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四川国际医药健康城在广汉经开区开工。这个计划总投资50亿元的项目,将逐步迎来随着成都“北改”从五块石、大丰片区整体搬迁出来的医药健康产品经销企业。
这不是广汉与成都之间的首次产业流动:此前,成都北区一些传统家居、物流、石材行业已经悄然落户广汉。
紧邻成都北部——广汉的这一区位优势,在成都启动“北城改造”后被成倍放大。而“北改”为广汉带来的发展红利,已然显现出来。
□本报记者 罗向明
抢做产业转移“桥头堡”
四川国际医药健康城,正是“北改”带给广汉的利好之一。据项目开发商一正泰德总经理林桂兴介绍,随着“北改”启动,集中于五块石、大丰片区的各大医药健康产品经销企业面临整体搬迁;正是企业“去哪里”的困惑,催生了这个集合医药健康产品的专业、规范、有序的满足交易、物流、办公需要的商业集合体。
“我们综合比较,最终选址在广汉,这里无论是区位还是交通都很有优势。”林桂兴用“123”给记者形容项目所在地广汉经开区的交通便捷——紧临成绵高速青白江出口、成绵乐高铁青白江站,从这里出发,10分钟可达成都三环路,20分钟直达成都东站,30分钟抵达绵阳。
该项目总体规划用地1400余亩,规划面积约200余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逾50亿元;涵盖了中西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有机绿色食品、中药材、日化用品等板块;建成后,将形成研发、总部基地、产品交易、仓储物流、专业培训于一体的医药大健康商业航母;预计5年后年销售收入可达300亿元。
而该项目的进驻,也推动了广汉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食品医药产业发展。据广汉市委书记毛君甫介绍,广汉已成为省内医药产业聚集度最高的县级区域,区内以通园制药、泰华堂、雄飞利通等32户企业为代表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初具雏形,并以蜀中制药为龙头建成全国最大的天然普药生产基地。
四川国际医药健康城项目整合了西南地区医药健康产品经销企业,不仅为医药产业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创新发展的良好平台,还将加快推动医药企业向大健康领域拓展,使食品医药产业的产业实力和产业结构都得到极大提升。
“我们将秉承‘开放合作,大气包容\’的广汉胸怀,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将广汉打造成‘西部药谷\’。”毛君甫表示,作为成都“半小时经济圈”成员,广汉将把握成都“北改”机遇,努力建成产业转移最好的承接地、投资创业最佳的目的地,力争5年累计招商引资突破400亿元。
提升区域合作“契合度”
在四川国际医药健康城约1公里外的“成都路”上,四川天旭城际物流有限公司物流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
这个斥资5亿重金打造的20多万平方米西南旗舰专线物流基地,由专线运输中心、仓储配送中心、物流总部办公中心组成,集纳专线货运、仓储配送、物流电子商务、增值服务等业务,配套功能齐全,辐射半径涵盖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等地,有望成为西部物流体系中重要的节点。
“这个项目以其规模化、现代化的特质填补了园区第三方物流业的空白。”广汉市经开区党委书记王晓琳表示,推动第三方物流业发展,是广汉市域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配套,更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而广汉第三方物流业的成长,也是得益于成都“北改”中对川陕路沿线公路货运场站的关闭、外迁。在成都物流专线财富版图向北转移的过程中,广汉主动对接,引进了包括四川天旭城际物流有限公司等现代物流企业,顺利融入成都物流产业圈。
如今,在新都、青白江、广汉三区(市)交界的三角地带,现代物流专线项目正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与企业之间激烈竞争不同,新都、青白江、广汉三地政府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把‘三足鼎立\’变成‘三方互动\’,共同规划协作,从产业上把南边高端服务业发展集群和北边高端制造业发展集群相连接,打造成德绵发展带的次级中心区域。”广汉市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如何深化合作,已进入青白江、新都和广汉三地的决策层视野。
就在不久前,广汉、青白江之间一条断头处不到500米的 “烂尾路”悄然“缝合”,成为两地最便捷的一条往来通道,过往的车辆、行人可以畅行无阻。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爽)上半年全省发放28.48亿元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提前半年超额完成全年26亿元的目标任务。这是记者从8月2日在乐山召开的全省市(州)妇联主席会议上获悉的。省政协副主席曾清华出席...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