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带镇柏杨村9组,78岁的叶德宁老人是出了名的种植能好手。虽然上了年纪,但老人在种地这件事上一直爱钻研。经过他的摸索和实验,总结出了很多种植技巧。尤其是他种植的无花果,更是有别于其他村民。
6月12日,记者在一片稀疏的无花果地里见到了正忙碌的叶德宁。老人头戴一顶草帽,将一条几十米长,一头连接着自来水的废旧塑料管子,曲折地绕着成行的无花果树铺开,水管上扎着细洞,拧开水龙头后,密而细的水柱就从水管中喷出。这样的浇灌方法,既节约用水,又能均匀的浇灌每一株果树。
叶德宁的无花果地紧靠着乡村公路,交通很方便。这块一亩多宽的无花果地,跟周边其他村民的无花果地相比,果子树要少了至少三分之一。果树少了,地里就显得很开阔。同样面积的地上,叶德宁种植的无花果不仅数量比别人少,个头还比别人家的高。“我要求每一株无花果树树干都跟我一样高,一米六七标准身高。”老人笑着说,别看他种的果树少了,但地里产量一点不比别人地里差。
“这样种植病虫少,还省工。”叶德宁告诉记者,传统的无花果种植,果树都很低矮,如果管理不好,就容易遭病、虫,经过他的长期实验,如果在无花果树生长期间,让果树长到一米五以上再挂果,树与树之间才能更加透气,即使有一株果树害病,也不容易相互间传染。“果树长高了就容易管理,树叶长茂盛了以后,就像一大把遮阳伞,我在伞下面浇水,还不晒太阳。”叶德宁笑着说。
去年,叶德宁用这种方法种植的无花果卖了6万多元,跟周边种植无花果的村民相比收入只多不少。老人的这种特殊的种植方式,还吸引了许多外地种植能手专程来学习。近处的有乐山的果农,最远的还有从河南慕名而来的农家专家。
新闻推荐
扮靓美丽“面子” 充实幸福“里子” “美丽绵阳”建设让美丽抬头可见、幸福触手可及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