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新闻 犍为新闻 井研新闻 夹江新闻 沐川新闻 峨边新闻 马边新闻 峨眉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乐山市 > 乐山新闻 > 正文

山寺听风雨 半生古碑缘

来源:龙泉开发 2016-04-20 16:18   https://www.yybnet.net/

晚春时节,一场淅淅沥沥的山雨,唤醒了沉睡中的龙泉山,早上不到5点,72岁的肖太发照例在熹微未至时醒来。他打开寺院正殿旁的一道小门,走上石阶,看到天落石上的廊顶如常地遮蔽着风雨,北周文王碑安然如昨,他放了心。

站在文王碑和它经历的1400多年历史面前,肖太发的眼神里时常流露出笃定和荣光。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坦然接受深山的寂寞与清贫,成为这一国家文物的守护者。也许是一种文化的因缘,这位读书不多的农民,跟古碑结下奇缘。大半生光阴流转,青丝变成白发,他的守护从未停止。山中藏“国保”

车翻过凉风垭口,岔入路边一条不起眼的小道,约两公里后到大佛寺。寺有千年历史,寺中有碑,即大名鼎鼎的北周文王碑。听肖太发说起他与北周文王碑的故事,正是这在4月中旬的一个下午。

山中清寂,寺庙周围少有人家,肖太发与妻子常年在寺中起居,听说有人来访,他笑脸相迎,额上深刻的皱纹也舒展开来,“本以为下了雨,今天不会有人来。”老人一边说着,一边领我们进寺。

寺呈长方形,东西纵深,只一进屋舍,正殿中有丈六弥勒坐佛,建造时间比乐山大佛更早。穿过正殿旁的小门,里面别有洞天,一块巨石矗立,上面密布碑刻、佛像,巨石有“天落石”之名,它的右下方就是北周文王碑,上刻1310余字碑文。历尽1400多年风雨沧桑,碑石仍保存完整,碑文却已有些模糊。2013年,北周文王碑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处深山中的千年遗迹,开始吸引越来越多人慕名前来。

作为“国保”的守护者,肖太发说,他文化程度不高,但知道这块碑的历史和价值。而48年前,刚接过保护文物这一重任时,还只是出于作为村里民兵连长的使命和责任。古寺风雨声

1968年8月23日,这个日子肖太发记得清清楚楚,多少年都不会忘记,这天起,他个人的历史开始与文化的历史重叠。

此时,24岁的肖太发是大佛村民兵连长,这天一早,他接到紧急指示,“保护文物!”彼时,文革破四旧的浪潮已经席卷到了宁静的小山村,四个红卫兵在这天冲进了大佛寺,要破坏北周文王碑和佛像。接到任务的肖太发,立即从山泉铺飞奔到大佛寺,刚走到门口,就已经听见了凿子的声音。

肖太发冲进寺内,眼前,锤子和凿子正往佛像和石碑上狠狠砸去,他惊怒不已,立即冲上前去,厉声喝止住了毁碑者,用身体挡在文物前面。此时,天落石上的佛道二尊像面部已经被毁,北周文王碑上也被刻下了一个字。几个红卫兵试图把肖太发推开,并威胁要将他关押。肖太发大声道:“关押?好,就把我关在这寺庙里面,说什么也不能让你们毁了它!”他的凛然喝退了毁碑者,但他还不放心,怕过几天又有人来毁碑,于是,此后的日子,他每天都守在寺庙中。到了晚上,干脆裹上被子睡在文王碑下,这样一睡就是半年。

很多个风雨交加的晚上,被子被飘进的雨水打湿,肖太发就裹在湿漉漉的被子里对付着长夜。这年冬天,龙泉山上还飘起了雪,寒冷中,他想到身上的责任,咬着牙关挺了过来。

这段时间里,仍有不死心的毁碑者,觊觎着寺里的千年古迹,好几次,晚上有人钻进寺中,都被肖太发逮个正着。半个世纪的守护

出于保护文物、维护治安的责任感,此后十多年,肖太发承担起了义务守护北周文王碑的职责。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文管所需要专人守护文王碑,专门找来了一个年轻的大学生,不过,山居生活的寂寞与不便,让这个年轻人很快就打起了退堂鼓,不到一个月就离开了。肖太发又义不容辞地接过了这份差事,从此时起,他每个月开始有了一点补贴。从1968年至今,光阴流逝48年,肖太发已是两鬓苍苍,除了那一个月之外,他却从未离开过北周文王碑。

很长一段时间里,北周文王碑知者寥寥。肖太发和妻子为了保护好文物,把家搬到了寺庙中,偶有乡民和学者到访,才不至于太寂寞。每周,他会到山泉铺赶几次场,添置一些东西,闲时则帮着打理着家中桃林,虽然平淡倒也知足。

这些年里,肖太发养成了自己的起居习惯,春夏时节,他常常4点半就起床,围着大佛寺转一圈。晚上睡前,他也照例绕寺一圈,看看北周文王碑才能安然入睡。有人来访,他乐于接待,但如果想要拓印碑刻,没有文管部门的许可,他坚决不允许。

在他的守护下,北周文王碑这些年过得很“安全”,没有遭到损坏。不仅如此,从80年代开始,他还陆续在大佛寺周边的山林里挖掘、寻找出了十余尊石塑佛像,现在都安放在寺院正殿内。从守护到守望

30多年前,肖太发在寺院正殿前种下了一株玉兰、一株香樟,现在已是枝繁叶茂,亭亭如盖。而北周文王碑和大佛寺,也开始在新的时代焕发生机。近几年,北周文王碑名气越来越大,几乎每天都有专家、学者、文保爱好者、大学生、游客慕名而来,为了让每一个来访者都能一睹碑刻真容,肖太发把他的电话写在了寺院门上,即使他有事外出,接到电话也会第一时间赶回来,向来访者摆一摆这块千年古碑的故事。

“我的文化程度有限,最早,只是出于一种职责来守护。这些年,我渐渐了解到了古碑的历史和价值,对它也更有了一份敬畏。”肖太发说,每当有人来访,他都将自己所知道的北周文王碑沧桑故事相告,让文物的历史为世人所知。

48年的时间里,肖太发的身份有了转变,从一个单纯的守护者,成为了文物历史的亲历者、讲述者和守望者,他对北周文物碑的未来,有了更多希冀。

政府对北周文王碑和大佛寺的进一步保护和打造,已经提上了日程。未来,这一处名胜古迹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旅游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挖掘,为更多世人所熟知。肖太发说,他希望有一天,能看到大佛寺恢复过去的热闹和鼎盛,有更多人欣赏到北周文王碑的风姿。而只要他还在一天,就会在这里一直守下去。·文化纵深·北周文王碑前世今生

北周文王碑位于山泉镇大佛村8组,仿碑形摩崖刻于一块俗称“天落石”的巨岩东壁,通高2.44米,宽1.24米,为长江流域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南北朝碑刻。碑首刻蹯螭、佛龛、莲花、米雀、扶桑叶片。额题阳文正书竖读十五行,凡56字,记碑名,领衔、立碑人强独乐的官爵。碑文阴刻竖读四十行,1310余字。北周文王碑刻于北周孝闵帝元年(公元557年),系当时北周将领为追谥北周文王宇文泰而立,主要叙述西魏实际执政者、北周政权奠基人宇文泰生平业绩,北周代魏史事,以及西蜀立碑缘起等,碑座刻为赑屃形状。碑刻左侧为佛道二尊像,与北周文王碑一同建造,但曾遭人为破坏,面部损毁严重。此外,天落石上还有自唐以来的题刻、诗碑及摩崖造像50余龛160多尊。

北周文王碑被视为了解南北朝历史、北周时期政权构架,以及宇文泰生平的最为直接而原始的资料,具有极高的文史价值。此外,其书法艺术价值也不容低估。碑文用正楷书写,笔法刚劲有力。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赞美北周文王碑“精美之独乐”。通过北周文王碑,可以了解到那时汉字从魏碑体到成熟的楷书定型过程。

2013年,北周文王碑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闻推荐

富乐后山牡丹盛开 引得大批游人来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山寺听风雨 半生古碑缘)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