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浩 李刚
又到一年春运时,返乡客流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1月26日,2013年春运第一天,记者在攀枝花火车站和市客运中心看到了许许多多忙碌的身影,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忙着回家,剩下的,则忙着为这些归心似箭的人做好出行服务。
全力以赴服务出行
上午10点半左右,攀枝花火车站内,不少买了中午K118次列车车票的旅客已经陆续进站候车。站在上周就已经提前搭建好的临时候车区内,经验丰富的客运值班员蒋红霞还是略微有些忐忑,“今天是春运第一天,K118是攀枝花今年春运的第一趟车,我们一定要取得开门红。”记者看到,临时候车区的墙上清晰地印着“攀枝花火车站列车到发时刻表”和“攀枝花火车站2013年(实名制春运)旅客验票候车导向图”,让旅客能够一目了然。
“为了保证完成实名验证,并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我们从铁路上其他公司抽调了20名工作人员充实车站力量。”蒋红霞说,“同时,我们跟公安部门一共招募了近20名志愿者,参与到安检、票源调查,以及为特殊旅客服务的工作中来,全力以赴为旅客做好出行服务。”
蒋红霞告诉记者,为了照顾好“老幼病残孕”等特殊旅客,车站设立了“阳光服务咨询台”,那些需要照顾的特殊旅客可以到此办理“阳光接力卡”,凭车票、有效证件以及“阳光接力卡”在实名验证、安检、候车、检票、上车等各个环节都能享受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贴心服务。
一丝不苟加强安检
11点左右,旅客进站候车的高峰期。刚刚放假回家不久的唐道彬身穿志愿者服装,戴着白手套,手拿金属探测器,一丝不苟地对每位进站旅客进行安全检查。
等候进站的人越来越多,唐道彬在保证检查到位的前提下逐渐加快了动作。用金属探测器检测身体主要部位,用手检查裤兜内有无违禁物品,弯腰、起身,唐道彬站在原地不停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一会儿功夫头上就渗出了汗珠。半小时后,有人过来换班,她才停下了手里的动作。
“我们提前三天就来实习了,就是为了保证春运开始后能够更好地为旅客朋友们服务。”擦了擦头上的汗水,甩了甩有些酸软的手臂,唐道彬告诉记者,“来当志愿者是为了体验生活、感受社会。春运的时候火车站最忙,这里有最需要帮助的人,我是来为人民服务的。”
“您好,请问您的车票在哪儿买的,是不是买的高价票?”在候车厅的中间,志愿者李玥鹏拿着笔和小本儿正在挨个儿对旅客作票源调查。“做票源调查是为了更好地打击倒票的不法分子,希望旅客朋友能够理解和配合我们的工作。”李玥鹏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旅客说买的是高价票,这应该是火车票实名制购买取得的成果。”
幸运乘上首发班车
“我真是太幸运了,没想到今年回家过年能这么顺利……”1月26日,返乡乘客王勇在市客运中心7号站台登上了直达乐山的客运大巴。他告诉记者,由于今年未能买到直达乐山的火车票,他原计划乘坐客运大巴至成都,到成都再转车回家。
让王勇没想到的是,当他赶到市客运中心买票时,正好碰上了攀枝花至乐山客运线路的开通仪式,他赶紧到售票窗口询问,并顺利地买到了回家的车票。“我知道今天是春运的第一天,但是没想到攀枝花在今天开通了直达乐山的客运线路,很荣幸我能成为本条线路的第一批乘客。”王勇说。
市客运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方便旅客出行,春运期间将根据实际情况增开客运班次,尽最大努力满足旅客的需要。
新闻推荐
四川青神竹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多年前,青神竹编工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某以一组火花图画为底本,创作了竹编作品“百帝图”。24年后,也就是2015年,中国《一百帝王图》作者、著名画家卢延光以...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