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新闻 犍为新闻 井研新闻 夹江新闻 沐川新闻 峨边新闻 马边新闻 峨眉山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乐山市 > 乐山新闻 > 正文

乐山本土工厂支援抗战“前赴后继”

来源:四川日报 2015-08-28 09:40   https://www.yybnet.net/

□宋雪 祝宇驰 文/图

抗战时期,不少大工厂、大企业内迁乐山,与此同时,乐山本土也成长起来一批优秀工厂。它们不仅服务了乐山的百姓,服务了西南大后方的人民,更为抗战的胜利作出贡献。日前,笔者走访了一些企业和老人,钩沉往事。

嘉华水泥厂

“山”牌商标沿用至今

1944年,16岁的李志良为了躲避抓壮丁,从家乡自贡荣县逃到乐山。听说嘉华水泥厂的工人不会被抓壮丁,他便主动报名当上长工,操作厂里的“打水机”,为全厂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

嘉华水泥厂,1938年由重庆华西兴业公司董事长胡叔潜发起筹备,选址乐山城东马鞍山,于1942年建成投产。“在此之前四川只有重庆有水泥厂。”文史专家魏奕雄告诉笔者,当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党政机关和各类工厂迁四川,水泥需求量骤增,胡叔潜便抓住这个机遇筹备水泥厂。

嘉华水泥初产之后不断提升质量,于1943年5月成功注册“山”牌商标专用权,乐山市档案馆里至今存有当年“山”牌商标的注册证。“经过专业检验,‘山\’牌水泥的产品质量达到英美标准。”魏奕雄说,1943年,嘉华的“山”牌水泥被当时的四川省政府评估为超等奖,声名大振。

李志良来到嘉华水泥厂的时候,工厂的发展已经蒸蒸日上,厂里的工程师专门从上海招聘,还有留美归来的。“当时我们厂长是胡光燕,是胡叔潜的弟弟。”87岁的李志良回忆说,厂里已有近200人,长工(普通工人)都住草房,而职员就住好一些的瓦房。“忙的时候还会聘临时女工来搓煤球。”

什么是搓煤球?李志良告诉笔者,当时水泥的生产流程为先打碎石灰石,与混合好的焦煤等原材料磨成粉,临时女工再将粉搓捏成团,这个约汤圆大小的团子,就被大家喊作“煤球”。接着将团子晒干,烧制后进行粉碎,再加石膏磨细就成了水泥。“临时女工搓一盘煤球可以拿二两米,要是熟工搓得快,一天能搓上五六十盘。”当时长工一个月的工资大概能买3斗米,而工资最高的技术工人拿1石2斗米,所以熟练的临时女工一天拿的工钱十分丰厚。

“我们的水泥好,要卖到成都、重庆去,泸州南田坝的机场也在用。”李志良说。据乐山市档案馆资料显示,嘉华水泥还销售给当时的军事委员会特种工程下属的工程处、交通部川陕公路工务局、乐西公路工程处、四川省水利局等。据魏奕雄考证,自1943年至1945年,嘉华水泥平均每年行销西南各地四五万桶(每桶170公斤)。广泛用于各行各业,为巩固抗战大后方作出贡献。

数十年过去,这家成长于抗战期间的工厂仍在运行,而当年声名大振的“山”牌商标,如今的四川嘉华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仍在使用。

嘉乐纸厂

故宫文物登记也用这纸

嘉乐纸厂创办于1926年,由成都著名作家李劼人联合在法国学习造纸的王怀仲、乐山华新丝厂老板陈宛溪等人筹建。“中华民国十四(1925)年秋,有几位成都办报朋友偶然相聚,说到四川手工纸虽好但不便印报,而洋报纸又贵,我们有的是原料,何不妨办一机器制纸厂来试一试?于是李劼人君便推荐王怀仲来办此事。”市档案馆现存有当年“嘉乐制纸厂股份有限公司经过与现在”的手写档案,详细记载了嘉乐纸厂的筹建过程。

几名发起人很快筹集5万元,在乐山徐家土扁建成四川的第一家机器造纸厂,于1927年开始产纸。但由于设备落后、技术不高等多种原因,该厂曾数次停闭。抗战爆发,大批机关、院校、单位迁来四川,纸张的需求量激增,嘉乐纸厂得到国民政府经济部贷款支持,获得新投资、添置新机器,还合并了重庆的“四川造纸厂”,才迎来发展高峰。

今年92岁的彭笃民1951年被分配到嘉乐纸厂,据他回忆,当时的嘉乐纸厂,还保持着抗战时期大发展后建成的模样,瓦房的办公楼、厂房、库房、宿舍一应俱全。“那时造纸先用切草机把草料切成十来厘米长,由传送带送上14立方米大小的球里面,用碱水翻滚蒸煮几小时,倒出来冲洗干净,再抽进打浆机打碎,最后送进造纸机造纸。”

“嘉乐厂生产的纸包括打印纸、道林纸、新闻纸、牛皮纸、包装纸,年产量为1000吨左右,仍然供不应求。”魏奕雄说,1943年6月18日,打印纸和新闻纸被政府列为管制物资,购买须向经济部日用必需品管理处申请办理准购证和准运证。

故宫文物南迁乐山后,对文物清理登记需要纸张,便由嘉乐纸厂来提供。现存于市档案馆的嘉乐纸厂档案中,就有1940年故宫博物院乐山办事处向嘉乐纸厂“备函商购”的文件。“但故宫用纸只是很少量的部分,我们整理档案发现,抗战期间四川一带的新闻办报和教学用纸,几乎都是嘉乐纸厂提供的。”市档案局管务科科长钟少兵说。

“因为技术和环保等多种原因,嘉乐纸厂后来停工破产,现在已经不在了。但是它曾经辉煌过,作了很多贡献。”如今回想起自己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厂,彭笃民显得有些感慨。

新闻推荐

传承人:说起“走廊”都是爱

□董雨晴本报记者常雄飞“你们贵州的漆器和我们四川的漆器到底哪点不同哦?”9月15日,乐山市民杜伟来到本届非遗节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主题展”上,向贵州的传承人讨教了一番。本届非遗节上,“藏羌...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乐山本土工厂支援抗战“前赴后继”)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