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油纸伞反复撑收3000次不损坏,清水浸泡24小时不脱骨,伞顶五级风中行走不变形……作为保留着全手工制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泸州油纸伞几乎毫无遗漏地承袭了中国传统的制伞技艺。
相传太平天国时,某天,一个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人搭乘乐山大渡河摆渡船。他似乎长途跋涉,背上背着一把红伞,上面现出“羽翼王府”四个字。伞打开后字就没有了,但在红伞上却印有“泸州制”的图章。当时在船上有人发现,觉得羽翼王府是“翼王府”三字,疑他是翼王石达开,上岸后奔告官府,衙役追来捕捉,但此人已杳无踪迹了。这个故事迅速传遍四方,人们都说泸州红伞能保佑好人一生平安、化凶为吉,人们争相购买使用。
据油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毕六福的儿子毕原绅介绍,油纸伞的原材料主要是楠竹、岩桐木、皮纸和桐油。从开料起到制作完毕,一把伞要经历从砍竹削竹到做胚子到网伞,从切纸到套色石印,从裱糊烘烤到刷油镀伞等90多道工序,使用上百种工具,耗时一周左右才能完成。
如今,在当地政府的重视下,泸州油纸伞焕发生机。其制作工艺先后在北京、上海、西安、深圳等地巡展,年产量达10000多把。
本报记者 孔芒 整理
新闻推荐
在3号馆,北京仁创科技集团展台前“会呼吸的砖”吸引了不少与会客商。表面上看去,这砖块和普通砖块没有太大区别,但用手摸去,“可呼吸的砖”手感更加细腻。据介绍,砖块是用特殊的黏合剂,把普通沙子黏合...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