“我叫高步修,念起来就像‘搞不锈\’,但大伙儿都喜欢叫我‘不锈钢\’,说我就跟那嘉农工业园区产的不锈钢一样,是‘搞不锈\’的……”近日,沙湾区沙湾镇世坪村院坝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廉政文艺演出吸引了几百名群众驻足观看,人群中不时爆发阵阵掌声和会心笑声。
利用29支群众文艺表演队伍,沙湾区创作的 《郭沫若拒收瓷器》、《一个村民组长的廉政路》等10多个廉政文艺节目,已成功塑造了多个群众喜闻乐见的廉政人物形象。“这些节目大多数采取具有地方特色的铜河号子、铜河花灯等艺术形式,在乡村、城市广场、大型文艺演出中表演,比开会讲廉政大道理的效果强多了。” 沙湾区一民间文艺表演队伍负责人杨世清说。
作为沫若故里,沙湾区不仅把廉政题材纳入舞台艺术生产,更延伸至文学创作、电视短片制作,图书、音像电子与网络出版计划。先后开展了听老人讲郭沫若故事、编印廉政乡土教材、举办郭沫若廉政诗文朗诵等活动,拍摄了《一名派出所所长的失足》警示片。
2011年,该区还集中开展了廉政文化下乡巡演、观看专题教育片、接受现场警示教育、专项治理收送“红包礼金”、创作展出廉政书画、寄送新年廉政贺卡等 “八大活动”,全区所有公务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均积极参与。
利用资源
建设廉政教育基地
“郭家‘宽进严出\’的待客之道,反映的是一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自律精神。而这幅《名关难破》书法四条屏,讲的是人一旦为名所奴役,则会碌碌终身……”如今,郭沫若故居的每个讲解员对新版的解说词早已烂熟于心。
原来,该区将廉政文化资源与故居特色有机结合,选择最佳融入点,增设了廉政景观石、廉政书法碑,在解说词中巧妙融入沫若廉政思想,让广大游客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人文精神,净化心灵,提高境界。漫步 “十里滨河路廉政文化长廊”,廉墙、廉亭、廉石、廉政雕塑上随处可见沫若原题书法、剧作、诗词;登录网站,2011年8月份开通的“沫若廉政文化网”内容日益丰富。
在郭沫若纪念馆施工现场,杨国华告诉记者,他们将在纪念馆以“戒骄防腐甲申祭,至公至纯赤子情”为主题,投资130万元,建设占地170平方米的沫若廉政文化展厅,设立“甲申之鉴,戒骄防腐;赤子之情,至公至纯;从政之要,廉洁自律”三大展出板块。目前,布展方案已经敲定,8月底前全面完成布展。
3月28日,沙湾区120多名乡镇、社区、村组干部代表在廉政法纪教育基地——区人民法院,全程旁听了一起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件的庭审,内心深受震撼,纷纷表示“要坚持原则、廉洁履职”。
除廉政法纪教育基地外,今年沙湾区将推进廉政理论、文化、警示、实践教育等5大基地建设,初步形成“沫若廉政文化”品牌,争创省级廉政教育基地。
新闻推荐
乐山沙湾区民企创先争优出实招本报讯(杨长喜)“树形象、展风采,创业绩、比奉献”,创先争优活动为乐山市沙湾区经济强劲发展扬帆鼓劲。通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德胜川钢、西南不锈钢公司等200多户非...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