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成都与“财富”有个约定
□本报评论员 梅松武
世界500强争先恐后落户成都,与《财富》全球论坛落户成都具有同一性,都是看中了成都的后发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哪个城市近几年落户的全球500强多,哪里就是经济发展最有吸引力的热门地区,哪里就是举办《财富》全球论坛最理想的城市。
《财富》杂志的发展历程颇有传奇色彩。1930年,《时代》周刊和《生活》画报的创始人、美国新闻业巨子亨利·鲁斯创办了一本具有持久影响力的商业杂志 《财富》。1954年,《财富》推出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一举成为世界知名企业用以判断自身实力、规模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1995年起,《财富》每16—18个月在全球范围选择最具有吸引力的热门地点举行一次《财富》全球论坛,主要邀请世界500强企业领袖、各国首脑、政府官员和知名经济学家共同讨论全球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之道,由此形成最有影响力的“脑力震荡”。也就是说,《财富》全球论坛相当于打造一本立体版、互动版的《财富》杂志,实际上是全球500强企业领袖的“思维盛宴”。目前,成都市已有229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越来越多的海内外知名企业把成都作为投资西部的 “首选地”,与成都市打造“具有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的西部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定位形成“共振效应”。这就是第十二届 《财富》全球论坛的主题:“中国的新未来,西部的新高地”!
西部的“新高地”是什么?在哪里?谁是“新高地”的领跑者?这些问题的讨论留给明年的《财富》全球论坛,我们现在要谈的是成都的后发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从世界看四川,各国高新技术的重点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和环保技术,其中起基础和“龙头”作用的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有一个特点:科技成果——技术开发——商业化,周期不断缩短,技术更新与产品更新几乎同步,以快吃慢,后来居上。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发展正处于“战国时代”,落后地区直接从最前沿的领域赶超也许是一条“捷径”。“只有抢占高新技术产业的制高点,跨越式发展才有可能”。正是看准了这个千载难逢的信息产业发展机遇,四川省委、省政府早在本世纪初就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坚持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一号工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确定了建设“西部硅谷”的战略目标。
“西部硅谷”不是梦!从全国看四川,四川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沿海特区过去的招商引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与四川大体上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成都有个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在国内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近几年引进了英特尔、摩托罗拉、富士康、仁宝、联想、戴尔等一大批电子信息产业全球领军企业落户成都,在成都形成一个后来居上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目前,全球每两台笔记本电脑的芯片就有一枚是成都造,全球每五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是成都造,全世界超过半数的iPab产自成都。在成都高新保税区,每天都有两架波音747货机把产自成都的先进电子产品运抵美国和欧洲。在成都天府软件园,每天全球知名企业高管以成都为起点或终点的国际航程,甚至影响着这座城市飞往阿姆斯特丹、首尔、东京、新加坡、班加罗尔的航班密集度。英特尔中国公司董事总经理戈峻感叹:“成都已经完成了从普通内陆城市到信息通信领域领先城市的蜕变,未来必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高科技产业的中心之一。”
以成都高新区为中心,再与乐山的多晶硅产业化基地和绵阳的科技城连成“一条线”,必将带动长虹等一大批电子信息企业的技术创新,一个中国“西部硅谷”的物质技术平台和产业基础已经形成,这就是成都平原经济圈的“增长极”,这就是西部创新型产业发展的“新高地”,这就是成都的后发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此时此刻,当《财富》全球论坛选择成都的时候,我们想说的是:问题不在于我们何时能建成“西部硅谷”,而在于我们正面临建设“西部硅谷”的最好机遇。关键是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有没有与建设 “西部硅谷”这一目标相匹配的决心、气魄与机制。
成都与“财富”有个约定:为“西部硅谷”夯实基础!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佳林琳记者杨路帆)10月24日下午,由乐山市教育局主办,乐山一中承办的“纪念郭沫若诞辰120周年”活动之一、“读沫若书,抒学子情”演讲比赛在该校举行。比赛开始之前,大家缅怀了郭沫若这位从乐...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