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浅层肌肉及内脏器官塑化标本、长颈鹿和鸵鸟以及鲸鲨的骨骼标本、人类动脉和静脉血管铸型……这些曾经只有在医学院实验室才能得以一见的标本,近日在成都生命奥秘博物馆公开展出。据悉,这家民营博物馆刚开馆不到10天,虽门票价格并不算便宜,却吸引了2万市民前去参观。不少人还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道:“令人脑洞大开”“没想到生物课上的知识能如此有趣、直接地呈现”……
□本报记者 李思忆
活体标本让人“脑洞大开”
“人类每天的运动都离不开肌肉,但大家知道身体里的哪块肌肉爆发力最强?哪块肌肉最厚?哪块肌肉可以承受的外界压力最大吗?”1月4日,记者刚一走进成都生命奥秘博物馆,就被博物馆馆长吴军抛出的几个问题难住了。“爆发力最强的是小腿肌;最厚的肌肉是臀大肌;可承受压力最大的肌肉是人面部的咬肌,所以那些可以用嘴衔起哑铃的人也许并不是传说。”他解释道。
博物馆现有“人体的奥秘”和“达尔文的证据”两个展厅,分别展示人体的循环、运动、神经等八大系统,以及不同种类脊椎动物的同源器官、同功器官和痕迹器官的演化等。共有1000多件展品。“这件绝对可以算镇馆之宝。”顺着吴军的手指方向,记者眼前出现了一个以无数红色细管为主,掺杂了少许黄色、蓝色的细管的“大红人”。“这是血管铸型技术打造的标本,20多位专业技术人员共花了3年时间才完成。观众可以通过这具模型直观地观察到人体的静脉、动脉血管和支气管等。”
而在“达尔文的证据”展厅,大型的棕熊、北极熊、鲨鱼以及小型的豪猪、小熊猫、鲟鱼塑化标本皆有陈设。记者发现,鸟类动物的骨骼几乎是空心的,陆地行走动物的骨骼却是实心的。“空心的骨骼利于减轻身体重量。”吴军说。
前来参观的罗蓉,是乐山某高校医学院的教师,她说自己还是第一次在学校或医院实验室之外的地方看到种类如此齐全的人体和动物标本。
“赤裸裸”的展览曾遭非议
为了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生命奥秘,博物馆还设立了“互动体验区”,观众有机会伸手触摸标本。
生命奥秘博物馆创始人、大连医科大学解剖学教授隋鸿锦向记者解释,博物馆所有藏品都采用从德国引进的生物塑化技术制成,“虽然标本都来自真正的生命体,但观众看到的每具标本都经过了笃定、解剖、脱水、脱脂、真空浸渍等11个加工环节。我们的动物和人体标本均来自高校、医院和动物园、海族馆等,来源都是有‘身份证\’的。”
早在2004年,生命奥秘博物馆内的展品就以临时展览的形式在北京首次展出。“那次展览引发了很多争议,虽然有不少观众认为人体展览很新鲜、有教育意义。但是也有观众认为,标本也曾经是活生生的人体,无法接受如此‘赤裸裸\’的视觉冲击。”隋鸿锦回忆。
“其实,在欧洲和美国早有了专门的人体博物馆。”隋鸿锦告诉记者,“在西方社会,这只是向公众科普人类生理常识的一种方式,不但观众接受度很高,而且形式也活泼有趣。”
10多年过去了,生命奥秘展览不仅在国内多个城市巡展,还在大连、周庄和成都建立了专门的博物馆。
为了消除观众在参观时的恐惧感,隋鸿锦特意为博物馆内的每一具标本都设计了一个特定的身份或姿态,比如农夫、运动员、舞者等等,在某些人体标本上还会看到医生动手术时经常使用的骨骼固定器,或开颅手术时所需的头颅填充物等,同时还设置了科普视频播放……“只有充分了解,才能彻底破除内心的恐惧。”
吴军透露,博物馆会定期邀请营养学、解剖学等领域专家到博物馆开公益讲座,还会公开向社会招募志愿者。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岚2月15日,成都高新区的年度工作会议,从管委会会议室搬到了蓉创广场召开,此举释放出明确的创新信号——在1000多亿产业增加值、3000多亿工业总产值基础上,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