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练特点:针对性强 务实节俭
“目前,经常性开展省级综合演练的,全国只有四川。”省地震局应急救援处处长江小林说,这是四川省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举行的第三次省级防灾救灾综合演练。
按照省政府部署,省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每年都举行一次中小型地震灾害营救救援演练,并要求一切演练都要从实战出发。“四川的演练,从纵向看,省市县乡村五级立体联动;横向看是科目多样化,因地制宜,针对性很强。”江小林说,去年在冕宁的演练针对山区河流设置堰塞湖处置科目。今年在乐山的演练,考虑到当地化工业较发达,就选择了危化品演练,加之乐山是著名旅游城市,增设了游客疏散科目。
省政府应急办副主任骆西宁说,四川演练的另一个特点是不搞铺张浪费,更务实。“今年演练原则的第一条就是节俭,我们确实做到了。”乐山市防震减灾局局长彭云金说,在四川省历次省级综合演练中,这次演练是经费开支最少的一次,例如废墟搜救科目利用了正在拆迁的建筑;即便是必须造景之处,也使用了装饰布、钢管架等简易和可回收材料。“演练关键在能否贴近实战,关键在能否教育群众。”长期关注四川防灾演练的教育部应急管理咨询专家组副组长李从东认为,演练效果不在于队伍规模多大、烟幕弹放了多少颗、造景有多逼真,关键在贴近实战和练精兵。
发展方向:
加大单次演练强度 探索无预案演练
江小林认为,虽然四川省从上到下开展多层次的防灾救灾演练取得了很大成效,不少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但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这也是下一步探索的方向。“四川省演练的频率虽然高,但单次强度不够,多是演练一天。”江小林说,现实中的灾害救援常常是一场持久战,国外一些演练能够得到昼夜和多日高强度练兵。“我们各个技术环节中还缺乏第三方评估。”他说,比如堰塞湖除险、炸药安放的位置、爆炸后的效果,都可以引入第三方专业人士全程监测、评估矫正。
此外,有专家建议四川省今后探索无预案演练,让演练更加贴近实战。
其实,全程观摩和点评演练的李从东,这次的身份正相当于一个宏观层面的第三方评估者。他在对演练给予高度肯定后也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意见。“这次演练设计十多个科目,每个科目孤立、静止地看都比较成功,而真实的过程是它们多数是同时发生的。”李从东认为,这意味着各个领域要在同一个时间点上争夺资源,也可能还有空间上、功能上的交叉和干扰。例如演练中60%的科目同时需要救护车、消防车出动时,如何实现保障,“加强综合演练的集成化设计,是我对下一次综合演练的期待”。
本栏撰文 本报记者 钟振宇 陈君
新闻推荐
400余人成功创业后,提供1200多个就业岗位□周杰本报记者陈君7月3日一早,家住乐山市五通桥区的51岁张荣出门上班。年前,由于公司不景气开始裁员,张荣成了下岗工人。经人介绍,张荣很快到西湖通讯商行找...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