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瑞洁 本报记者 杨国庆
5月27日,星期天,早上7点半。乐山师范学院数信学院学生何永芳边走边打电话,约王玉娇到学校前门集合,他们要和其他10名志愿者一起去“太阳岛码头”乘船,然后步行到大佛坝村,义务为村里的孩子辅导功课。
早在2005年暑假,数信学院就成立了第一个义务家教点——雪杉社区点。七年时间,义务家教点从一个发展到四个,从一个学院传播到各兄弟学院,志愿者从最早的十几人发展到上千人,一批又一批志愿者年复一年进行着爱的“接力赛”。
位于城郊的义务家教点:
“学生的点滴变化是我们的最大动力”
“太阳岛码头”摆渡的师傅一下就认出了何永芳和王玉娇,免了他们的船费。下船后,十几名志愿者朝村里走去。作为太阳岛义务家教点的负责人,这段路,何永芳和王玉娇已经走了大半年。
经过30分钟的步行,他们终于到达家教点—— 一所废弃的小学,接受辅导的孩子们已在那里等候。“大佛坝村处于城郊,村里很多孩子去城里上学,一般周末才回家。”何永芳说,随着生源的减少,原有的村小逐渐废弃了,他们就找村主任商量,将这里收拾出来作为新的义务家教点。
最初,何永芳在乐山城区的斑竹湾社区当义务家教老师。去年,由于城市建设需要,斑竹湾社区的家教点拆除了。“但每周末做义务家教已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就想着开辟新的家教点,坚持下去。”王玉娇说。
他们发现已有的家教点主要集中于城区,城郊的学生是不是更需要义务家教?何永芳、王玉娇约上其他同学一起“踩点”。寻求村主任支持、在码头“拦人”宣传、挨家挨户动员家长……报名接受义务家教的孩子迅速增长至30余名。每逢周末,村小里又传出琅琅读书声。
这里也成了村里留守儿童的乐园。6年级学生胥静影的妈妈常年在外打工,胥静影不善与人交往。第一次接受辅导作自我介绍时,她还扭扭捏捏,后来每次家教结束,她都坚持将志愿者送到码头。
2011年圣诞节,当胥静影将亲手装扮的圣诞树送给辅导老师,志愿者们都被感动了,“学生的点滴变化是我们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最特殊的义务家教点:
老师们学会了用手语“唱歌”
支教情况最特殊的,是成立于2009年的苏稽特殊学校义务家教点,那里的孩子均是聋哑人。
2010年9月,内蒙古女孩于九玉成为乐山师院数学系的大一新生,跟着学长们去苏稽特殊学校当了一次义务家教老师。“那次的经历震撼了我,特校的孩子更渴望与外界沟通。”于九玉感慨。
对这些孩子如何辅导?大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纸笔交流。
“你好!我叫……”每次辅导开始前,学生和老师先在纸上问好和自我介绍,然后讲解课本、习题,一串串文字很快挤满了A4纸。“一次家教两个小时,至少需要两张A4纸,正反面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于九玉说,讲课时还要充分利用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当得知乐山师院有手语公选课时,于九玉毫不犹豫地报名选修。
和志愿者们混熟了,孩子们也热情地教于九玉他们学习手语。现在支教的很多志愿者已经学会用手语打招呼,甚至能流利地比划 《同一首歌》、《国歌》等歌曲。
打乒乓球、玩游戏、知识抢答……每次辅导结束,志愿者们还会和孩子们一起互动,开展简单的心理辅导,以打开特校学生的心扉。
除了每周末上课,孩子们还能通过手机与QQ,给志愿者发短信、聊天。在2011年4月举行的“聋哑人高考”中,苏稽特殊学校接受义务辅导的学生里,有5名考上了大学。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若辰)7月6日凌晨6时许,受持续降雨影响,省道306线乐山市金口河境内131km+500m处发生山体垮塌,133km+600m处一段长约40米的路基被大渡河水冲毁,两处险情导致该路段交通中断,无人员伤亡和车辆...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