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中区探索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刘小锐 本报记者 杨国庆
6月15日,来自新建小学的支教教师赵敏为白马小学编排的情景剧 《让留守的心不再孤独》在乐山市市中区第十四届中小学艺术节上喜获 “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这部情景剧,让白马小学的留守儿童首次走上全区大舞台展示自己。城里的老师进农村,给农村学校和学生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2010年9月,市中区开始选派城里老师到农村学校支教,眼下第三批支教老师的选拔正在火热进行。
与此同时,今年6月底,市中区校长换届选拔即将启动,未报名参加公开评价的校长将走下校长岗位。长期被城乡义务教育水平差距明显所困扰的乐山市中区,从师资力量平衡中寻找破题方法,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探索一:
73名城乡校长“赛马”上岗
早在今年3月19日—20日,乐山市就针对城乡学校校长素质能力进行了一次公开展示评价活动。两天时间里,来自该区中小学的73名校长、副校长走上讲台进行自我展示。在10分钟时间里,校长们不仅要作一次主题演讲,还要接受专家的现场提问。随后,由教育专家、社会人士、行政人员、家长代表组成的评委团,对各校长的表现进行打分。
让城乡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的校长走上演讲台,这在乐山市尚属首次。是乐山尝试从提升校长素质能力中寻找切入口,改变城区强校愈来愈强,农村弱校愈来愈弱状况的一项举措。
对今年6月底启动的市中区校长换届选拔,区委组织部、区教育局联合出台文件,规定连任校长必须参加评价活动。“校长是学校的‘领头雁\’。以前都是‘伯乐选马\’,现在我们希望用‘赛马\’的方式,在更大范围内,以更宽阔的视野、更好的方法来选拔培养一批优秀校长。”市中区教育局局长吕申堂强调,6名未报名参加公开评价的校长将在此次换届中走下校长岗位。
探索二:
结对捆绑 优质资源城乡共享
这些天,王平早晨6点多就起来了。他要赶到乐山市中区最偏远的童家中学上两节化学课,然后再返回城里的乐山五中再上一节课。
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王平便是市中区从城区学校选派到边远乡镇学校开展支教交流活动的优秀教师之一。
“自从王老师来了以后,学生的实验操作考试成绩明显提高了,很多学生拿满分。”童家中学校长朱启洪说。
去年开始,乐山中心城区优质学校徐家扁小学、柏杨小学、新建小学、乐山五中分别和农村地区师资薄弱学校童家小学、白马小学、青平小学、童家中学等进行结对捆绑。
2011年7月,白马小学新分来7位大学生,如何让刚走上讲台的大学生转变为合格教师成了校长的烦心事。来自乐山新建小学的支教教师赵敏挨个听7位新教师的课,并精心准备自己的语文示范课供他们学习。在她的示范下,几位新老师很快成为白马小学的骨干。
此外,市中区建立苏稽、土主、茅桥等5个学区,以学区优质学校为中心,优秀学校校长为带头人,成立学区中心教研组,加强学区教师间的交流互动,初步打破校际壁垒。
“以城带乡”管理模式的社会效益初显——白马小学原本考虑转学的学生都留下来了。接替赵敏继续支教的新建小学副校长罗鹏认为,目前市中区城乡学校硬件设施的差距不断缩小,而最为关键的“软件”——师资力量,也开始“流动起来”,以最大程度地缩小城乡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
新闻推荐
当前,网友对年轻干部提拔往往抱有习惯性质疑。然而,本次班子换届以来乐山通过“青年人才工程”选拔任用的210名年轻干部,全部经受住了网友的“围观”、“拍砖”。相关负责人称,这归功于乐山不断深化...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